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330 kV黄侯输电线路95号3A1-ZMC1型直线杆塔倾斜的现状,进行了地质、地貌取样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了A、B腿侧沉降严重的原因及塔身加装拉线保护、脚板加垫板、可调式联合大板基础等处理方法,结合线路运行现状,提出了塔身安装四方拉线、A腿塔脚板下方支垫楔形垫板的纠偏措施,解决了杆塔基础因土质原因造成的基础下沉倾斜隐患。实施后运行效果良好,并推广应用至同机理倾斜杆塔上,提高了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为类似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宁夏风区分布特征及输电线路防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输电线路经常因大风引起故障的问题, 结合地形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研究了宁夏风区的分布特征,并根据风区分布特征提出了宁夏输电线路防风策略。应用结果表明:防风策略实施后,输电线路因大风引起的故障明显减少,避免了输电线路风偏、舞动故障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宁夏电网因非计划停运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了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攀爬过程中防护措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防坠模块上下杆塔的防坠落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在实践作业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对某220 kV输电线路跳闸故障进行分析,根据故障监测信息、故障时段故障区域的天气、现场环境等综合判断故障原因为鸟粪闪络,而造成鸟粪闪络的主要原因为跳线角钢未用绝缘护套包覆,鸟类夜间栖息在架空地线防振锤处排便,鸟粪在湿度80%RH、微风条件下降落,短接跳线角钢端头和地线防振锤间电气间隙而引起闪络放电。对绝缘护套的防鸟害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绝缘护套的最佳厚度,提出了防范类似鸟害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方法不能有效求解架空输电线路温度和允许载流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技术求解输电导线径向温度和最大允许载流量的方法。建立了输电导线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JL/LB1A-300/50型钢芯铝绞线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限元ANSYS软件对该模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输电导线存在径向温度差,以及径向温度分布受输电线路载流量、空气对流散热、光照强度以及风速等条件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求得在不同气象环境条件下输电导线的径向温度值和最大允许载流量,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稳定性,实现输电线路动态增容,提高线路输电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上发生的次档距振荡现象,在 750 kV 输电线路上应用次档距振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次档距振荡并分析其振动规律,提出了导线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并加以实施。应用结果表明:次档距振荡监测系统及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解决了导线次档距振荡问题,有效提高了 750 kV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配电线路鸟害问题,对输电线路常用防治鸟害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配电线路特点及其鸟类的生活习性,设计了一种新型防鸟害装置—防鸟伞裙,并在配电线路推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防鸟伞裙具有驱鸟和防鸟害双重特性,成功解决了配电线路的鸟害隐患,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片碱生产对输电线路外绝缘防污闪性能的影响,对处于片碱生产企业附近的 35 kV 河-金线、河-坝线部分杆塔绝缘子等值盐密、等值灰密以及构样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片碱厂生产过程中有大量Na+离子形成的盐类附着在附近的输电线路的绝缘子外表面,会造成污闪电压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20,(3)
为解决传统下架空输电线路跳线运行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台风灾害天气对电线路跳线接续管加固方法进行优化,首先对架空输电线路跳线接续管接口进行定位,规范定位区域和范围,根据计算结果对输电线路接续管加固等级进行甄别和判断,实现对架空输电线路跳线接续管加固方法的优化。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台风灾害下架空输电线路跳线接续管加固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充分满足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3)
在风暴灾害影响下,传统的故障远程监控方法存在监控时间过长、误差率较高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基于Petri网的风暴灾害下的输电线路运行故障远程监控技术。融合输电线路的电气量及开关量数据,根据融合结果,运用故障模式匹配与Petri网技术提取故障特征;由故障特征构建网络拓扑结构矩阵,把故障方向传给主机,根据主机上输电线路各点的故障方向构建故障信息矩阵,对两个矩阵进行运算来远程监控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运用该远程监控技术对风暴灾害下输电线路运行故障进行监控时,监控时延保持在22~27 ms之间,监控误差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下,远低于传统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银川东750 kV变电站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及测量技术、相位测量基准获取技术,建立了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750 kV主变压器套管及主变压器高、中压两侧CVT的在线监测。运行结果表明:在线监测系统各项指标达到了对电容型设备绝缘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控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与识别,准确获取安控系统运行状态,对分散的安控系统策略进行结构化统一建模,实现了安控当值策略的快速识别,为离线策略在线校核提供基础数据,并进行了安控系统的静态安全、暂态安全和动态稳定的全面校核。研究结果表明一种计及多类安全稳定约束的安控系统在线校核技术对防止安控系统离线策略控制量不足或者不匹配等情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影响西安地裂缝发展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随后,利用三维非稳定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根据西安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预测了地面荷载的变化;以时间、地下水位和地面荷载为基本变量,建立了预测f 7地裂缝活动趋势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借助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利用训练稳定的网络模型,预测了f 7地裂缝的活动趋势以及年平均的垂直位移沉降量,为进一步研究西安地铁2号线安全运行和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电能表换装业务流程由于环节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现场无法一次性解决表计故障问题,不能满足供电企业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加快智能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基于移动作业终端的“一键式”换表业务。该业务实现了现场一次性解决客户表计故障问题,在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降低企业运维成本方面较传统的换表方式有着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灵绍和昭沂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宁夏电网将成为我国又一高比例风火打捆.外送直流送端电网。为了准确分析交直流间相互作用以及直流受端扰动对送端的影响,在ADPSS软件中建立了宁夏电网多直流系统的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模型,包括西北电网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和宁夏电网三回直流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针对送受端电网不同故障类型,评估了混合仿真和纯机电暂态仿真方法下电网受扰响应行为的差异,研究结论对于电网分析计算和制定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时选择适用的工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负荷聚合商作为中小型用户参与电力市场的代理,可以起到整合分散负荷,提供电能批发服务的作用。针对由于用户用电负荷不确定性造成负荷聚合商在实时市场支付额外成本的问题,从减少负荷聚合商运营成本角度出发,将电能储存装置与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应用于负荷聚合商日前市场运营,提出了考虑储能装置的负荷聚合商日前市场运营策略。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减少日前市场购买电量与用户实际用电量之间的误差,降低负荷聚合商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7.
输电能力是电网重要性能指标,评估和提升输电能力是电网规划和运行阶段共同关注的重点。约束输电能力的因素众多,针对其中的稳定性约束,提出了输电能力的定义,梳理了约束输电能力的稳定形态及其典型场景,指出了考核标准及适用评估方法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厘清了规划与运行两个阶段输电能力评估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从改善电网固有属性以及提升电网特性认知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电网输电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宁夏电网±660 kV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后安稳装置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安稳装置切机后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系统(Advanced DigitalPower System Simulator,ADPSS)进行故障仿真,仿真过程中,安稳装置动作可靠,系统保持稳定运行。仿真结果表明:安稳装置动作后,直流系统附近各线路电压在短暂波动后均恢复平稳,线路无过载现象。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电网在运GIS内置特高频传感器运行现状,汇总分析了内置特高频传感器的漏气及悬浮放电缺陷典型案例,重点对内置特高频传感器悬浮放电缺陷的检测方法和缺陷原因进行讨论分析,针对现有的典型缺陷提出预防措施,为GIS内置特高频传感器安全运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力通信系统对超长站间距离、无中继站光传输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针对超长距无中继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线路损耗、色散效应以及光信噪比三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宁夏电网第一条省内超长距无中继传输系统即六盘山750kV变电站至灵州±800kV换流站通信系统的建设,通过运用光放大器、纠错、色散补偿、拉曼等关键技术,实现2.5 Gbit/s 速率、10 Gbit/s 速率长传系统通信。应用结果表明:超长距光传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六盘山750 kV变电站至灵州换流站间的超长站距通信,满足了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及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