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俊 《防灾博览》2021,(1):20-27
地震是突发性极强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具有成灾迅速、破坏性强、影响面大等特点,如何在震时做出科学正确的应急避险选择,既取决于平时的应急避险准备,更取决于震时果断正确的应急避险方式。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是不是所有的地震都需要应急避险呢?显然不是。需要应急避险的是那些可能对人们造成伤害的地震。为此,需要了解地震烈度、不同烈度去如何避险等基本知识,并学会识别、评估和规避地震灾害风险,进行必要的地震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2.
利用工料指标消耗法,通过统计35个典型建筑工程重建单价的变动情况,分析了"5.12"汶川地震震后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费物价变动对砖混、框架和框剪结构房屋重建单价的影响,所提结果可供未来地震时估计房屋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参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地震火灾?地震火灾起因主要有:(1)火炉翻倒,引燃可燃物。(2)燃气管道破损,泄漏的气体遇到明火。(3)房屋倒塌或破坏造成电线短路,发热一定时间后引燃物品。(4)地震停电后复电,而破坏房屋未经清理,造成电气短路。(5)油罐、输油管或加油站破坏漏油,遇到明火等。地震火灾蔓延的条件是房屋易燃,因此木结构房屋是地震火灾的常发场所。地震后供水系统破坏,消防水源短缺,是控制地震火灾的最大障碍。地震火灾的另一个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受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和诱发因素(如降雨、地震等)的影响,滑坡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极其复杂,但其空间分布仍具有内在的规律。本文以"汶川地震"极端事件为时间分段点,采用基于样方的点模式分析法对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滑坡点群在震前和震后均呈空间聚集模式分布。这说明由于受各环境因子及其因子组合作用,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的发生无论在震前还是震后并非随机事件,其滑坡点的空间分布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结构,且无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16日18时58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发生M_S5.9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54′,东经119°57′,震源深度15-20km。这次地震震源较浅,极震区烈度达Ⅷ度,震区的大部分房屋被震毁,地震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锡林浩特市强烈有感。震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地震火灾? 地震火灾起因主要有: (1)火炉翻倒,引燃可燃物. (2)燃气管道破损,泄漏的气体遇到明火. (3)房屋倒塌或破坏造成电线短路,发热一定时间后引燃物品. (4)地震停电后复电,而破坏房屋未经清理,造成电气短路. (5)油罐、输油管或加油站破坏漏油,遇到明火等. 地震火灾蔓延的条件是房屋易燃,因此木结构房屋是地震火灾的常发场所地震后供水系统破坏,消防水源短缺,是控制地震火灾的最大障碍.地震火灾的另一个特点是多处同时发生,往往使得消防人员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7.
熟悉周边环境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经常性的组织开展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  相似文献   

8.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汶川8.0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和震后5年来龙门山中北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刻画,对震后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震后泥石流集中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上盘10 km范围以内,相对于同震崩塌、滑坡具有更明显的上盘效应。震后泥石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松散堆积物分布范围、地形地貌、岩性、降水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同震崩塌、滑坡松散堆积物为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地形地貌是控制震后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泥石流提供了势能和启动的空间条件;震后泥石流集中发生在前震旦系彭灌杂岩和古生界粉砂岩、砂岩等岩性分布区;降水是导致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极震区产生了大量的崩滑堆积体、震裂岩体及震动松弛覆盖层,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的产生及汇集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缺乏震后特殊条件下动储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调查统计"5·12"极震区安县高川乡多条泥石沟物源的基础上,总结了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启动方式。分析得出,震后泥石流物源量与沟域面积、高程放大效应、断层运动方式、地质岩性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沟域面积、沟顶高程及沟道与发震断裂的距离为主控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高程指数放大经验模型";通过多元统计拟合法首次得出了震后泥石流动储量与流域面积、高差的计算关系,并通过地震距离修正得出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的动储量计算公式,为震后泥石流动储量估算及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肖蕊 《防灾博览》2016,(6):72-75
正但凡提起地震避险,有一种方法不得不说,那就是所谓的"生命三角"避震法。据说,地震时采用这种方法避险,可获得90%的生存率,可谓地震避险中的"神话"。然而,也有不少奋起反驳这种方法的人士,呼吁"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险方法。那么,地震中,究竟采取什么方法来避震?今天,我们就来细致地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12.
《民防苑》2005,(6)
强烈的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约80%的人员被埋压在废墟里;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房屋大量倒塌,2万余人被埋在废墟里。由于当地立即开展自救活动迅速,结果上述被埋压人员90%以上都在两个小时内获救,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99.2%。由此可见,在地震时被埋压在废墟里后,如何进行自救,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1.如果震后被埋压在废墟中,你一定要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然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是地震灾害频发区域,地震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因此,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8.0级地震,这三次地震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震后中国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形式组织中国公民撤离。这三次震后撤侨事件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引起热议,当整个社会、网络、世界都在感叹"中国速度"、"中国崛起"、"大国责任"等观点时,引发我们关注的是:当国外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祖国首要关心的是震区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当下全国都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如果此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某个国家发生破坏性地震,我们的国家将首先关注着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4.
①在高层教室地震时,可以躲避在结实的课桌下、讲台旁,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②在楼房里在楼房里的学生,决不可乱跑、跳楼,要从安全通道有序撤离.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关系到老百姓基本需求的住房恢复重建尤其重要,合理评估房屋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为基础,充分考虑了震后房屋结构的破坏状况、房屋的结构类型、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震后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房屋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并以地震案例验证该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赵要军  陈安 《灾害学》2007,22(4):124-127,142
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及财政应对地震类灾害的流程分析,结合国外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应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建立了5个应对地震类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机制,分别是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震前预警防范机制、震时响应机制、震后恢复重建机制和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汶川地震效应下滑坡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针对川北山区2002-2010年的滑坡案例数据,构建了4个表征不同时间尺度的滑坡子集,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同震滑坡、地震前后降雨型滑坡的个数、比例、密度以及与滑坡发生密切相关的5个因子(坡度、岩性、高程、距断裂带距离和降雨)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震后3年中,中型滑坡的比例由震前的2.29%增大至16.86%;滑坡的坡度优势区间由10°~15°推高至30°~45°,高程优势区间由400~600 m推高至800~1200 m,距断裂带距离的优势区间由震前0~15 km缩短至0~10 km;松散堆积层上滑坡分布密度迅速扩大;滑坡对降雨的反应时间较震前明显缩短,且震后滑坡的临界降雨量值较震前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改变了川北山区的滑坡发育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抗震防灾规划是减轻地震灾害,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扼要叙述了宝鸡市在震前、临震、震末、震后四个时期中抗震防灾工作的技术思路和主要原则,具体介绍了土地利用、工程抗震、避难疏散、生命线系统、防止次生灾害、应急与抢险救灾、抗震宣传与训练等规划的梗概,可供具有中强地震背景的其他中等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校避震     
①在高层教室地震时,可以躲避在结实的课桌下、讲台旁,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②在楼房里在楼房里的学生,决不可乱跑、跳楼,要从安全通道有序撤离。  相似文献   

20.
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提取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信息。面向对象影像分类技术主要通过多尺度分割,并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模糊分类,可以很好的利用影像上下文信息,提高分类精度,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明显。利用汶川地震的震前、震后的福卫二号等数据进行研究,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北川附近灾情进行了变化检测分析;并结合DEM数据对唐家山堰塞湖璇坪乡区域震后初期的水体面积和蓄水增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提取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提取地震次生灾害可以取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