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扫描     
《环境教育》2009,(12):81-81
海洋冰层融化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科学家近期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北冰洋海洋冰层融化,稀释海洋表层海水浓度,从而致一些贝壳类水生动物于危险的境地,这些贝壳类水生动物需要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形成他们的壳以及身体骨骼。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者郑重警告这有可能对北冰洋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缤纷资讯     
国际资讯商业海鲜到2050年将枯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公布的《2007全球环境展望年鉴》指出,如不采取措施,目前畅销的商业海鲜种类到2050年将枯竭,全球海产业到2050年将崩溃。年鉴还指出,气候变化使海洋酸性加重,并破坏有鱼类“幼儿园”之称的珊瑚礁,从而加重了全球渔业面临的威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大海洋保护区的范围,然而目前海洋保护区仅占全球  相似文献   

3.
<正>海洋生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各国通过立法对本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对于公海领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到目前为止虽然已有相关国际协定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对于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行为缺失有效的制裁方式。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笔者希望在相关国际刑法领域探求有效的保护方式,利用国际刑事法院打击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沱江水系的鱼类过去曾有过许多报道。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1975)对下游鱼类资源进行过调查,其余绝大部份均系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资源和渔业利用研究甚少。作者于1980~1984年对该水系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本文仅扼要报道沱江鱼类资源和渔业利用概况。  相似文献   

5.
环球扫描     
北方严寒或是全球变冷开端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夏季海冰增加了49.7万平方英里,升幅为26%,这意味着海洋在向“冷化”模式迈进。近期横扫北半球严寒气候可能只是一个可能持续20~30年的全球气候变冷趋势的开端而已。  相似文献   

6.
粤港两地跨界污染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同属于珠江河口地区.其陆地、河流和海洋相连,具有相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条件。两地不仅在经济上柏互依存,在环境问题上也休戚相关。例如,两地的饮用水源都是珠江,珠江水量与水质变化,特别是水质状况,将影响两地的淡水供应;两地的生活、工业、农田和饲养场排出的废水和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两地交界河流和海区,影响交界水体的水质、海洋、渔业和人体健康;两地火电厂几乎集中在珠江口沿海.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和多环芳烃等,在珠江口低空和高空扩散,不仅造成大气污染相互影响,而且形成酸雨,损害整…  相似文献   

7.
国际动态     
正立即行动保护海洋生态全球海洋委员会近日在香港召开委员会议,呼吁人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保护海洋,否则全球食物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本次会议达成实施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及推进捕捞监管改革等一揽子协议的共识,并将在今年6月向联合国提交这一揽子协议。会议提出需要采取优先行动措施的领域包括:过度捕捞及非法捕捞,捕鱼补贴,海洋酸化,塑料制品污染以及海洋监管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绿色视野》2011,(10):70-70
亚洲塑料论坛近日在泰国召开年会称,他们希望将对抗海洋塑料垃圾的行动进一步升级,响应北美和欧洲的塑料行业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起的一项全球动员举措。他们将制定区域性战略,并组建一个以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可能还有澳大利亚的行业团体为首的亚洲海洋垃圾对抗群体。  相似文献   

9.
布伦托海是自治区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它可利用天然饵料发展渔业生产,既经济又有效,是天然水产资源的宝贵财富。因此,只有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水城,保证鱼类正常繁殖和生长,才能科学地持续地利用该水产资源,确保渔业的不断发展。本文根据多年来调查资料分析,试就布伦托海鱼类资源的繁殖与保护措施问题,提出一点初步意见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洋药用鱼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0多种海洋药用鱼类资源的名称、在我国的分布、药用部位、主治疾病等,同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和利用途径,为合理利用海洋药用鱼类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鳢是松嫩平原渔业湿地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本文论述了该区乌鳢的资源特征,分析了乌鳢在渔业资源中的作用和在湿地渔业开发中的地位,提出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6,(Z1):36
正据法国《世界报》网站1月11日报道,非洲海岸人满为患,而中国渔民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在中国从海外所得到的渔获中,有三分之二来自非洲水域,这势必会带来诸多问题。首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中国的渔船大多是那些破坏性极强的拖网渔船。渔船越来越大,它们对海洋物种的生存威胁就越大。20年的时间,西非地区的石斑鱼的数量减少了80%以上。非洲海域鱼类资源的减少也与中国渔业企业在  相似文献   

13.
孙大东  杜军  周剑  何兴恒 《四川环境》2010,29(6):98-101
本文概述了长薄鳅研究现状及资源现状,分析了长薄鳅资源衰竭的原因,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强渔业管理、合理调整禁渔制度、加大保护区建设、开展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陆地资源日趋减少.开发利用海洋,向海洋进军,已被很多国家和地区作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之路。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海洋的了解甚少,海洋生态意识淡薄,所以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违反海洋生态规律,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资源的情况屡屡发生,并且随着对海洋开发强度的加大已导致海洋资源锐减,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口愈严重。因此,了解海洋,关心海洋,规范人们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与行为,努力去保护海洋,应当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一、海洋在全球环境及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海洋是…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资本市场的种种怪现象虽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壳资源神话仍感到触目惊心。从中国壳资源启蒙认识的追溯,到对其理性认识的逐渐扭曲,并转化为对该群体股价疯狂炒作的逐利行为的迅速膨胀,使一批亏损的壳资源的股价被哄抬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极大地削弱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08,(12):4-5
国际动态奥巴马提出环保新政策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近日在全球环境高峰会上就美国环保政策发表讲话。他的讲话意味着新一届美国政府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奥巴马说,他就任总统之后,美国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将再次积极投身有关谈判,以助把世界带入一个有关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他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系指成都市所属各区县和邻近的汶川、绵竹、德阳、简阳、彭山、丹棱、名山、芦山等县的一部分。境内河流甚多,沟渠纵横,水量丰富,分属于岷江和沱江水系,两江之水在此多有交流。分布于这一地区的鱼类较多,据调查计有102种(亚种),区系成分多样,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然而,大国勾心斗角的利益争夺与政治较量,则明白无误地向世人宣示:《京都议定书》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时;当珠穆朗玛峰因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时;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原住民的生活时……国际政治的运行却依然遵循着最古老却迄今为止惟一有效的“丛林法则”,并不因环境的恶化而有丝毫改变。  相似文献   

19.
《绿色视野》2010,(2):5-5
据悉,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备拉丹冬地区冰川总体呈明显波动退缩趋势。各拉丹冬地区是长江源头主要水源补给区,冰川的不断退缩将使得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和总体径流量减少,直接影响淡水资源的供给,对长江上游地区水资源状况、区域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