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人们靠声音来传递信息。但是,生活中不需要的声音到处存在,它会使人烦恼、厌恶,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随着近代工业、交通和航空事业的发展,噪声污染便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噪声破坏了安静的生活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因此,加强噪声的法律控制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从环境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休息的声音,都被称为噪声.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3.
引言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各种声音,它能对个人或公众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从物理学上讲,声音是机械障碍发出的纵向波在空气和其他弹性介质或机械介质中的传播。它的特征表现为声音强度,以声压计。由声音的频谱可知其高低频率的分布,频谱在了解噪声对人的影响及计算治理噪声费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噪声污染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社会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从宏观上讲,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声音及与现场环境不适合的声音都可以称其为噪声;从微观出讲,凡是超过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关标准的,且会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现状,并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提出了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不协调的声音,人们感到吵闹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不能完全根据声音的客观物理性质来定义,还应根据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来确定。比如悦耳的琴声对一位钢琴家可能是最好的享受,但对一位专心看书的人,可能是不能容忍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随着都市化的推进,大量的汽车、工厂、施工等在城市制造出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噪声会引起人们的健康问题,所以,对于城市的噪音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阶段。所以加强对城市的声音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今天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沿海环境》2001,(2):16-17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 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 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 一大公害。居住在现代城市的居民,几乎每天都要遭受噪 声之苦。 什么是噪声?通俗地说,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 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音乐、歌声,本来是美妙之音,但 对于正在睡眠的人来说,是吵闹的.不需要的声音,所以 出是噪声。人们过去只注意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而忽略了 它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影响,严重 的还可以致人性命。 医学专家指出,噪声对人的危害是…  相似文献   

8.
噪声是超出限定分贝的声音,会造成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我国在控制噪声污染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噪声来源、环境噪声危害、环境噪声监测的常见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对环境噪声监测效果的改良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噪声,是不受人们欢迎的声音。凡是干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使人烦躁讨厌的,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切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这个被忽视的环境公害,近几年已被人们认识。沈阳风动工具厂生产的凿岩机是矿山采矿、掘进凿岩作业的主要工具。机器运转  相似文献   

10.
噪声控制的新技术噪声简单的讲,就是使人们烦燥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噪声是一种影响面很广危害很大的环境污染,它已被列为国际公害。有些国家把噪声列为公害之首。有人认为,噪声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睡眠和休息。使听力受到损害,还能引起神经  相似文献   

11.
环境噪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噪声对人们的危害也是相当可怕的,噪声不仅对人们的心情会产生影响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和行为影响,噪声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导致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如何防治噪声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噪声分类后针对不同的噪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智模式是人们心中对自己、别人和整个世界的某种认识和假设,它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形成,这些理解和认知日积月累后,会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对世界的看法,被形象地比喻成"心灵地图".研究认为,任何心智模式都是人们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带有一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固有模式,从本质上都有其缺陷,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次声污染     
次声,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人们往往把声波频率在每秒钟16次以下的部分称为次声波。如果用科学仪器测定,通常人们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是每秒钟振动频率在20赫兹到2万赫兹的声音,高于2万赫兹的称为超声,低于20赫兹的称为次声。次声波的基本性质是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过程不易被介质吸收,在大气中可传播得很远。  相似文献   

14.
王齐龙 《环境》2010,(6):30-32
随着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酒店、旅馆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的态度,已从往日的视如珍宝变为今天的随手丢弃。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环保话题在国内继续燃烧,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声音也传至北京、长沙、广东等地。一次性用品真的会如环保主义者所想,从人们的旅途中完全地撤出,为旅行的意义再添一份绿色吗?  相似文献   

15.
石晓东 《环境》1996,(7):12-13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振动和噪声公害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据全国十几个中等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噪声诉讼件数约占全部环境污染诉讼件数的40%以上,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振动与噪声根据物理学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叫振动。而声音则是作用于人耳并使之产生声音感觉的机械振动,通常是空气的振动。声音有悦耳的音乐,也有令人烦躁的噪声。根据美国标准化协会(ASA)的定义:噪声即令人不愉快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和接触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意识倾向,当人认识到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后,就会热情而耐心地对待它.  相似文献   

17.
杨恒 《世界环境》2012,(1):34-35
有人很担心地看着当前热火朝天的空气质量监测和公示的讨论.那些多疑的人们马上想到一点:谁会从中受益? 关心政治的人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政治,关心商业的人会相信所有的事情背后都有商业利益在作祟;而关心自然环境和公众权益的人,可能眼中只盯着一点:只要对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有益,其他皆不关心.  相似文献   

18.
霍寿喜 《环境》2000,(9):16-16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它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  相似文献   

19.
激情张勇 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脸庞.洪亮的声音.灿烂的笑容。听到好音乐,会不自主地打起节拍;行走路上,步履矫健轻盈。常常会兴奋得像个孩子。他干了三十年的环保工作.始终充满激情,乐观豁达,呼吁担当。在他身上,找不到社会舆论赋予环保人的惆怅,看不见一点沉重。在他看来.环保人就应该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20.
王保卫 《环境》1997,(10):21-22
噪声是干扰和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声音,随着社会生产水平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从各方面控制和消除噪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将噪声降低到无害的程度,是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国外在噪声治理方面进展较快,提出了一系列奇妙的噪声控制技术,有些早已付诸实施,效果甚佳。美国等一些国家的专家提出的“反噪声”技术就是十分新颖的。美国希格比教授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地处理了大柴油机的低频噪声振动。即用一组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柴油机噪声信号输入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对这种声音进行分析并把“反噪声”信号通过一组密布在发动机表面的喇叭发送出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