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目的 解决传统分类引信抗干扰算法因干扰信号难获取、特征信号样本少、正负样本数不平衡而导致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克服引信抗干扰算法对样本的依赖性,并提高引信信号识别准确率。方法 通过WVD时频变换的方法,将拆分后的真实含扰引信信号切片进行重组,使其由一维时序信号向二维图片信息进行扩展,基于数据倍增策略,提升算法泛化性,并降低其对真实数据样本的依赖。融合GANomaly与EfficientNet网络,在扩充的引信数据集上进行线下干扰信号特征学习,并对含扰引信图像数据进行线上异常性判断与干扰信号识别。结果 GE-FS网络能够在真实引信小样本信号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数据扩充,基于扩充数据训练后,引信含扰识别准确率达到98.4%。结论 GE-FS网络能有效针对引信异常信号进行精确检测与识别,可以增强引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作战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飞行器出现故障时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为故障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将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应用于飞行振动信号分析,通过计算故障振动信号和正常振动信号的短时傅立叶变换谱,获取两者之间的不同时频特征。通过分析包括发动机工作、外部气动激励、设备工作、电气干扰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时频变化特征,与故障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对比,为故障定位提供依据。结果故障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表现为飞行中期突发出现的某一频率的倍频振动响应,且振动频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分析表明只有发动机异常工作才具有此特征。结论短时傅里叶变换可以有效地获取飞行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振动影响因素的时频特征,为飞行故障定位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信号极化域信息滤除干扰信号,解决回波阵列期望信号和主瓣干扰信号的入射角一致导致空域滤波抗干扰失效的问题。方法 由于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通常是未知的,为此提出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该方法利用极化域–空域联合谱多信号分类算法,估计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然后,利用期望信号和主瓣干扰信号极化状态的差异,通过构造斜投影算子,处理阵列接收数据,从而滤除主瓣干扰信号。结果 当主瓣干扰导向矢量失配,或者期望信号与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满足一定程度的差异时,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雷达、无线电引信等系统对主瓣干扰的抑制,提升雷达、无线电引信等系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确定外界电磁能量究竟如何进入到引信电路内部,针对无线电引信的电磁能量耦合路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多种引信进行不同形式的连续波、强电磁脉冲电磁辐照效应试验,对比引信天线、孔缝、弹体、电源模块等部位的能量耦合可能性。分析连续波、强电磁脉冲电磁环境对无线电引信作用的耦合规律。结果确定了电磁信号类型和引信接地结构是影响电磁能量耦合通道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前门耦合是连续波电磁辐射环境的最主要方式。结论弹体或引信前端与电路共地的金属部件是强电磁脉冲辐射环境的主要能量路径,从而为无线电引信抗电磁性能加固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叙述了箔条干扰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无线电引信抗箔条干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于频谱展宽、极化特征、多普勒差异、回波信号特征、距离像、稀疏表示等抗箔条干扰方法。最后总结了无线电引信抗箔条干扰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连续波多普勒引信工作电路,其原理分析比较复杂,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了连续波多普勒引信的原理和系统组成,并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分系统电路模块,重点研究了正半周增幅电路的工作原理,PSPICE采用按照从上而下、逐步细化的方法,得到了信号在引信系统当中的具体流程,为引信对外部输入信号(干扰、抗干扰)的研究提供了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7.
鸟粪石分析与表征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lnan)、热分析(TGA)及化学分析法等技术用于分析和表征鸟粪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表明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能定性判断所得沉淀中是否含有鸟粪石,而难以定量分析鸟粪石含量。通过元素分析以及由此而建立的鸟粪石含量计算方法可以定量确定沉淀中鸟粪石的含量。热分析能提供热性能信息从而为所得沉淀的干燥处理过程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取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VOCs浓度监测时,开放光路系统稳定性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问题,开展了实验研究。分别在60,120,180 m距离对角锥面阵列进行左右、前后、旋转不同幅度摆动操作,采集光谱信号数据。结果表明:开放光路不超过200 m时,角锥阵列悬空摆动幅度不超过3 cm,或者角锥阵列左右摆动幅度不超过20 cm、前后摆动幅度不超过15cm并且旋转摆动幅度不超过5 cm,才能采集足够的有效数据开展VOCs浓度分析,角锥阵列旋转摆动对数据采集影响最大,左右摆动对数据采集影响最小。为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用于VOCs浓度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船用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增强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对船上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并基于监测数据对设备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故障工况进行识别.方法 通过采集机舱内的振动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1/3倍频带特征,将倍频带谱信号作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及分类.对于船上多种工况及可能存在的多种故障类别,采用决策二叉树方法,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策略.结果 在实验室工况下识别准确率接近100%.结论 该方法能够对船用设备进行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健康评估等提供支持,为设备检修、传感器布置等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敏酸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敏酸的物化结构和特性直接影响其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因此,也是胡敏酸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胡敏酸物化结构和性质研究的强大工具,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压片-透射吸收法来研究分析胡敏酸的有机官能团信息。本工作采用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两种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黄壤和石灰土中胡敏酸的有机官能团信息。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给出完全一致的研究结果,即:黄壤胡敏酸脂肪碳含量较高,芳香结构含量较低;石灰土胡敏酸分子的脂肪碳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含量较高。比较而言,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操作简便,无需对待测胡敏酸样品进行预处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胡敏酸红外光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星载SAR高度误差对欺骗性干扰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抗星载SAR过程中,SAR参数的侦测会存在误差,为了确定侦测误差是否对欺骗性干扰造成影响,在星载SAR欺骗性干扰原理的基础上,对虚假信号的产生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星载SAR轨道高度侦测误差对卫星速度估计、干扰信号的时延、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误差会对欺骗性干扰效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取某型空空导弹爆炸分离冲击试验的条件及方法。方法针对爆炸分离冲击环境高频响、高量级、短时间等特性,分析获取爆炸分离冲击信号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冲击响应谱、归纳数据处理方法。结果通过测试得到某型空空导弹的爆炸分离数据,进行了冲击响应谱和归纳分析,得到了不同测点位置爆炸分离冲击的特性。结论形成了一种适用于空空导弹的合理、易实施的爆炸分离冲击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和掌握典型作战环境下弹载通信干扰机的干扰效果,利用OPNET仿真平台建立弹载通信干扰模型,并在被干扰对象进程中刻画了典型作战环境下的信号传输模型,最后当跳频电台的发射天线高架时,对东南沿海和西南边境等两种典型作战环境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东南沿海环境下,干扰机下降过程中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时,干扰信号无法到达部分电台的接收端,导致电台接收端的信噪比有所提高;西南边境环境下,干扰机下降过程中由于山区地形的遮挡,对超短波电台的干扰信号阻挡较多,干扰效果不明显,而对短波电台的阻挡较少,被干扰的程度较大,使得短波电台出现了丢包。随着干扰机的进一步下降,对短波电台的干扰信号也被阻挡,使得对短波的干扰程度降低,其丢包率和误码率均逐步降低。相关结论对充分发挥典型作战环境下弹载通信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作战平台的通信系统为背景,分析了阻塞干扰的形成机理及其对于接收机的危害,指出了几种传统解决方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解决阻塞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矢量合成的方法控制取样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在接收端与干扰信号相互抵消。最后讨论了自适应干扰抵消系统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车辆强电磁脉冲条件下的分层防护及验证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地面整车装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研究高场强条件下的分层电磁防护技术。方法研究强电磁脉冲干扰的车辆耦合途径,在综合考虑车辆生存能力、功能任务、费效比等因素的前提下,探讨从元器件级、设备分系统级、整车级进行电磁防护的方法,并提出验证方法。结果提出了基于分层的电磁防护措施,探讨了外部射频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和电缆束瞬态传导敏感度测试等验证方法。结论要提高地面整车装备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应当继续研究强干扰条件下的分层电磁防护技术,并通过整车试验进行防护效能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