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新式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几种新式的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器 ,对其结构和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 ,并对该法处理水的经济性进行简单的概述 ,指出光催化法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太阳能固定膜光催化中试装置,研究了光解、初始浓度和平均光强等对双酚A(BPA)光催化去除的影响及BPA的矿化和在自来水中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BPA在日光照射下很难光解,其光催化降解呈表观一级反应,在平均光强介于5.7~23.5 W/m2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和平均光强呈线性关系.太阳能光催化对BPA具有良好的矿化作用,但其降解与以UV254为光源的降解有不同的机理.太阳能光催化对自来水中BPA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溶液中残留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非力  王承交 《污染防治技术》1995,8(4):223-226,232
由于抗菌素具有抑制微生物生存的作用,通常处理工业废水最有效的“生物氧化降解法”却无法用来有效处理四环素废液,简述了半导体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难溶或难分解有机物基本原理,以半导体TiO2和ZnO粉粒为光催化剂进行催化降解四环素废液的实验,其结果表明:半导体TiO2光催化降解效果比较好;另外,H2O2可以作为TiO2光催化剂的助氧化剂来加快四环素的降解,该实验结果有助于光催化剂的深入研究和太阳能  相似文献   

4.
对氯代有机物的污染进行治理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可用于水中氯代有机物处理的一些方法的近期研究成果,同时也讨论了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和双金属还原法的各自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光催化水质净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出了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的3个主要因素:传质速率、紫外辐射在反应器中的分布和光催化剂受光辐照的表面积,详细讨论了各类光反应器的结构与特征,并概述了太阳能光反应器的设计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推进光催化反应器研究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2薄膜在不同陶瓷表面的负载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种不同表面处理的陶瓷作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进行了纳米TiO2光催化薄膜的负载。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X射线光电于能谱仪(XPS)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的粒径、横断面及表面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TiO2的平均粒径约为15nm,釉面陶瓷TiO2薄膜分布均匀,膜厚约为300nm;无釉陶瓷TiO2薄膜分布不均,膜层不明显;2种载体中的一些基质离子在TiO2薄膜有渗透。苯酚的降解实验表明,以2种不同表面处理的陶瓷为载体的TiO2薄膜对苯酚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就催化活性而言,TiO2/釉面陶瓷〉TiO2/无釉陶瓷,分析认为基质渗透的Ca^2+有降低TiO2光催化活性的作用;该薄膜对实际生产多菌灵废水具有催化降解作用。重复降解实验20次,TiO2/釉面陶瓷和TiO2/无釉陶瓷对苯酚的去除率仅分别降低9%和6%。  相似文献   

7.
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悬浮态半导体催化剂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ZnO/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用ZnO/TiO2复合半导体催化剂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效果较好,可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同时得到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佳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二氧化钛因其光催化活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对影响二氧化钛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表征这些因素的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催化剂的选择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催化氧化法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在对化学氧化法的不断改进中,逐步发展出湿式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均相催化氧化法和多相催化氧化法。不同的氧化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不相同,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不同,催化剂与氧化剂之间存在匹配问题,因此对催化剂要进行筛选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光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光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对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探讨了COD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催化剂用量,温度、浓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光催化氧化可降解象洗涤剂这样难降解的有机物,反应120minCOD去除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电助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助光催化反应器提供了通过外加电场提高光催化技术处理效率的场所,其构型是决定电助光催化反应效率和进行机理研究的关键要素。本文对当前电助光催化研究中采用的反应器的类型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电助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12.
耦合光催化氧化和有机膜分离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光催化氧化-有机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循环反应装置(循环反应装置);并对循环反应装置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小膜出水通量和降低酸性红B废水浓度均有利于膜出水降解率的提高;循环反应装置中废水降解率随光催化反应器底部曝气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再降低,膜分离器中废水降解率的波动则随曝气量的增加而总是在增大,其最佳曝气量为1.00m^3/h;光催化反应器中多光源布置有利于循环反应装置的稳定运行;循环反应装置可有效地处理酸性红B废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综述了十余年来光催化氧化法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研究成果,讨论了光催化氧化法的机理、影响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及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的途径,旨在为该方法的应用开发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纳米Bi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光催化效果为评价标准,采用超声波作用下水解法制备Bi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水解条件和Bi2O3掺入量等制备条件对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当水和乙醇的比例为4:1时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Bi2O3的掺入拓宽了TiO2对光的吸收范围,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掺入量(Bi2O3)为0.25%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复合光催化剂对多种水溶性染料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TiO2光催化技术处理饮用水微污染及杀灭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催化处理饮用水微量污染物以及在饮用水消毒和杀菌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论述了TiO2光催化处理饮用水中的微量卤代物、腐殖质、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光催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现状,阐述了几种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机理,并对有关机理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近 10年来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归纳出了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的 3个主要因素 :传质速率、紫外辐射在反应器中的分布和光催化剂受光辐照的表面积 ,详细讨论了各类光反应器的结构与特征 ,并概述了太阳能光反应器的设计研究进展 ,最后提出了推进光催化反应器研究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光催化臭氧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催化臭氧氧化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对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功效。文中分析了UV/O3/Fe2+、UV/O3/Fe3+和UV/O3/H2O2体系的反应机理,介绍了光催化臭氧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光催化臭氧氧化法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炉渣制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的钢铁冶炼炉渣为原料制备了光催化剂GN,并对其进行了X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等物性测试,通过在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对罗丹明B废水进行处理,确定了GN的最佳光催化氧化条件.将GN与传统的光催化剂TiO2作比较,结果表明,GN不仅具备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而且成本更低,为钢铁冶炼炉渣的循环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也为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新颖、经济、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光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二氧化钛因其光催化活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重视 ,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对影响二氧化钛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表征这些因素的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