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47-152
煤矸石山是煤炭开采和加工的必然伴生产物,由于其特殊的立地条件和富含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是矿区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极易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复垦是当前煤矸石山治理和综合利用最为有效的措施,文章从煤矸石山的立地条件特征的分析入手,从植被复垦技术、微生物复垦技术与复垦模式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煤矸石山复垦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煤矸石山复垦技术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部平原矿区三种复垦方式复田土壤理化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东部平原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粉煤灰充填复垦和泥浆泵复垦等三种土地复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了三种复垦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耕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耕作效果产生明显的差异;②泥浆泵复垦地力恢复周期长,而煤矸石复垦、粉煤灰复垦地力恢复周期相对较短;③泥浆泵复垦土壤耕性较差,但无污染风险;煤矸石、粉煤灰复垦土壤耕性较好,但存在一定污染风险。结论: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方式更适合在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应用;但需对复垦方式进行一定改良。  相似文献   

3.
煤系固体废物与污泥混合用于矿区复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矿区复垦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应用中有很多种方法,在此分析了粉煤灰、煤矸石及污泥各自的特点、应用特征,指出单一废物用于复垦存在的缺陷;通过对3种废弃物及其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后各土样的pH值、电导率、氮(N)、磷(P)、钾(K)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粉煤灰、煤矸石等煤系固体废物与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混合用于矿区复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基质pH值、电导率、各配比样的营养标准均可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说明该方法用于矿区生态修复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淮南塌陷区煤矸石充填复垦的碳减排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矸石由于其堆积物的高含碳量和高自燃风险,是一类巨大的碳排放源,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不容忽视,但是很少有人研究煤矸石和碳排放的关系。本文以淮南矿区塌陷区煤矸石充填复垦为例,计算了煤矸石堆存带来的潜在碳排放量、矸石山侵占土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及塌陷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淮南矿区煤矸石山堆存碳密度远远超过了其覆盖的当地原本自然生态系统碳储存密度,二氧化碳排放潜在风险很高。煤矸石充填复垦,能固定煤矸石中的大量的碳,还可以增加塌陷区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有着很好的碳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5.
煤矸石山复垦整形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矸石山复垦绿化是解决矸石山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煤矸石山的复垦整形是绿化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煤矸石山复垦整形进行总结,探讨了整形形状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排水系统设计、边坡加固和防侵蚀的措施等,为今后的煤矸石山复垦整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西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山西10余年煤矿土地复垦研究成果,包括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井工矿塌陷地的复垦,煤矸石山的复垦以及山西矿区土地得垦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矿区的土地复垦工艺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矿区每年都要破坏和侵占大量耕地 ,据统计 ,我国矿区每年排出废石渣约 50 0 0万t,堆放占用土地 6667hm2 ,全国 150 0多个露天煤矿及煤矸石占地就达 2 0 0多万hm2 ,但国土资源是有限的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土地复垦 ,保护现有耕地。矿区土地复垦主要目的是重新开垦已被破坏的土地 ,恢复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同时消除或防治土地破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根据用途可以将矿区土地复垦分为农业复垦、林业复垦、牧业复垦、自然保护复垦、水资源复垦和工业复垦等。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 ,复垦的核心便是恢复耕地。根据矿区土地复…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东部矿区的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引起华东地区矿区生态系统奴化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生态重建技术。其中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疏排法复垦,盐渍化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和重建矿井废水治理等技术。这些技术是这一地区矿区生态重建技术体系中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适当比例混合煤矸石、粉煤灰和活性污泥并种植黑麦草构建植物-矿区复合基质体系,测试复合基质有机碳及酶活性变化,利用群落水平生理结构(CLPP)对复合基质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解析,分析了矿区复合基质中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其与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矿区复合基质体系3种基质中有机碳随复垦年限增长而增加,且在第3年煤矸石+粉煤灰+污泥(F+G+S)区有机碳达到最大,分别是煤矸石+粉煤灰(F+G)区和对照区的1.1和1.2倍。3个复垦区域复合基质中蔗糖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酶活性随复垦时间增长而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LPP解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种类在复垦1年时最多,微生物优势度和均一性随复垦时间逐渐变大;同时3个区域基质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元素相关性不大,可能有机碳可获得性低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淮南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淮南矿区煤矸石的特性及产生情况,对淮南矿区近年来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进行了介绍,结合国内外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了淮南矿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宁夏石嘴山矿区特点,论述了煤炭矿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主要环境问题从污染水处理,空气污染防治,煤矸石综合利用,塌陷区复垦以及矿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将污泥引入到矿区废弃物,构成矿区复合基质,并在复合基质上种植三叶草进行实验。通过考察不同配比基质对三叶草出苗率、根冠比和生长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污泥的添加对矿区废弃地复垦的作用。结果表明,污泥的适量添加(实验中粉煤灰、煤矸石和污泥的质量配比为20:60:20,20:40:40和20:50:30的基质)可以为植株生长提供较为充足的养分,促进三叶草的生长,有望加快矿区废弃地的复垦。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土厚度的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淮南矿区新庄孜煤矿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覆土厚度的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生产力状况,发现在以煤矸石充填为基底,上覆不同表土厚度的区域土壤生产能力差异较大,其中覆土较厚的地块小麦产量达到5 770 kg/hm2,覆土较薄的地块只有4 736 kg/hm2。运用了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MPI)对不同覆土厚度的复垦地块生产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覆土75 cm和90 cm的地块的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适应性接近于对照地块,速效磷和有机质的适应性稍微偏低,生产力水平接近于对照地块;覆土40 cm和60 cm的地块土壤的养分普遍偏低,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误差分析显示,本次评价的最小误差为1.65%,最大误差为4.33%,运用MPI模型对煤矸石复垦土壤生产力的评价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煤矸石及其风化物的特性;提出了煤矸石山的治理方法——煤矸石堆积场地的选择、矸石复垦种植;并介绍了国外煤矸石山治理及复垦种植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匙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汪区煤炭历史悠久,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矿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塌陷面积已达0.75万hm2,并且每年以约110 hm2的速度增加.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破坏,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煤矿塌陷地的复垦及生态修复工作摆在贾汪人民的面前.通过塌陷地的复垦、废矿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塌陷区水域生态系统重建等措施,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已经和正在对煤矿矿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矸石自燃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已成为矿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据测定,矸石山的自燃部分,在自燃过程中,每平方米每天要排出二氧化碳10.8kg,二氧化硫6.5kg,氮氧化物5.0kg。此外,煤矸石山爆炸和酸性淋溶水等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危害。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自燃煤矸石山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问题。为了探讨矸石山的自燃与治理问题,现  相似文献   

18.
君安矿区复垦土壤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安矿区复垦土壤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区不同复垦基质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Pb、Cu、Cd和Cr的含量,并采用三步评价法对该矿不同区域复垦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君安矿西区、东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合格,北区、南区和中区复垦土壤均不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将矿区与全国土壤背景值进行比较可知,矿区复垦土壤未受到重金属Cu的污染,受Cd、Cr的污染较轻,受Pb的污染较严重。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确定矿区土壤复垦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区土地复垦投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明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分析了土地复垦投资的特点,和导致现阶段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不足的制度原因,提出了加快矿区土地复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煤矸石山修复的碳减排效益——以阳泉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矸石山由于其堆积物的高含碳量和高自燃风险,是一类巨大的碳排放源,其温室气体排放亟需有效控制。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过程,生态系统各部分中的碳储量及其变化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煤矸石堆积侵占土地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报道。文章以阳泉矿区煤矸石山为例,计算了煤矸石堆存带来的潜在碳排放量及其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阳泉矿区煤矸石山堆存碳密度超过了其覆盖的当地原本自然生态系统碳储存密度的1000倍,二氧化碳排放风险很高。截止到2006年,阳泉矿区不到300hm2的矸石山已自燃排放超过3.26M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还有潜在碳排放量15.1Mt,此外矸石堆积还造成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约13.12kt的碳损失。煤矸石山的生态修复能够防止自燃,固定煤矸石中的大量碳,还可以增加煤矸石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有着很好的碳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