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江苏两次中强地震前,镇江水化台所观测到的水氧异常形态,并就该井因取样方法改变对氡值的影响作了分析,认为镇江水化台的氡值在两次中强震前所表现的异常形态不一致,不是因为取样方法改变所致,而可能是因为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参数、震中距不一致所造成的。最后,文章还对该井水位、流量的前兆异常和震时效应进行了论述,指出,自流井应该充分发挥一井多用,综合观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在地震水化井网密布地区,震中周围300km范围内(海域除外)的水化观测井泉共约30个,其中有8个测点先后出现了中短期异常。异常项目有R_n、T(水温)和Cl~-等。本文介绍了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所作的中期预测,研究了各项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地区三口基岩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1994年记录到丰富多采的微动态异常为基础,从本区主压应力轴的方向及各井所处不同断裂带的构造部位入手,并以本区中强震的震前异常及远大震的同震效应予以佐证,分析了各井在异常形态、异常升降方向、异常幅度等方面不同的原因,并以具体分析预报实践,对其与本区有感小震三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值得思索的问题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预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矿井自然灾害的安全预评价涉及不确定因素众多.本文根据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预评价指标体系、置信度识别准则及评分准则,构造了矿井安全预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对矿井的各个安全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上述方法对黄陵二号井自然灾害的评定结果与实际耦合较好,从而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图像识别、模糊分维等方法,对天津地区20多口井孔的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1991年10月宁河M_L4.6,1992年7月宁河M_L4.9地震震前均出现多井异常,且异常井孔的分布与北北东向发育的构造带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台南井断流机理初析黄祖彭,毛纪英(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台南井原系自流井,自1982年开始观测,对南黄海几次中强震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从1992年起,流量由正常缓降转为加速下降,并于1994年10月1日突然断流。这一重大异常成因的研究,对震情...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皖18井的水位和雨量资料,提出了降雨干扰定量排除方法,并对该井降雨干扰进行了定量排除,从而突出了该井地震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苏08井水位多年趋势上升、微气压效应,固体潮效应、降水荷载效应、地震波效应的微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井的水位异常判别指标,并探讨了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深井水位有正常变化,也有异常变化。正常变化如日变和半月变等,这反映了固体潮汐的影响,气压波动也能引起水位升降。异常变化可为地震的或非地震的,这里探讨的深井水位的“暴雨效应”现象,就是非地震异常一例。江苏扬州地区有口千米以上的石油深井——苏73井,在1980年6月下旬的几次暴雨之后,井水位突然上升了130毫米,而这之前8个月的变化还不到100毫米(图)。这样大的变化是地震异常还是什么干扰?经初步分析认为这次突变不是地震异常,而是一种“暴雨效应”的结果。苏73井是口油井,在江苏泰县港口公社,位于溱潼凹陷西南深凹部位的港南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江苏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记录到远震前的井水位变化图象特征及其与地震强度、时间、方位和井孔所处断裂带活动强度等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利用井网记录的水位异常信息,有可能对位于江苏省东南方向的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并对映震井孔的条件,远震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an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worldwide is increasingly well understood. ENSO has been linked to droughts and flooding in some regions. This paper uses the disaster history database of the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ffice of U.S.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 to examine the link between ENSO events and droughts or floods of sufficient magnitude to trigger international disasters. Worldwide, disasters triggered by droughts are twice as frequent during year two of ENSO warm events than during other years. No such relationship is apparent in the case of flood disasters. Drought disasters occur during year two of ENSO warm event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other years in Southern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No regional pattern emerges from a comparable analysis of flood disasters. Those places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ENSO-triggered droughts can take proactive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impacts.  相似文献   

12.
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事件与灾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术了发生在早更新世末到中更新世早期:即大致从1.1 ̄0.7MaBP的各种环境事件,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构造活化、侵蚀沉积事件、天文事件、生物迁徙以及古地磙的异常等,其中气候异常和构造活化是基本的环境事件,对其它事件有控制作用。根据气候异常和构造活化的特征,可以认为:从1.1MaBP和0.7MaBP是一个连续的环境异常过程,这一时期各类环境事件集中发生,环境事件或为灾变的原因,或为灾变的结果,处自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丰润—丰台镇线性卫星影象与相应地表地貌、地质、植物等的对应关系出发,探讨了隐伏活动断裂在卫星影象上的表现机制。丰润—丰台镇断裂的新构造活动造成两盘第四系厚度的较大差异;并使相应地表地形线性起伏,由此而引起地表水系、植物类型等分布上的差异,最终表现为线性影象。作者认为,与构造有关的线性影象并非由深部的断裂信息透视出来,也非由地面的微观差异显示出来,而是由于传感器“聚敛”了与构造有关的地面宏观异常,间接的显示而成。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温)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次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6.
泾阳、临猗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米秋霞  段锋 《灾害学》1999,14(4):49-53
总结了1998 年泾阳Ms4.8 及临猗Ms 4.6 级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异常点数量有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同时又受构造条件的制约; 异常时间以短临为主, 短期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3 个月左右, 临震异常出现在震前10 d 左右; 异常幅度与地震三要素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莒南井观测资料的研究,给出了从数据入机—日常分析图件绘制—主要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水位异常自动判别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的地面沉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绍绪  王川华 《灾害学》1994,9(1):48-53
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的水准测量资料,揭示了河北平原的地面沉降情况。整个河北平原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在大范围的下降背景上,又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沉降中心。这些沉降区多数都是以城市为中心,互相连成一片,下沉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的原因,除少数有构造运动的因素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具体论述了茅山地区包括茅山山脉和它所控制的直溪桥—桠溪港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以及历史地震活动.笔者在文中后面引用了朱格利奥瑞尼的"复楔状推覆构造"模式,对茅山地区新构造及茅山地区断裂构造的力学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动态异常频次、M2波振幅比等方法,对巢湖14#井水位1987~1997年进行了全过程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东几次中强震前,该井水位的微动态异常频次在地震前3~4个月有明显增高的异常显示,而水位M2波振幅比在地震前也存在3~4个月的下降异常。由此可以认为该井有可能成为华东及东部沿海5级以上地震的灵敏井点之一,而且在地震的短期预测方面可能会提供有益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