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尚需明确的要点进行了剖析,并从入炉危废种类及比例、焚烧量的控制、助燃剂加入量、空气过剩系统的把握,以及安全管理检查要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对某省52家焚烧企业(21家生活垃圾和31家危险废物)排放烟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17种单体分布有所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浓度较高的是O8CDD和O8CDF;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较大的是2,3,4,7,8-P5CDF、2,3,7,8-T4CDD和1,2,3,7,8-P5CDD;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单体对I-TEQ贡献最高的都是2,3,4,7,8-P5CDF,贡献率分别为0. 7%~45%和10%~67%;两者的17种二噁英类与I-TEQ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2,3,7,8-P5CDF在2类焚烧炉中与I-TEQ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0. 932和0. 927,可以作为潜在的测定指示物。  相似文献   

3.
气相化学还原(GPCR)是近年来开发成功用于替代高温焚烧的新型销毁技术,适用于包括POPs在内的多种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0—2017年北京市三类典型废弃物焚烧源的废气二NFDA1英排放监测数据,计算排放因子和排放量,评估减排政策成效,并分析不同排放源达标排放时同类物分布特征异同和变化规律,探讨影响排放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5家焚烧源平均排放浓度为 0.008~0.069 ng/m3(以TEQ计,下同),废气二NFDA1英排放因子为 0.027~1.7 μg/t,2016年向空气中排放的二NFDA1英量为 0.002 5~0.058 g;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源的低、高氯代同类物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分别为接近于 0.5、大于0.5和小于0.5,危险废物焚烧源的 ∑PCDFs、∑PCDDs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大于2; 123478-HxCDF和123678-HxCDF质量浓度接近且线性相关,具有相近的生成机理和去除效率; I-TEQ变化趋势与∑PCDFs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活性炭喷射和布袋除尘的去除效率是影响二NFDA1英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险废物焚烧源HWI1随运行时间增加排放浓度增加,而及时更换烟道管壁有助于消除“记忆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监测中的技术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2007—2013年对持环保部发证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性监测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从关注焚烧企业的二口恶英监测、加强危险废物企业日常监测、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技术方法研究等方面,探讨我国危险废物监测技术上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对今后全国各省自行组织危险废物许可证的审核和监督性监测等相关工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秸杆焚烧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泰兴市秸杆焚烧的状况及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焚烧秸杆产生的PM10对大气环境质量污染影响大,成为首要污染物,其受重力影响较大,自净较快;产生的SO2和NO2受风力的影响大,但自净速度慢,停止焚烧后,仍对大气质量有较大影响。同时根据焚烧现状及污染特点,提出了预防焚烧污染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野外燃烧秸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防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焚烧秸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种种危害 ,列举了数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方案 ,旨在吁请各方更加关注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禁止焚烧 ,以消除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用最近四年的MODIS火点数据,通过相关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全国秸秆焚烧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最严重的区域一直分布在淮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平原,这是秸秆禁烧工作的重点;南部各省秸秆焚烧点密度较小,比较分散,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秸秆焚烧的主要时间,北方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是小麦、玉米、油菜等的秸秆;南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水稻、甘蔗、油菜等的秸秆。秸秆焚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最近几年基本无大的变化,秸秆焚烧面积在2002年~2005年期间逐年上升。文章结论反映了各地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效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2014年6月江苏省淮安市秸秆焚烧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秸秆焚烧可以导致区域PM2.5、CO、NO2日均浓度分别上升4.2倍、2.9倍、4.4倍。通过对淮安市夏季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程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秸秆焚烧对南通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管理,通过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夏冬收获季节卫星遥感探测的火点情况的统计分析,2004年-2009年夏冬收获季节南通市空气质量日变化趋势分析及典型秸秆焚烧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小时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秸秆焚烧对南通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掌握了南通市秸秆焚烧地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秸秆焚烧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江苏省秸秆焚烧污染及防治现状,对2001年-2011年江苏省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继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管理考核办法以及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注重疏通资源出路,突出产业化带动,注重激发和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在当前多途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努力加强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解焚烧技术处置医疗废物的特点,分析处置工艺运行参数对稳定工况的影响规律,确定医疗废物在热解焚烧技术炉内稳定焚烧的工艺参数,指出送风量与气化炉、燃烧炉的温度关系是焚烧系统控制的关键。通过对某型焚烧炉的测试,得到了送风量与气化炉和燃烧炉的温度关系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实时动态调控气化炉和燃烧炉的送风量,能够实现医疗废物的稳定焚烧。  相似文献   

13.
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影响特征及判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京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及PM_(2.5)组分监测结果,分析了2011年夏收秸秆焚烧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并探寻快速判别秸秆焚烧影响的指标及方法。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期间PM_(2.5)污染特征显著,其组分中K~+、EC、OC等浓度相对偏高。基于离子组分及碳元素在线监测数据,可选取K~+作为快速判别指标,并根据K~+与PM_(2.5)的相关性,计算秸秆焚烧对PM_(2.5)的贡献。同时结合OC、EC浓度变化,综合判别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垃圾焚烧处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德国垃圾焚烧处理概况,并以比勒菲尔德垃圾焚烧厂为例,对垃圾的处理从运输,储存,焚烧到废气净化处理等工艺流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2008年10月28日南京市出现的灰霾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信息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当晚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周边地区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气溶胶污染物在地面东北气流的引导下向南京市城区输送,使得大气监测点颗粒物浓度异常上升,导致能见度恶化,形成了典型性重度灰霾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填埋、焚烧、综合利用等治理方法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城市垃圾及其它有害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城市垃圾和有害废物焚烧处地设备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20年废物焚烧处理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三种树叶焚烧测定结果为例,分析了植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焚烧排放的二类浓度不同,含氯高时排放二类浓度也较高。二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分析二类污染物的农业面源情况,对于进一步有效控制和降低二类的排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某化工危险废物处理工程为例,研究固态危废焚烧处置设施的技术性能。工程采用高温涡流燃烧+二燃室+水冷除尘器+急冷塔+干式吸附+布袋除尘+喷淋吸附+雾水分离工艺,设计处理量为100 kg/h。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工况下,二燃室温度为(1 149.6±13.4)℃;烟气在炉膛的平均停留时间为(5.35±0.12)s,燃烧效率为99.97%;萘与CCl4的焚毁去除率分别为99.996%与99.991%,热灼减率为3.3%;焚烧设施的技术性能达到《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20)的要求;二噁英的排放值为0.007 6 ngTEQ/m3,HF和CO的排放值分别为1.21 mg/m3和72.8 mg/m3,烟气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20.
浅析无锡城市垃圾处理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垃圾成分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垃圾处理的发展状况,针对无锡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垃圾分类收集,以分选回收、焚烧、再生等手段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