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电子废物拆解区农业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用GC-μECD分析法测定了路桥表层土壤中144种多氯联苯同类物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地区表层土壤中PCB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样品中ΣPCBs为0.779~937 ng.g-1,均值为75.7 ng.g-1,研究区域中南部污染水平较高.同族体组成特征表明,38个样品组成以penta-CBs、hexa-CBs和tetra-CBs为主,含量范围分别为13.0%~61.1%、4.59%~48.8%和10.1%~31.5%;另外3个样品组成以di-CBs为主,范围为47.1%~75.2%.聚类分析表明,大多数样品主要受到Ar1254工业品的污染,少数样品的污染与Ar1221工业品有关.ΣPCBs与TOC显著相关,表明土壤中TOC的含量是影响PCBs在土壤中蓄积的重要因素之一;各PCBs同族体(除di-CBs与nona-CBs之间外)显著相关,表明各PCBs同族体有相似的输入途径.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研究区域表层土壤PCBs污染处于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蓝家程  孙玉川  师阳  徐昕  袁道先  胡宁 《环境科学》2014,35(8):2937-2943
采集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农田土壤(0~20 cm),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C)测定了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分析其含量和组成,污染水平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地点表层土壤16种PAHs总量变化范围为277~3301 ng·g-1,平均值为752.6 ng·g-1±635.5 ng·g-1,所有样品均遭受污染,其中57%为轻污染,29%为污染土壤,而14%为重污染.多环芳烃的组成以2~3环为主,占总量的28.72%~72.68%,平均值为48.20%;4环和5~6环含量分别为7.77%和34.03%.土壤PAHs含量与有机质(SOM)含量显著相关,而与pH值相关性不强.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流域内土壤主要来自交通排放与煤炭、石油及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源以及石油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苏南地区34个表层土壤中的多氯萘(PCNs)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其组成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南地区土壤中SPCNs的浓度水平在0.263~2.48ng/g dw之间,除16号采样点PCNs浓度(2.48ng/g dw)显著偏高外,其余各点平均值为0.464ng/g dw,毒性当量(TEQs)的变化范围在0.045~0.157pg/g dw之间,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所有样品中PCNs均以一氯代萘和二氯代萘为主,所占比例为39.3%~91.4%.CN-66/67、CN-69和CN-73对该区域PCNs的TEQs值贡献最大,分别为25.6%,29.1%和28.7%.SPCN_(Com)/∑PCNs比值表明,高温燃烧过程对整个苏南地区PCNs的污染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老电气设备的使用及交通排放过程也是造成该区域PCNs污染的可能来源.但该地区PCNs污染来源较复杂,各点位PCNs的来源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路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多氯萘(PCN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用GC-NCI-MS法测定了该区38个沉积物样品中PCNs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沉积物样品中∑PCNs在0.13~350.00ng·g^-1之间,平均值为17.30ng·g^-1.多数样品中主要的同族体为tri-CNs,占10.2%~85.0%...  相似文献   

5.
闽江干流沿岸土壤及河口沉积柱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沿闽江干流沿岸采集19个表层土壤样品及1个河口沉积物柱样,采用气相色谱(GC-ECD)内标法分析其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揭示了研究区土壤及河口沉积柱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干流沿岸土壤中总的OCPs含量(干重)范围为4.31~877.80 ng·g-1,平均值为74.13 ng·g-1,且...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GC-MS检测了丹江口水库迁建区26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并对其分布特征、组成及来源进行了探讨,评价了OCPs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OCPs总含量范围为nd~249.37 ng.g-1,平均值为24.82 ng.g-1.其中HCHs与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nd~69.68 ng.g-1和nd~104.53 ng.g-1.土壤中的DDTs含量明显高于HCHs.OCPs可能主要来源于早期残留、大气沉降及近期新的含OCPs物质的输入等.土壤中有机质与OCPs总量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OCPs含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国内其他区域表层土壤相比,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OCPs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分析认为,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风险较低,但局部土壤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7.
长江湖北段表层土中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旭  卢双  裴晋  姚宏  于晓华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2):4531-4536
应用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GC-MS)对湖北省长江流域岸边表层土壤样品中25种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长江湖北段11个国控断面对应土壤中∑25PAHs及∑7 carc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利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及因子分析法对表层土壤中的PAHs来源进行了解析,采用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 P)对PAH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25PAHs的含量为34.81~2939.07 ng·g-1,均值为463.16 ng·g-1,以4~6环为主.与其他地区土壤PAHs含量相比,研究地区土壤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污染主要来源为石油、煤及草木等的不完全燃烧.根据荷兰土壤标准,采用毒性当量因子分析得出11种TEQBa P为3.02~2559.72 ng·g-1,73%的采样点大于参考值(33 ng·g-1),说明湖北地区长江流域周围土壤普遍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工业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集天津滨海工业区38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分特征,运用主成分因子载荷方法分析了其污染来源,并初步评价了其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该区域内94.7%土壤已被污染,其中重污染土壤占39.5%,最高污染样点PAHs含量高达5991.7 ng·g-1,平均含量为1148.1 ng·g-1,且城区土壤残留水平明显高于乡村土壤;PAHs的组分特征为以毒性水平较高的高环化合物为主;其污染来源主要是煤、天然气和汽油燃烧组成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9.
上海北部郊区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为研究上海北部郊区农田土壤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特征,野外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中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土壤中16种优控PAHs总含量(w(PAH16))为203.8~6 753.9 ng/g, 平均值为1 172.7 ng/g. 相对于荷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而言,上海北部郊区部分地块农田表层土壤PAHs含量偏高.说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根据不同环数PAHs的相对丰度法和PAHs组分的浓度比值法判断,上海北部郊区表层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及汽车尾气排放等燃烧源.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孔祥胜  祁士华  蒋忠诚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1):3905-3915
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巨型岩溶漏斗(天坑)为研究对象,采集大石围漏斗不同部位的表层土壤,采用气象仪器观测大石围漏斗的环境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表(正地形)土壤中ΣPAHs浓度范围为75.20~373.79 ng·g-1,平均值120.70 ng·g-1;地下(负地形)土壤,绝壁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9.88~330.79 ng·g-1,平均值131.86 ng·g-1;底部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27.48~661.62 ng·g-1,平均值395.22 ng·g-1;地下河(洞穴)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 132.11~1 749.95 ng·g-1,平均值为1 412.39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为主.比值法推断大石围漏斗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源,主要污染途径为大气传输沉降.总体上,大石围漏斗土壤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随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地面-绝壁-底部-地下河(洞穴)逐渐增加,PAHs显示"冷陷阱效应"的垂向富集与分异作用.影响PAH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风向和风速,在漏斗局部显示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环境因子夏季影响大于冬季.监测发现,2007年比2006年大石围漏斗底部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3.5倍.因此,本研究提出巨型岩溶漏斗PAHs的富集和分异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GC-NCI-MS分析法测定了路桥河流表层沉积物中41种多溴二苯醚同类物的含量. 目的是了解该地区沉积物中PBDE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 结果表明,所有沉积物样品中40PBDEs(不包括BDE209)的含量为0.177~161 ng·g-1,平均值为22.5 ng·g-1, BDE209的含量为0.36~958 ng·g-1,平均值为148 ng·g-1. 同族体组成特征表明多数样品中十溴二苯醚(BDE209)是最主要的同族体,占38.4%~96.0%, 平均值为74.4%,九溴PBDEs和七溴PBDEs次之, 分别占3.3%~25.8%和0.01%~14.1%. PBDEs同类物之间呈显著性相关,表明大多数PBDEs同类物有相似的输入途径.同族体组成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采样点均受到deca-BDE工业品的污染,另有一些采样点除受到deca-BDE工业品的污染外, octa-BDE工业品也有一定的贡献. 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研究区域内沉积物中的PBDEs污染处于中低水平,但个别样点受点源污染影响较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地表灰尘中PAHs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程书波  刘敏  欧冬妮  高磊  王丽丽  许世远 《环境科学》2007,28(12):2789-2793
研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PAHs累积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AHs总量和组分均表现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的特征.冬季样品中PAHs含量为9 176~32?573 ng·g-1,平均值为20 648 ng·g-1;而夏季PAHs含量为6?875~27?766 ng·g-1,平均值仅为14?098 ng·g-1.PAHs组分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冬季含量为50(二氢苊)~3 162 ng·g-1 (茚并[1,2,3-c,d ]芘),夏季含量为3(苊)~1 485 ng·g-1 (茚并[1,2,3-c,d ]芘).各个功能区地表灰尘PAHs含量的差异明显.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工业区(31 163 ng·g-1)、商业区(24 932 ng·g-1)和交通要道(18 815 ng·g-1),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885 ng·g-1)和绿地(8 036 ng·g-1);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942 ng·g-1),最高值出现在交通要道(14 528 ng·g-1)、工业区(14 247 ng·g-1)和商业区(11 523 ng·g-1).所有功能区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呈现出按环数或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大城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与其来源密切相关,也受到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GC-μECD分析法测定了浙江台州路桥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44种多氯联苯同类物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PCB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在路桥区河流沉积物样品中PCBs同类物均有不同程度检出,ΣPCBs的浓度范围1.66~5 930 ng.g-1,均值为763 ng.g-1.样品组成以tri-CBs、tetra-CBs和penta-CBs为主,含量百分比范围分别为2.63%~57.6%、10.4%~54.6%和7.82%~46.1%;octa-CBs和deca-CB含量最低,含量百分比范围分别为0~8.57%和0~11.0%.聚类分析表明,22个样品的污染与Ar1248有关,9个样品的污染与Ar1254有关;6个样品的污染与Ar1016、Ar1232和Ar1242有关.与国内外其它研究及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该区域表层沉积物PCBs污染处于中高水平,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上海崇明岛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崇明岛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特征,于2008年7月采集崇明岛农田表层土壤30个.利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土壤样品(干重)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3.11~117.47 ng.g-1(平均值26.25 ng.g-1);主...  相似文献   

15.
利用13 C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测定了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多氯萘(PCNs)异构体的含量,对其同系物分布、可能来源、沉积通量及毒性当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研究了由各类来源PCNs进入到胶州湾的历史沉积趋势.结果表明,胶州湾内、外沉积物岩芯中∑PCNs含量范围分别为3.9~56.4 Pg·g-1...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于2018年10月4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洛阳市高新和林校2个采样点位同步连续采集秋冬季PM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M2.5中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了分析测定.对优良天和污染天PM2.5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和组成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主要来源进行了定性解析,并使用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法和增量终生致癌风险模型评估了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采样期内,高新和林校两个采样点的PM2.5中16种PAHs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4.33~90.26 ng·m-3和23.81~76.99 ng·m-3.随着PM2.5污染程度的加重,PAHs浓度明显升高(污染天为优良天的1.3倍),不同环数PAHs贡献顺序均为:4环(43%~48%) > 5~6环(32%~35%) > 2~3环(20%~22%).大气中PAHs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包括燃煤、生物质燃烧以及机动车排放等,其中燃煤对PAHs污染贡献最大(优良天:49.28%~56.38%,污染天:49.44%~60.60%).BaP毒性当量浓度表明,污染天存在更高的人体健康风险;增量终生致癌风险结果表明,污染天致癌风险高于优良天,成人呼吸暴露风险高于儿童,在研究区域内不同污染水平下健康风险属于可接受水平(<1×10-6).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多氯萘(PCNs)通过大气沉降作用对东江流域的影响,利用通用型大气沉降采样器,在东江流域广东省境内代表性地段布设11个采样点,于2010年冬季(1、2月)和夏季(7、8月)分别采集和分析了沉降样品中PCNs的通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总PCNs日均沉降通量为828 pg.(m2.d)-1,对应毒性当量(TEQ)为0.14 pg.(m2.d)-1,由此估算东江流域广东境内PCNs年沉降总量为8.5 kg,相应TEQ年沉降总量为1.3 g.地域上,广州和东莞地区沉降通量明显高于惠州,同时城镇采样点的沉降通量显著高于农村;季节上,各采样点总体呈现夏季高于冬季的特点;组成上,三氯萘(tri-CNs)是主要的污染物,占总量的50%以上,但广州、东莞的5~8氯萘含量比惠州高.来源分析表明,东江流域PCNs的大气沉降可能受燃烧源与非燃烧源的共同影响;东莞大气沉降中PCNs多来自燃烧源,广州点大气沉降的PCNs以非燃烧源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多溴联苯醚在桂花鱼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郭英  唐洪磊  孟祥周  麦碧娴  曾永平 《环境科学》2007,28(12):2806-2810
使用 GC-MS-NCI检测方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同系物BDE28,47,66,85,99,100,138,153,154,183,209 在桂花鱼体内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Σ10 PBDEs(不包括BDE209)在肾脏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干重平均值分别为5.71 ng·g-1 和0.95 ng·g-1.Σ10 PBDEs在肾脏、鱼鳔、肝脏、鱼鳃、生殖腺、鱼皮、肠胃和肌肉中的干重含量分别为3.04~12.8、0.81~6.90、1.28~8.87、0.09~6.36、1.05~5.73、0.022~5.06、0.69~5.98和0.14~2.61 ng·g-1.Σ10 PBDEs在各组织和器官的含量顺序为: 肾脏、鱼鳔、肝脏> 鱼鳃、生殖腺> 肠胃、肌肉、鱼皮.桂花鱼体所含低溴取代 PBDEs 以 BDE47 为主要同系物,所占丰度为35.7%~65.6%.十溴取代物 BDE209 在所有样品中检出率为 45.2%,其中在肾脏和生殖腺中含量较高.研究表明,PBDEs 由摄食、呼吸2种主要途径进入桂花鱼体内,易富集在肝脏、鱼鳔、鱼鳃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和器官中.  相似文献   

19.
福建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福建省闽江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状况、潜在来源及健康风险,采集闽江沿岸16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16种PAHs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70.70~1667.83μg/kg,平均值为480.28μg/kg,其沿闽江沿岸呈“W”型分布模式,具体表现为城市高于郊区的变化;PAHs以2~3环为主,其中萘(Nap)的含量最高.基于PAHs的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回归结合分析,研究区土壤中PAHs主要是石化和燃烧混合污染源,其中化石燃料高温燃烧占41.45%,石油源及生物质燃烧占49.34%,煤燃烧占9.21%.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值(TEQBaP)为3.10~121.15μg/kg,平均值为36.71μg/kg,37.50%的采样点超过荷兰土壤标准目标参考值(33.00μg/kg),表明闽江沿岸土壤已经受到PAHs不同程度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AHs的致癌风险(ILCRs)在10-8~10-6间,说明其致癌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