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目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中国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全面反映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宁波中心城区2000、2005和2010年城市化强度、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环境效率和生态胁迫等5个方面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宁波中心城区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从0.48降至0.29。宁波中心城区经历了高强度的城市化发展,资源环境效率大幅提升,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胁迫。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和产能结构,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并从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强化主要污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生态市的建设,在中国方兴未艾,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从逻辑、时间、空间的三维角度,探讨了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发展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在三维框架指导下,构建了一般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突出了经济循环能力及其生态文化的相关指标,为各地生态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再生水作为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的重要水源,用量逐年加大,随之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也引起关注,往往需要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程改善水质。然而对于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工程,缺少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其修复效果和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通过大量的文献及实地调研,结合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的特点,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益、技术管理与维护及社会经济功能3个系统、7个准则和19个指标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群组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重要性排序前5位的指标依次是:藻类多样性、水生植物覆盖度、DO、TLI、PI(COD)。以北京市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陶然亭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综合评分为3.35分,评价结果属于良。陶然亭湖经过水体生态修复后,水生态系统结构较好恢复;所选工程技术适宜;人员及经济投入适中;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正面影响;工程可优后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相关研究的指标体系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构建原则、分类框架、指标选取方法和标准确定方法。根据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指标体系分类框架,采用频数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与水生态承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筛选出来,构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58个指标,其中核心指标19个,备选指标39个。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选取适当的核心指标对渭河陕西段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计算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承载指数,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水环境系统压力较大,状态最差,响应程度较高,水环境严重超载。  相似文献   

6.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流域生态的影响,对研究太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围绕流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湖泊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6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MATLAB为工具,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太湖进行生态综合评价,确定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水体环境状态指数>水体污染负荷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峨嵋半导体材料厂企业生态工程的生态结构和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建立了合理评价企业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恰当的评价方法,为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成果评定从定性向定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三位一体的城镇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递阶多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面向应用对象的、融合多指标评语信息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对2000-2007年义乌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市2000 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得分在60~70分,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其承载力状况良好;各支持力要素中,环境支持力得分一般,虽然随时间呈现一定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资源支持力得分最差,人类支持力得分最高,且随时间逐年增加.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对其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生态承载力提高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途径,已经受到了政府、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南京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就南京自2005年开始的生态城市建设状况进行了研究,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意义。首先,介绍了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总体定位、基本目标。接着,从南京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条件出发,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从生态农业和农村、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社区三个角度,分析了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和《南京生态建设规划纲要》中的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社会进步三大类28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针对南京建设生态城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南京的城市特点,对照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量化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缺水地区生态脆弱敏感,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其解决环境污染、突破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结合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将缺水地区工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为目标层,分别以压力P、状态S、响应R作为系统层,选择20个具体指标作为指标层,建立了缺水地区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构建了基于组合权重法和指标标准分级的线性加权法评价模型。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新疆石河子为例,采集2002—201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工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随着时间序列由0.29提高到0.74,发展水平总体上由较低循环阶段(Ⅳ级)发展至较高循环阶段(Ⅱ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