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2·23"井喷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12·23”井喷周年之际,对事故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防止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事故回顾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境内天然气矿发生井喷,致243人硫化氢中毒死亡,大面积污染,6.5万余人逃离家园,直接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井喷”发生在罗家16号井。罗家16  相似文献   

2.
安应建 《劳动保护》2008,(12):100-102
2003年12月23日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氧的有毒气体从钻井喷出达30m,并随空气迅速扩散,造成重庆开县高桥镇及周边镇村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6万多人被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在“12·23”井喷事故5周年之际,我们重新解析这一惨重事故,以敲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从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国务院调查组获悉,经过专家组的分析论证,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经过专家组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23日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氧的有毒气体从钻井喷出达30m,并随空气迅速扩散,造成重庆开县高桥镇及周边镇村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6万多人被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在“12·23”井喷事故5周年之际,我们重新解析这一惨重事故,以敲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警钟。  相似文献   

5.
为动态预测井喷事故发展过程,在分析导致井喷事故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相关原理,构建井喷事故系统仿真流图,并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对井喷事故的整体流程进行仿真,实现了对油气井安全水平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结果表明:井喷事故的发生是由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四大子系统的交叉耦合作用而导致整个油气井系统的安全水平低于井喷事故的安全临界点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5,(5):72-73
由滇黔桂石油勘探局第二钻探公司32660DG钻井队承钻的曲2井,于2004年12月2日凌晨2点50分在起钻过程中发生井喷。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险,井喷得到了有效控制,2004年12月2日早上7点30分险情得以解除。事故经过回放曲2井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珠街乡桂花村的稻田中,构造位置位于曲靖盆地中央断凹带陆家台子岩性圈闭,是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550米,目的层为上第三纪上新统茨营组三段气层,要求在492米~500米井段取芯8米,钻探目的是查明陆家台子岩性圈闭含油气情况。32660DG钻井队现有职工25人,使用ZJ32钻机。曲2井于2004年11月13日搬入,11月22日晚8点…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12·23”井喷周年之际,对事故进行反思,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防止同类事故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淳 《劳动保护》2004,(6):24-26
2003年12月23日21时57分,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一起井喷特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鉴于这起事故人员伤亡和损失惨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国务院决定给予中石油集团分管质量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任传俊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意接受马富才辞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职务的请求。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川东钻探公司副经理吴华等6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已被依法逮捕),并待司法机关做出处理后,由相关单位给予相应的党纪、行政处分;同意给予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重要责任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陈应权等28人相应的党纪、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9.
“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是多年来安全生产领域中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的顽症。面对一些生产安全事故的案例,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事故惨状本身,而更在于人们面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冷漠、麻木和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0.
2003年重庆市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厂“4·16”事故,周边群众21万人被迫疏散。这两起事故暴露出应急救援组织、预案、资源及队伍等方面的严重缺失。重庆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资金装备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在实践中,重庆市安监局提出了全面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1224”工程,以“一案三制”为重点,加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经受了开县“3·25”、垫江“11·24”、南川“6·8”等…  相似文献   

11.
井喷是海上钻井平台的重要威胁,而人因失误又是造成井喷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井喷事故人因失误分析对指导海上钻井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井喷事故人因失误类故障树模型,并对此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井喷事故的4个指标并结合风险图得到降低风险所需的置信水平,然后使用训练屏障和 GPS 定位屏障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最后通过蝴蝶结模型将安全屏障对风险的影响清楚的展示出来,为人因失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井喷事故后果严重,特别是当井喷物质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研究含H2S天然气井喷事故后的安全疏散问题,建立了含H2S天然气井井喷事故模型,对含H2S天然气井喷事故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含H2S天然气井喷事故中井喷气体的浓度场分布情况.以此为依据确定安全疏散时间和最小安全疏散半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井喷是石油工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事故,特别是高含硫气井井喷后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研究H2S气井井喷后毒气扩散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件的初始数据,建立了具有障碍物的含H2S气井井喷事故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不同风速、不同井口释放速率三种工况下的含H2S气井井喷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三种工况下1000ppmH2S的最远扩散距离,为高含硫气井的应急疏散和安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井喷爆炸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和环境问题,从消除井场点火源出发,讨论了井喷发生后防止爆炸的问题。基于井喷爆炸事故统计信息,利用事故树法,分析了井场可能存在的点火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井场防止井喷爆炸的措施。分析发现井喷爆炸主要分布在井喷后小于5分钟和井喷后大于1小时时间段,点火源主要为井场存在的点火源和后续抢救工作时带入的点火源;井场点火源主要分为明火、电火花、撞击火花和静电火花,通过井喷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电火花和撞击火花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政府在日前出台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授权”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遇到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境内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这次事故中共有243人中毒死亡,中毒人数达万人之多。发生井喷事故的是罗家16号矿井,其所在气田共有五、六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是西南地区的大气田,同时也是高含硫气田。事故发生时,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硫化氢是有毒气体,短时间内大量吸人会致人死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内外事故行动计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分析了含硫气田井喷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结合我国现行的事故应急工作体系,将事故行动计划应用在含硫气田井喷事故应急工作中,提出了针对含硫气田井喷事故的事故行动计划编制方法,建立了包括现状分析、设立事故目标、确定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制定应急处置措施、调配应急资源、开展评估与监控在内的含硫气田井喷事故行动计划编制技术体系.事故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可有效提高含硫气田应急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含硫气田井喷事故应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洋  张洁 《劳动保护》2004,(2):36-37
2003年12月23日晚上9点15分左右,位于重庆开县的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突然发生特大井喷事故,来势特别凶猛,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井喷出达30米,在夜空发出恐怖的嚣叫声,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毒气”——硫化氢如同一个从地下释放的魔鬼,迅速向四周扩散,扑向睡梦中的村庄、集镇。这次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2007,(2):I0008-I0012
2006年10月1总则1.1目的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在国务院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通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11·23”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打非”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事故的发生。确保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旺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