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该工艺路线已逐渐应用于市政污泥的处置工程,其中干化系统和焚烧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性能及运行状况都对整个污泥处置过程影响很大。文章介绍了目前污泥干化处置技术中采用最多的干化技术,同时以我国的几个典型工程为例,阐述了污泥干化焚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掺烧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内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和目前不同类型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情况做了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掺烧的探讨,并总结了通过掺烧试验进行的工程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及处理处置工艺普遍无法达标的问题,提出应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处理处置污泥的方法,可以高效迅速降解污染物,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使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减少投资及处理费用,为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升级与工艺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采用"筛选流化—热化学清洗—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建设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分别调研了A油田、B油田以及C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此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效果,指出了该工艺在不同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原因;提出开发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筛选设备;依托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配套后续电化学、生物或者热解等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已建站高效、稳定、达标处理的同时,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南方经济发达地区100 tDS/d的污泥干化焚烧发电工程为例,介绍了污泥处置的热电联用系统。工程利用离心干化设备,以废蒸汽为热源干化污泥,提高热值,干化污泥与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协同焚烧,焚烧产生的蒸汽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自用。烟气经过多级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水、飞灰和炉渣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与处置。该工程的实施缓解了当地污泥处置压力,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为污泥处置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亚临界湿式氧化处置市政污泥的原位低碳技术。该技术可在污水处理厂内直接对剩余污泥进行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省去了污泥脱水、干化、外运、储存、焚烧外加助燃料的处置过程,大幅减少了碳排放。同时,该技术可以将污泥中有机质转化为可利用的碳源,回用于污水处理过程,可以将氮、磷从污泥中回收后作为肥料利用,从污泥中分离出固体残渣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无需后续处置过程和污泥资源化价值高的优势,是在“双碳”目标下的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市政污泥处置新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排水管道设施量不断增多,通沟污泥产量逐年增高。介绍了通沟污泥的性质及其处理、处置技术方法。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分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通沟污泥的特性,比较了国内外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最终推荐预处理+回收利用联合处理工艺。同时,推荐采用植物液“现场空间雾化工艺”进行除臭,以达到彻底除臭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油田采油厂生产现场含油污泥处理现状为例,分析含油污泥处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比国际、国内含油污泥处置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热相分离技术科学处置含油污泥,规范合油污泥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程序,完善处理工艺。以达到满足国家、地方政府环保要求,消除危害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历史和规划编制情况。北京市中心城区经历了堆肥、热干化、石灰干化、水泥窑协同焚烧、热水解+厌氧消化等技术路线选择过程,周边区县采用以堆肥为主的处理技术路线,处置方式均以土地利用为主。提出对上述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建议:1)土地利用方式符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但应关注相关标准的完善;2)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无害化程度应加以关注;3)区县污泥堆肥设施可采用车间化运营模式;4)应设置应急设施。提出如果土地利用作为最终处置方式得到认可,根据"处置决定处理"的原则,对于上游处理技术应给于全面评估,以确定最佳可行处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步,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于2009年2月18日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显示,太湖流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径流和养殖污水是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在中国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已有一定研究。根据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稳定塘系统等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污泥的综合利用、填埋、投海等世界各国通常采用的几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的分析,对各种污泥利用方案进行比较,找出适合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先进技术以及制约我国污泥处理的因素.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应立足于各地实际,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丹丹  李咏梅 《四川环境》2010,29(1):9-11,31
文章简述了法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介绍了湿式氧化法在法国污泥处置的初步应用,包括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处理结果及湿式氧化技术的优缺点。指出我国应多途径探索经济高效的污泥处置技术,促进污泥资源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是治理太湖的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太湖湖体水环境质量。本文对一级保护区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城乡布局、调整人口结构等减小生态压力的途径,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城镇管网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提标改造、推进中水回用和污泥安全处置、完善城镇及乡村垃圾收运系统、治理内源污染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为全面治理太湖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平  王乐 《中国环保产业》2012,(3):54-56,61
介绍了荆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现状,以及污泥无害化处置BOT项目的技术路线选择、营养土的市场分析、拦标价的测算和设定、BOT融资方式的优势等关键问题;分析了该项目的技术路线和融资模式,以及对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的示范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电技术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小英  李玉林 《环境技术》2006,24(2):18-20,26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现状及动电技术去除重金属的基本原理,分析动电技术处理土壤中重金属的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和应用情况,对动电技术处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可行性进行探讨,认为动电技术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经处理的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一些现状,对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泥资源化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对“降低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采油一厂文一污水站进行了为期66天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采油污水处理污泥产生量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部分离子转变为对污水净化有用的组分,并通过控制污水中的氧含量、pH及离子平衡,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控制腐蚀、维持水中离子平衡的目的。当复合碱按600 mg/L加入并使系统的pH值控制在7.0~7.3且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浓度分别为150 mg/L、100 mg/L时,污水的pH、含油量、总铁、悬浮物由处理前的6.0、109 mg/L、13.5 mg/L、78 mg/L下降为7.0、0、0~0.42、1~2,滤膜系数为35;污水腐蚀速率为0.0691 mm/a;处理后水中SRB、TGB含量分别为0、101个/mL;经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监测和技术评价证实,处理后污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对地层不伤害,所产生污泥可初步用做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炭吸附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炭并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d2+,有利于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置,为污水中重金属的处理与处置和“碳减排”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厂的污泥的最佳活化温度不同,昆明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泥最佳活化温度为300℃,第三、第五污水处理厂污泥为400℃;对于污水厂污泥制备的生物炭对镉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吸附模型拟和结果表明Freundllch模型在大部分温度下均具有比Iangrmuir模型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现阶段污泥处理过程中管理机制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管理方式弊病;以广东省东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实践为例,提出污泥处理项目投融资机制和污泥处理成本分担支付机制,可有效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过程的环境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