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往往会存在同一生产区域同时有多个作业单位作业,形成交叉作业的情况。在交叉作业过程中,有时会由于各单位之间不熟悉、沟通不畅,以及多个作业之间相互"干扰"等原因,导致作业风险增加,甚至因此引发事故。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做好交叉作业中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如何避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想要保障交叉作业安全,应由参加交叉作业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召集各参与单位,统一讨论方案,部署安全防控措施。图为某企业作业负责人部署安全防控措施。(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想要保障交叉作业安全,应由参加交叉作业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召集各参与单位,统一讨论方案,部署安全防控措施。具体来说,必须明确以下4个问题。第一,各单位的自身作业是否  相似文献   

3.
1 结合部安全管理概念的提出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较多,这种情况下,单位之间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发生,且其互相之间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往往不清楚,也不够协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年,在三钢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检修技改项目的不断增多,生产节奏紧张快速的情形下,交叉作业之  相似文献   

4.
1结合部安全管理概念的提出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较多,这种情况下,单位之间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发生,且其互相之间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往往不清楚,也不够协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3月1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在全国人大记者会答记者问时提到"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欠账"。《安全生产法》中也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那么,企业应如何才能保障安全"不欠账",并将安全投入切实用于解决安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切实保障交叉作业的安全,应从落实责任、落实制度2方面入手。图为某单位负责人在监督、协调作业现场情况。(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切实保障交叉作业的安全,应从落实责任、落实制度2方面入手。第一,落实责任。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责任不清或责任落实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交叉作业事故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强化安全管理、严防事故发生。一直是铁路企业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铁路企业仿佛是一个大的联动机,它点多、线长,各单位、各工种交叉作业,协调配合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编组站的调车作业,不仅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更是铁路系统工伤事故多发的岗位。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企业应如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应从健全制度、全员参与、强化监督、绩效考核4个方面展开工作。图为某企业安全培训后的安全考核。(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对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应如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应从健全制度、全员参与、强化监督、绩效考核4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必须根据"安全第一,预防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工作场地可变因素多,有限的场地内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设施机具;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主体涉及业主、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施工等多个单位;同时涉及工程管理、经济、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暖通、电子等多个专业交叉作业。多家企业在一个场地内工作,多个交叉项目、多项高风险作业、多个作业工序,因此,作业风险高。二是施工队伍流  相似文献   

10.
<正>又一年"安全生产月"到来,全国上下各企业事单位、组织机构,正忙得热火朝天,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活动。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基层安全管理部门也要注意,不能耽搁了正常的安全过程控制和监督。笔者认为,重视安全活动,不应限于安全月,一些日常活动关键还看"疗效"。对于建筑施工业来说,项目部在初期开展安全活动时,往往容易召集不齐人员,但坚持下去,随着活动次数增加、效果显现,是会得到作业单位及全体人员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要加强人的安全管理,并不能简单地只抓一线作业人员,而必须从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层面的"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入手。领导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的负责人,或者一个小单位的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是否落实,对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决策者。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然要进行新 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等建设工 程,建设施工往往与生产作业同时进 行,这就涉及到建设单位(委托单位,下 同)对外委施工队伍(承包方,下同)的 安全管理控制问题,外委施工安全问题 是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组成部份。 外委队伍施工作业及建设单位水、 电、风、气等资源调配,有时在同一现 场与建设单位生产同时作业,甚至在同 一空间位置上交叉作业、混合作业。有 时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多,进入的外委专 业施工队伍人员多,对建设单位生产情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大型垂直运输设备就是奏响美妙音乐不可或缺的乐器。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塔式起重机应用广泛,转场频繁,装拆次数也随之增多,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大型工程和群体工程越来越多,单台塔机已经不能满足施工中的垂直和水平运输需要,一个工程同时使用多台塔机甚至十几台作业已屡见不鲜了。由于单台塔机作业覆盖面呈圆形,要保证施工中对作业工程的全部覆盖,必然会出现塔机作业平面相互重叠现象,从而导致塔机相互干扰,运行中就有可能发生作业碰撞。因此,如何保证各塔机“错落有致,互不干涉”,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想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各生产经营单位应从落实操作标准化、抓好现场管理、强化日常安全管理3个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员工正确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后作业。(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如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的安全生产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笔者认为,想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从落实操作标准化、抓好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会在生产作业现场,悬挂、张贴各种各样的"安全警示牌",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遵章守纪,明确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例如各种安全标语、风险信息卡以及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中要求的各类安全标志等。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会有人对这些"安全警示牌"视而不见。那么,如何才能让"安全警示牌"更能引起作业人员的注意,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从而减少隐患,保障安全呢?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让"安全警示牌"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员工之间的相互提醒、制止彼此的不安全行为已渐渐成为一种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从以理服人、以技服人、以德服人、奖罚分明等几个方面入手,使企业员工在提醒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切实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首先,提高安全意识,明确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建发电企业一般不再配置专门的机组检修队伍,只留少数检修人员进行日常维护,机组的大、小修和一些辅助工作基本上实行外包,委托其他检修队伍进行。由于机组大修期间,外来检修队伍多,交叉作业多,作业中涉及高空作业、触电、动火、危险化学品、粉尘等危险因素,管理难度大,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法》规定,作业场所有多个单位同时施工,必须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发包方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因此,机组检修期间如何加强对外来检修队伍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无论对于保证发包方(甲方)的设备安全,还是承包方(乙方)的人员安全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上级"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往往会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人认为,这种"上级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基层安全生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上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安全生产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各单位及各部门分工协作开展。但在实践中,有时过分强调"分工",则可能会导致各单位及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协作",而过分强调"协作",又可能会导致某些工作"分工"不明,出现"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处理好分工与协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动态     
<正>中国铝业贯彻落实"五落实五到位"规定本刊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召开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暨"安全生产月"启动电视电话会。要求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公司出台了多项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一是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安全责任。二是明确公司总部、各板块事业部及各实体企业应设立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