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应当在"真"上下功夫。图为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下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企业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通常会开展一些"突击性"工作。这些"突击性"工作往往会受到领导的重视,效果也比较立竿见影。但有些企业却难以将取得的效果保持下去,使这些"突击性"工作成为了"一阵风"。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应当在"真"上下功夫。第一,"真"诚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心声。通过"突击性"工作发现问题后,企业管理层应当真诚听取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要提升"突击性"工作的实效,应重点抓好"三个结合"。图为某企业设备检查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突击性"工作,是企业提升全员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有效载体,但如果仅仅为了"突击"而"突击",不注重长效机制和闭环管理,"突击"的效果往往仅能维持一时。因此,笔者认为,要提升"突击性"工作的实效,应重点抓好"三个结合"。首先,"突击性"工作要紧密与企业日常工作相结合。"突击性"工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认为,想要保持"突击性"工作的效果,须做到举一反三,持续改进。图为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易燃易爆物品"突击"检查。(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企业有时会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一些"突击性"工作。这些"突击性"工作往往会查出一些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检查或难以检查出的问题,为企业的生产安全工作添加一份"保险"。对于这些"突击性"工作,有的企业领导比较重视,会对检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应遵循"全员参与、相互监督"的原则,从"突击"初始制度化、"突击"过程公正化、"突击"结果明朗化三方面下足功夫。图为某企业对班组的突击性检查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对于企业应如何将"突击性"工作取得的效果保持下去,笔者认为,应遵循"全员参与、相互监督"的原则,从"突击"初始制度化、"突击"过程公正化、"突击"结果明朗化三方面下足功夫。第一,"突击"初始制度化。所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企业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通常会开展一些"突击性"工作,如针对某方面的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集中治理等。这些"突击性"工作往往会受到领导的重视,效果也比较立竿见影。但有些企业却难以将取得的效果保持下去,使这些"突击性"工作成为了"一阵风"。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将这些"突击性"工作取得的效果保持下去,从而持久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本期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让"突击性"工作的效果持续保持。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认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时间投入"必不可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时间投入"甚至比"资金投入"更加重要,更能体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以安全工作"投入时间"为表率,方能上行下效,上下一心。"安全大于天""安全第一"等安全宣传横幅上常见的标语对于企业负责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想要让这些"标语"真正落到实处,让企业安全管理水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图为某企业基层单位开展的现场安全培训。(图片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第一,岗位互换。即让企业内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认为,企业安全考核更应该采用"加法",从增强综合素养、提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奖为主罚为辅3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图为某企业安全考核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在企业的安全考核过程中,"减法"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笔者认为,企业安全考核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省一家企业将机关职能部门与基层生产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结对子",采用"捆绑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基层安全生产出问题,"结对子"的职能部门同样要受到处罚;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结对子"的职能部门同样也会受到表彰奖励。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抓安全的好思路。  相似文献   

10.
要潜移默化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实现安全理念的落地,就得有潜移默化的手段,"天天灌""日日熏",通过思想安全,实现行为安全。图为某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实现安全理念的落地,就得有潜移默化的手段,"天天灌""日日熏",通过思想安全,实现行为安全。第一,要让员工清楚地理解"安全为了谁"。需要从人情的角度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认为,想要使"打非治违"工作机制常态化,关键在于全员参与。图为某企业自查自纠活动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想要使"打非治违"工作机制常态化,关键在于全员参与。所谓常态化,就是一种正常、平常的状态,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因此,建立"打非治违"常态化工作机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在内的各方面在今后的"打非治违"工作中共同探索,日臻完善,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认为,企业对于各类安全管理台账,不要怕乱,应先列出所有元素,然后由"乱"入"整",实现"细而不乱"。图为某企业应急演练现场。(图片由龙钢公司能检中心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对于各类安全管理台账,不要怕乱,应先列出所有元素,然后由"乱"入"整",实现"细而不乱"。第一,不要怕乱。一个管理者想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内容了如指掌,通常有赖于各项台账的建设。此时,就需要相关管理者将安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想要让"高科技"转化为"高安全",企业应在大力开展相应"高科技"培训的同时,注重与现有生产系统的匹配,量力而行。图为某企业设备改造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想要让"高科技"转化为"高安全",企业应在大力开展相应"高科技"培训的同时,注重与现有生产系统的匹配,量力而行。首先,大力开展"高科技"培训。企业在开展培训时,不仅要让员工了解"高科技"设备本身的各种性能以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应该以"法"为魂。图为某企业现场检查。(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在推行"依法治安",落实"安全责任"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应该以"法"为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学法建制"是基础。应当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广大员工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强化学习。这主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企业在引进科技含量、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的"高科技"设备时,应该从精准考察、配套共建、奖罚分明3方面入手展开工作。图为某企业对新引进设备讲解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在引进科技含量、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的"高科技"设备时,应该从精准考察、配套共建、奖罚分明3方面入手展开工作,实现"高科技"向"高安全"的完美转化,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切实保障交叉作业的安全,应从落实责任、落实制度2方面入手。图为某单位负责人在监督、协调作业现场情况。(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切实保障交叉作业的安全,应从落实责任、落实制度2方面入手。第一,落实责任。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责任不清或责任落实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交叉作业事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想要让"打非治违"工作机制常态化,使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能够得到长期有效地遏制,关键在于"持续"。图为某企业事故案例培训现场。(图片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提供)"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笔者认为,想要让"打非治违"工作机制常态化,使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能够得到长期有效地遏制,避免出现屡禁不改、死灰复燃等现象,从而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关键在于"持续"。第一,企业应持续增强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要想长期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有人认为,如果是第一次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给予其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进行惩处,"下不为例";也有人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坚持"零容忍",不需要"下不为例"。笔者认为,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坚持"零容忍",杜绝"下不为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量"的积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安全工作上进行"时间投入"会起到4个积极作用:能体现其对安全管理的支持态度,加深其对安全管理的理解,提高其解决安全问题的效率,并且反映出一个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时间投入"甚至比资金投入更为重要。第一,"时间投入"能够直接体现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管理的支持态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抽出一定的时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避免出现"现场查不出隐患"的情况,应着力从强化对标意识、实行连带考核、赋予定量指标3个维度出发,深入开展"人人查隐患"活动,通过人人辨识安全风险、查找安全隐患,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