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王丽红)3月1日,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2013全国爱耳日·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旨在呼吁社会重视劳动者听力防护工作。中国职业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领导及相关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上交流和分享了3M海外成熟市场听力防护的一些经验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安全》2013,(4):60
2013年3月1日,在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2013全国爱耳日·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张宝明理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相关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高峰论坛。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先生指出:"自2000年我国正式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3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爱耳日。3M中国有限公司个人安全防护产品部科学家艾略特·伯格先生负责护听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工作,并拥有多项专利。他认为,"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爱耳护耳的意识非常重要。"2016年3月3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爱耳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积极推动者,自1991年进入中国以来,3M公司一直关注职业性听力受损防护领域的研究,并将噪声监测、听力防护、防护验证、培训教育等一整套全面有效的听力防护解决方案带入中国。3M个人安全防护产品部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听力损失发生的早期,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长期反复暴露在吵闹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导致听力损失,而且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加强对工作环境中噪声危害的重视和听力系统的保护,不应仅仅是每年全国"爱耳日"的一次应景宣传,更应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2015年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在这一天,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旨在呼吁和号召对工  相似文献   

5.
"在第14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召开这次论坛,宣传爱耳、护耳科学知识,介绍职业噪声对广大劳动者听力健康的危害,研究探讨工业场所职业噪声的有效控制和听力损失的有效预防,提高广大劳动者保护听力的意识和能力."2013年3月1日,在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主办、3M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首先表达了举办论坛期待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郑君 《劳动保护》2014,(4):96-97
<正>"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噪声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比粉尘、毒物覆盖更加广泛的职业危害。"2014年3月3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第二届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首先指出了噪声危害的广泛存在性。在全国第15个爱耳日来临之际,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这一论坛,旨在开展爱耳、护耳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研究探讨工作场所职业噪声的有效控制和听力损失的有效预防,增强广大劳动者爱耳、护耳、保护健康听力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1970年,美国职业防护与保健局决定,由劳工部负责颁布产业工人的噪声控制条例。1971年,职业防护与保健局颁布了工作场所的第一个噪声标准,这个标准按时间加权平均(TWA)值为90分贝(A)。多年来,对这个标准有很大争论,其中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体听力保护器是否能作为在高强噪声区域内的一个永久性的防护办法;第二,这个标准能否保护大多数工人。  相似文献   

8.
正3月3日,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3M中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工作场所的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论坛会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伊烈主持。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曾本发、3M中国有限公司西区总经理林隆盛、四川省安监局职业健康处调研员蒲志红、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  相似文献   

9.
《安全》2014,(4):68-68
正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职业性听力受损是制造业企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每9个人中就有一例。而在中国,目前还鲜有本土的行业机构或组织针对职业性听力损害的防护问题进行系统地测试和研究。3M公司一直关注职业性听力受损防护领域的研究,并将噪声监测、听力防护、防护验证、培训教育方面这一全面有效的听力防护解决方案带入中国。同时拥有和培养了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听力损失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一大感觉障碍,全世界16%的听力受损的原因是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大量从业者与化学品打交道,如何做好这部分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防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我刊特从9期开始,每期从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选择1种化学品,介绍该化学品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已成为工业生产中比粉尘、毒物分布还广泛的职业病危害.在当前的听力损伤人群中,职业人群占据了1/3.尽管如此,噪声性耳聋因具有隐匿性、损伤进展慢、潜伏期长等特点,并未引起用人单位、作业人员应有的重视,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态势. 近日,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噪声性耳聋可防可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3日是第十五个"全国爱耳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潜在伤害?对于听力保护我们存在哪些误区?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相似文献   

13.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职业病谱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噪声聋等职业痛呈暴发式增长。长久以来,噪声的职业危害,并不为一般劳动者所重视,而噪声作业岗位却普遍存在。为提醒广大劳动者爱护自己的耳朵,保护听力,本刊专门为您提供有关噪声的职业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4.
高琦祎 《劳动保护》2014,(2):116-117
2014年3月3日是第十五个“全国爱耳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准确了解某地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监管模式,对实际职业危害防护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靖江地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状况尤其是重点行业企业在选址、布局,工艺流程与车间设计、工程防护技术、管理等情况,同时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结合国内外职业病流行病学状况与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出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指导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践,本文对其他地区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噪声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安全和卫生危害因素,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职业危害就是听力危害。噪声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总称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分为两类:暂时性听力损失在强噪声环境中短时间引起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听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作业场所噪声控制法》(Control of Noise at Work Regulations)虽然已经颁布10年了,但雇主在减少雇员的噪声性听力损伤(NIHL)时依然首先考虑让雇员佩戴听力防护装备。他们忽略了《作业场所噪声控制法》对噪声防控提出的新理念——应该将防控重点放在控制噪声源上。这种理念上转变是经过英国健康安全执行  相似文献   

18.
1 噪声引起的危害 由工作场所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在我国是最普遍的一类职业危害。据报道,我国约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噪声是那些人们不愿意听的、惹人烦恼的、对人有害的声音。入耳是靠听觉系统感觉声音的,而听觉神经神经受到损伤后不能再生和恢复。除了先天因素外,一些后天的影响,如药物、外伤和接触噪声都会影响听力。对人体有害的声音,除高强度外,  相似文献   

19.
安全帽、护目镜、防护面罩、耳塞、钢头鞋、呼吸防护具等都是属于个人防护具.根据美国劳工局的统计显示,头部受伤的工人只有16%戴了安全帽,其中有2/5在其工作中有要求要戴;在770个面部受伤的工人中只有约1%的工人配戴了面部防护具;足部受伤的工人中只有23%的工人穿了防护靴;眼部受伤的工人中只有40%的工人戴有眼部防护具.上述大部份工人是在其工作场所中进行日常工作时受的伤.OSHA的标准要求雇主在作业中存在潜在发生的危害时,应提供并要求员工使用适当的防护具.虽然使用个人防护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彻底根除危害,特别是听力与呼吸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及微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本文总结归纳了我国电磁辐射职业危害状况,分析了现代企业电磁辐射防护的新特点,并提出企业电磁辐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