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噪声治理中,采用彩色夹心板作构声构件,在武汉总厂涂装分厂制冷站应用成功,用响应系数这个绝对数表示,治理前后噪声总响度降低79.65%,隔声效果非常好,达到了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用隔声罩治理空压机噪声,效果虽然理想,但造价高,场地受限制,而且机组温升和检修操作有许多不便,不适于治理有多台机组的空压机站的噪声。 石家庄第一制药厂有一座备有12台各种型号空压机的空压机站,运行时噪声达95分贝(A)以上。该厂与鹤壁噪声控制设备厂合作,进行噪声治理,车间内噪声降到85分贝(A)以下。隔声间内降到65分贝(A)以下。具体治理措施如下: 一、安装了 K2、K4、K6型进风消声器11台,进风口噪声由105分贝(A),降为80分贝(A)。 二、安装了两座4米×6米隔声间。 三、安装了活动隔声屏250米2。这个隔声屏由高2.5米、宽2米、厚0.6…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喷注噪声和撞击噪声的不同类型、产生机理,分析了降低其强度的消声隔声等声学措施的具体方法,介绍了抛丸清砂机噪声在治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水泵房噪声产生的机理,提出以隔声为主,辅以消声、吸声、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了治理达标目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水泵房噪声产生的机理,提出了以隔声为主,辅以消声,吸声,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了治理达目的。  相似文献   

6.
赵鹏  梁涛  张国华 《安全》2012,33(2):8-11
针对辽河油田热注作业场所噪声严重超标的情况,为了有效降低噪声、切实保护现场员工身心健康,经过现场调查,根据热注作业场所噪声特性,提出利用室内吸声、隔声、消声等装置及隔声门窗的组合式噪声治理技术,现场噪声值测量结果表明:水处理间处噪声测量值由91.0dB(A)降低至79.7dB(A),降幅达到12.4%,锅炉进风口处噪声测量值由107.0dB(A)降低至87.1dB(A),降幅达到18.6%,降噪效果明显,此两处噪声值基本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7.
商务楼冷却塔噪声的产生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智根 《安全》2010,31(7):10-13
本文分析了冷却塔噪声的发声机理与治理特点。针对某商务楼的具体情况,撮出了隔声、消声与隔振的综合治理冷却塔的声学措施。经治理后降噪20dB(A)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厂总装车间的传送机采用了以隔声为主、吸声为辅的治理噪声方法,使原来高达87~95分贝(A)的噪声值降至74~82分贝(A),消除了危害。 我们在传送机钢制平台上,用木架、纤维板制成一座2.5× 2.0 × 2.4米的隔声消声室(见图1)。室内四壁、地面、顶棚均铺设30毫米的泡沫塑料吸声层  相似文献   

9.
我厂主厂房内共有22台φ2,700×3,600毫米湿式格子型球磨机,单机噪声均在100分贝(A)左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1年12月开始对球磨机进行噪声治理试验。首先对该机噪声的声压级及频率特性进行了测定,从测定结果分析,需要治理的是低中频噪声。但是无论是隔声材料还是吸声材料,低频降噪效果都较差。为此,我们决定采用隔声罩,将声源控制在一个较小的空间范围内,选用3毫米钢板作隔声材料,用120毫米槽钢作龙骨,顶盖做成半圆形。隔声罩长为7,800毫米,宽为6,800毫米,高为3,500毫米。同时在隔声罩内表面衬上吸声材料。吸声材料采用北京新型…  相似文献   

10.
中央空调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危害非常严重。以某住宅小区中央空调机房的噪声治理为例,通过对现场测量数据的分析,从吸声和隔声2个方面降低噪声,对机组噪声进行综合治理。结果表明,此方案降噪效果明显,能够满足国家噪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健康住宅的降噪问题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健康住宅的噪声控制,包括对噪声源的认识、进行降噪的方法设计、技术措施实施效果的分析等内容。笔者在研究健康住宅噪声种类和控制标准、分析控制噪声基本措施的基础上,认为健康住宅噪声控制的难点在于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两方面,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将降噪手段视为系统工程,包括住区户外和住宅室内两大系统;综合设计降噪控制技术,才能达到健康住宅声环境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回顾并阐述了80年代国内外在工业噪声控制方面的几个主要进展。通过对比,分析评述我国当前工业噪声控制技术的实际水平。虽然我国在噪声控制技术的某些方面,例如计算机在工业噪声预测和控制方面的应用、声强测量、有源消声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同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就总体来说,我国的噪声控制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体相当,有的方面甚至还要超过。为达到有效控制我国工业噪声危害的目的,建议除进一步加强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外,制定并推行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轮轨噪声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速铁路的发展,列车速度的提高使铁路噪声污染也急剧增加,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发展高速铁路必须考虑噪声问题。笔者从噪声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入手,分析了高速铁路噪声产生的原理,论述了轮轨噪声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对轮轨噪声的贡献程度。结合铁路噪声的评价指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分别从轨道结构和车辆两方面详细阐述了控制轮轨噪声的措施。并总结了为了控制轮轨噪声,今后应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重视的问题,对降低高速铁路轮轨噪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矿井中低频噪声突出,存在时间长、危害大,尤其周期性噪声比重较大,而传统降噪技术对其降噪效果并不明显,提出了基于fxlms 算法的自适应有源降噪耳罩降低矿井中的低频周期性信号,并采用离线建模方法建立了次级通道模型,利用MATLAB8.0拟合了64阶的滤波器,对 矿井中具有代表性的1kHz低频周期噪声和伴有随机噪声的1kHz低频周期性噪声进行了降噪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kHz低频周期性噪声的降噪量 达到了30dB。而且在本模型下,随机噪声对低频周期性噪声的降噪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日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本文针对噪声的概念及噪声作业听力防护,分析了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损害,阐述了预防和控制噪声的个体防护装备,提出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早发现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噪声污染 ,极大地损害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控制木工机床的噪声 ,分析和讨论了产生噪声的原因 ,指出切削机构是噪声的主要声源。探讨了降低噪声的途径 ,综合评述了国外木工刀具降噪新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 ,现代木工刀具的设计与制造均考虑了降噪措施 ,其技术原理集中于控制气流在刀槽或齿槽中涡流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防止刀具振动时产生的机械噪声两方面。这些新技术已用于生产中 ,降噪效果明显 ,值得借鉴。笔者强调 ,开发低噪声木工刀具 ,保障劳动者的人体健康 ,是我国木材加工工业文明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噪声监测和评价方法的分析,借助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1套环境噪声监测系统,并以鼓浪屿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智能手机能很好地区分不同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情况;2)能方便地获取监测点位坐标、用户感受等信息;3)能及时将监测结果分享给好友和数据中心。基于智能手机平台进行环境噪声监测,一方面降低了噪声监测的技术门槛,方便公众随时随地感知和分享身边的噪声情况;另一方面,借助公众的广泛参与,能够大大增加噪声采样点的数量,拓展数据的采集范围,形成公众环境噪声监测网。  相似文献   

18.
An analytical design procedure to determine optimal noise hazar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industrial facilities is presented. Its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a set of appropriate noise control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noise levels so that workers ‘ daily noise exposure does not exceed a permissible level. From a given noise control budget, engineering controls will be firstly implemented, followed by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and then the use of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s. Six optimiza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and sequentially applied to select appropriate noise controls without exceeding the budget.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design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9.
An analytical design procedure to determine optimal noise hazar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industrial facilities is presented. Its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a set of appropriate noise control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noise levels so that workers' daily noise exposure does not exceed a permissible level. From a given noise control budget, engineering controls will be firstly implemented, followed by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and then the use of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s. Six optimiza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and sequentially applied to select appropriate noise controls without exceeding the budget.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design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