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山地震纪念馆是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1996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原管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该管被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1,(4):6-7
2011年7月28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广场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共同揭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杜玮、国家文物局博  相似文献   

3.
正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发表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两周年之际,2018年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在唐山召开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向汶川地  相似文献   

4.
正为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提升以家庭为主体的防震减灾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中国地震局举办了由唐山、包头、大连、长春、济南、西安六城市参加的"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城市防震减灾知识家庭竞赛"活动。此次活动经历了预赛、分区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共历时3个多月。7月22日在唐山市圆满完成竞赛总决赛活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交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经验,2016年6月27—29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河北省地震局、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观摩会在河北唐山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和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分别致辞。会议由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孙福梁主持。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0,(4):89-89
<正>为了纪念唐山地震34周年,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借助中国地震科普网平台,举办了"发展、成就、贡献——中国防震减灾事业"专题活动。本专题由发展篇、成就篇和贡献篇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文章、翔实的照片和展板,对我国自1966年以来,特别是唐山地震以来在防震减灾事业各个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8日,在纪念唐山地震29周年之际,石家庄市地震局与裕华区科技局联合在石门小区举办防震减灾为民服务“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平安和谐社区”服务卡发放活动,并向居民宣传防震避震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为深切缅怀被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亲人,弘扬光大"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回顾唐山地震40年来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长足发展,倾情讴歌浴火重生的新唐山,《防灾博览》杂志、中国地震科普网、河北省地震局联合开展"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为主題的征文活动。1.征文对象:全国各地唐山大地震亲历者、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参与者、唐山40周年辉煌成就见证者。  相似文献   

9.
杨文忠所著《唐山大地震与建筑抗震》一书已于 2 0 0 0年元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系中、英文对照 ,计含文字 6万、图表 2 3个、照片 791幅 ,内容包括唐山的建筑与城市发展简史、唐山大地震震害与抗震建筑、震后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3部分 ,是一本集历史性、科技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大型文献图书。全书以建筑为主线 ,阐述了唐山建筑的沿革 ,城市的形成、发展、毁坏和重建过程 ,真实地展示并对比了唐山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前后的变化。  作者是唐山人 ,曾亲身经历了 1 976年唐山大地震 ,并参与了大地震震害调查、新唐山规划和…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为深切缅怀被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亲人,弘扬光大"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回顾唐山地震40年来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长足发展,倾情讴歌浴火重生的新唐山,《防灾博览》杂志、中国地震科普网、河北省地震局联合开展"向经典致敬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采访到了当年亲赴地震现场执行拍摄任务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记录片室的导演黄宝善和几位摄影师。当年,他们受命于危难之时,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现场拍摄了许多真情实景,但碍于历史原因,仍有不少震撼心灵的画面未能允许他们用镜头去记录。如今,他们都已年愈花甲,但那些镜头之外的斑驳记忆却久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采访到了当年亲赴地震现场执行拍摄任务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记录片室的导演黄宝善和几位摄影师。当年,他们受命于危难之时,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现场拍摄了许多真情实景,但碍于历史原因,仍有不少震撼心灵的画面未能允许他们用镜头去记录。如今,他们都已年愈花甲,但那些镜头之外的斑驳记忆却久久挥之不去……紧急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纪念《灾害学》创刊10周年10a前,也就是近代史上死伤最为惨重的唐山大震1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家综合性研究灾害的刊物─—《灾害学》问世了。创刊不易,坚持亦不易,这是李永善和李博两位主编以及编辑部同志们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也是灾害...  相似文献   

14.
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人民永远难忘的忌日,这一天的凌晨3点42分53秒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30年,但那一桩桩、一幕幕仍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相似文献   

15.
唐山抗震精神唐山抗震精神是指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及震后救灾活动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奋勇崛起,艰苦卓绝,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河北省142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积雪深度和历史灾情资料,运用概率分布理论对不同重现期下河北省雪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利用"致灾强度指数-经济损失率"反演法构建脆弱性曲线,对承灾体损失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和唐山北部地区海拔较高,雪灾致灾因子危险性高于其他地区。随着重现期的增加,雪灾积雪深度也在增加。在承德、唐山交界以及唐山东南部地区,30年一遇雪深达44 cm,50年一遇高达66 cm。对于雪荷载敏感的结构,承德与唐山交界处、唐山东部应满足100年一遇雪压0.5 k N/m~2以上。承灾体的损失风险受到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综合影响。在同等致灾强度下,雪灾经济损失风险与经济暴露度分布大体一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市辖区附近以及唐山遵化县和曹妃甸区的雪灾经济损失高达50万元/k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河北唐山大地震44周年。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这个英雄城市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的组织体系构建、系统的能力建设安排。44年过去,如今的唐山已从"不设防的城市"到"抗震型城市标杆"。7月25日上午,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特别支持了一期首都科学讲堂《唐山大地震与城市地震灾害防治》主题讲座。当年大地震给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唐山城区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为何异常惨烈?唐山大地震以后,中国的地震科技取得了哪些进步?这些年我国是如何完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的?本刊也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高孟潭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地震震害分布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害详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筛检,围绕唐山断层带区域,选择1 130个自然村的震害数据,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录入,建立唐山地震震亡率、建筑物倒塌率分布图。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震害分布特征研究,并结合唐山市活断层探测最新成果,探索区域地质构造对震害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外大城市灾例对比研究系列报告(二)──唐山地震和阪神地震康仲远(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系,北京100875)1唐山地震1.1概况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在中国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属城市直下型。同日又在唐山以东...  相似文献   

20.
2021年7月27-29日,"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在河北省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览规模约1万平方米,75家企业以及地震系统16家单位参展。展览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成就、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防震减灾科普互动体验、防震减灾成果实物案例、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等六大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