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显微计数法对玄武湖蓝藻水华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同步监测蓝藻、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的数量,及时准确反映玄武湖蓝藻水华优势种群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的动态变化。与显微计数法相比,具有需要的样品量少、时效性强、检出下限较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可有效地应用于蓝藻水华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玄武湖菹草种群的发生与水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5年11月-2006年4月对玄武湖菹草种群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其发生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玄武湖菹草种群发生过程中,湖区水质有明显改善,湖水透明度增加,主要监测指标TN、TP质量浓度值下降.指出,在湖区维持一定量的菹草,对湖泊在冬春季的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修复重建健康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水对玄武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南京玄武湖1997年-2010年的水质变化,以及生态补水与玄武湖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玄武湖于1998年实施生态补水,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运行和生态补水量的不断增加,玄武湖水质得以显著改善,其水质类别由生态补水前的劣V类水体转为V类水体,并接近于Ⅳ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转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目前玄武湖主要营养物质来源于生态补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湖区TN浓度与生态补水中TN浓度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水华蓝藻复苏的研究进展与水华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水华复苏的研究进展,确定了水华蓝藻复苏的定义,介绍了研究蓝藻复苏的方法,以及蓝藻复苏对水体中蓝藻种群生物量以及当年蓝藻水华形成的贡献,探索了驱动水华蓝藻复苏的环境因子。结合太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研究水华蓝藻复苏在进行水华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级提取法分析了玄武湖的沉积磷形态,在玄武湖沉积物中,铝结合态磷的含量较低,平均值为64 mg/kg,其余形态磷中,铁结合态磷为241 mg/kg,有机磷为335 mg/kg,钙结合态磷为394 mg/kg.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铁结合态磷可以释放到间隙水和上层水体中,是湖泊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铝结合态磷由于含量少,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很小;钙结合态磷相对稳定且很难被生物利用,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不大;有机磷对水体有机负荷影响较大,并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采集南京市玄武湖隧道内不同点位、不同行驶工况及加油站环境中VOCs样品,比较隧道内不同测点、拥堵与非拥堵、隧道环境与燃油挥发样品VOCs浓度、组分及特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隧道样品中106种目标化合物全部检出;拥堵情况下VOCs体积分数较非拥堵情况下升高了7.4倍;加油站环境和隧道环境的VOCs组分中烷烃、烯烃和芳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21日,南京启动了锁金村地区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引水补源”工程,敷设长2km、直径0.5m的管道,从搬迁后的化纤公司水厂每天引来30万t长江水,补充玄武湖。  相似文献   

8.
以洪泽湖2008—2010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选择水温等12项环境因子与藻类叶绿素a等5项生物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生物因子显著相关的因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测洪泽湖藻类密度的变化情况,初步进行了洪泽湖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总磷、总氮、氨氮和水深为洪泽湖藻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透明度、水温、水深为蓝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9.
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技术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太湖蓝藻水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为确保太湖地区饮水安全,提高政府应对蓝藻水华的能力,对太湖水源地蓝藻进行预警监测是判断蓝藻水华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蓝藻水华暴发的过程和蓝藻水华的监测技术,结合政府部门的实际,提出了太湖引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对整个太湖地区乃至全国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预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卞玮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23-226
15年来,蘑菇湖水库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随着城市经济与人口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相对污染物进库勘晓少。本文主要从水质状况、底泥、水生生物三方面入手,分析了蘑菇湖水库富营养化的成因,阐述水体富营养防治对策的同时。提出了蘑菇湖水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程治理玄武湖水污染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总磷、总氮、叶绿素a、浮游生物、浮游植物等多项环境监测指标,对利用生态工程治疗玄武湖水环境污染的效果进行了环境监测与评价。指出生态工程治理玄武湖水环境污染效果显著,经过治理使湖水中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浮游植物大幅减少,湖水透明度增加,总磷、总氮等主要指标大幅下降,生态工程区中的水环境已从高度富营养化降到中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2.
对疏浚后的南京南湖底泥的TP、TN和COD释放规律、补水后的水质状况以及藻类演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覆水中TP平均质量浓度基本不随自来水补入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TN和COD质量浓度随自来水补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水体中的TP、TN和COD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3月中旬起,出现藻类的大量繁殖,在2005年7月发生水华,藻类优势种由裸藻、隐藻和小环藻演替为裸藻、栅藻和韦斯藻,藻类总量由2005年3月的3.7×106L-1上升到2006年4月的1.5×107L-1。  相似文献   

13.
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的总藻毒素TMC[(TMC-LR) (TMC-RR)]和胞外藻毒素EMC[(EMC-LR) (EMC-RR)]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TMC-RR、TMC-LR、EMC-RR、EMC-LR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819 μg/L、1.090 μg/L、0.491 μg/L和0.077 μg/L,无锡市的主要水源地水质已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监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六合区通江河发生大面积水质变浑浊现象,污染来源不明,直接进入长江,威胁下游饮用水安全。通过不断调整污染筛查方案,最终锁定污染因子及污染源头,为有效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通过此次事故得到启示,因为环境事故的复杂性,对监测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巢湖水质状况及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娟湖湖区水质状况,指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过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是导致巢湖水质经的主要原因,并担子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巢湖流域水质状况与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巢湖湖区、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五”以来,巢湖湖区水体以劣Ⅴ类为主;2000年以来,巢湖主要环湖河流中,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入湖常年水质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特征为:城市河段污染较重。点源污染较为集中;面源和生活污染贡献较大;从1998年以来,TP与TN质量浓度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巢湖流域水质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表明,巢湖湖区整体上尚不能达到规划的目标。到2005年东半湖能稳定达标。南淝河能否实现达标排放。取决于合肥市的污水处理率及处理效果。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水质受点源控制,只要加强管理,可达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