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库区重庆段占库区整个库容80%以上.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措施.2015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重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三峡库区未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库中干流及支流水体夏季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以三峡库区库中干流以及主要支流——梅溪河为研究区,于2013年5月对该区域水体中溶解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了走航观测.结果表明,夏季梅溪河表层pCO2为6.8~7.5 Pa,三峡库区库中长江干流表层pCO2为201.4~210.2 Pa.在库区干、支流交汇的过渡区水体剖面上,表层水体pCO2最低为53.5 Pa,随着水深增加,pCO2急剧增大,在3 m处达到约210Pa后基本保持不变.通过计算,库区支流梅溪河和库区干流表层水体的CO2释放通量分别为-7.48 mmol·(m2·d)-1和39.58 mmol·(m2·d)-1.结果表明,库区支流梅溪河表现为大气中CO2的"汇",而库区干流表现为CO2的"源",库区干、支流水体在CO2的释放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段干支流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巫山县环境监测站2002年到2008年监测资料,对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巫山段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良好;未受到重金属、石油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污染;总氮和总磷指标偏高;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蓄水后一级支流总磷、总氮指标升高,水质类别上升,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水流变缓,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浓度适宜,在一级支流回水敏感区的部分河段爆发了“水华”,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升高。在营养水平和气候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流回水区常爆发“水华”而干流未出现“水华”现象,说明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支流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受干流回水顶托的影响,支流回水区由天然河流演变为库湾,水体自净能力大幅下降,自2003年起库区多条支流富营养化严重并多次发生水华。三峡水库实施175 m蓄水以及受上游新建水库的影响,库区支流水文条件改变,富营养化程度进一步加重。综合了2010年起实施175 m蓄水后连续7年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状态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评估预测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库区污染源及污染处置情况探讨了库区支流富营养化发展趋势,并对富营养化防治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确保水环境安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陈紫娟  宋献方  张应华  魏潇  唐瑜  秦文婧 《环境科学》2018,39(11):4946-4955
三峡水库干流回水对支流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对水库支流富营养化防治及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6年8月7~12日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对库区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初步揭示了三峡库区低水位运行时水库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研究了干流回水对主要支流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EC值变化范围,干流为291~336μS·cm~(-1),支流不受干流回水影响水体为183. 7~518μS·cm~(-1),受干流回水影响水体为267~330μS·cm~(-1),接近干流.对于氢氧同位素特征δD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干流为-81. 60‰~-75. 16‰和-11. 57‰~-10. 26‰,支流不受干流回水影响水体为-59. 94‰~-43. 67‰和-9. 00‰~-6. 04‰,受干流回水影响水体为-77. 85‰~-50. 75‰和-11. 06‰~-7. 33‰,接近干流,与EC值和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值表现规律一致,表明干流通过回水影响支流水体组成进而影响支流的水化学特征,且支流受干流回水影响程度与支流河口距三峡大坝距离和支流自身流量大小呈负相关.支流不受干流回水影响的水体水化学特征与支流流域属性有关,人口密度大、耕地比例高的支流流域其水质较差.干流回水对水质较优的支流起污染作用,对水质较差的支流起稀释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蓄水后支流回水段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回水段的营养特征及其变化情况,2004年4月分别对大宁河、神女溪、抱龙河与大溪河回水段水体进行了富营养化调查和监测,调查监测的项目包括透明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等重要指标。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与相关性分析,初步研究了支流回水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库区支流回水段的营养盐浓度并不比长江干流高,但库区支流回水段的中下游区域已经发生了轻度富营养化;相关公式的建立有助于掌握支流回水段的水质状况;叶绿素a与氮、磷等营养盐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和电导率则呈较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泸州市龙溪河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实地取样分析等手段,对龙溪河水域流向、水质状况和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龙溪河干流常年为Ⅳ类水质,水质受到轻度污染,而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工业污染源是影响龙溪河水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农药化肥和散养型畜禽养殖业等农村污染。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水质污染成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期间分别对大宁河、神女溪、抱龙河与大溪河回水段水体进行了富营养化调查和监测,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与相关性分析,初步研究了支流回水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库区支流回水段的营养盐浓度并不比长江干流高,但库区支流回水段的中下游区域已经发生了轻度富营养化;相关公式的建立有助于掌握支流回水段的水质状况;叶绿素a与氮磷等营养盐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和电导率则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BP网络应用于长江水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运用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包括氧平衡参数、营养元素、重金属离子、油类等14个指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含湖泊)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研究。将计算结果与GIS数字化图形相结合,表明长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水质状况基本良好,上游支流沱江、下游支流大运河及太湖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长江干流城镇区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护水库的水质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EFDC模型模拟了2010—2014年三峡库区及主要支流的水动力水质过程,重点研究上游来水和重点支流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及水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模型可定量研究重点支流输入对库区水质的影响,17条支流中仅金沙江、嘉陵江、乌江和木洞河对库区水质贡献率较大,其他支流总体贡献率小于1%;各支流对库区氨氮、COD和TP的贡献率沿程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游来水(金沙江)对库区水质影响最大,高于65%.②丰水期嘉陵江和木洞河对库区水质的贡献率较枯水期增加,增加幅度为4%~23%,主要表现为水质指标氨氮和TP的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库区支流富营养化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③2010—2014年除寸滩外,干流其他断面水龄呈缓慢增长趋势,干流水龄和各支流河口水龄都呈现上游至坝前的增长趋势,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尤为明显;库区水龄与流量和水位存在定量关系,支流河口水龄与支流本身流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异龙湖退田还湖应按因地制宜、分期分类实施、适度退耕还湖、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调蓄能力的方针,从生态建设、移民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作好规划,并在流域的法规政策和具体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系统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问题,建设"山海宜居美城",分析了台州湾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出了海绵城市全域建设的主要策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和源头管控,编制标准规范,制定资金政策,开展图纸审查,加强现场巡查,落实责任主体,开展专业培训,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台州湾新区防灾减灾综合应对能...  相似文献   

13.
矿区土地复垦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较系统地总结了从开矿到复垦过程中需要在土地整理方面做的工作,研究借鉴目前国内外土地复垦的方法,讨论土地复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复垦后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议西部开发与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长江、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扩大,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等重大问题,分析了在西部开发中加强对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了在西部开发形势下如何加强源区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城乡聚落扩展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聚落扩展明显,快速城镇化过程对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及时掌握城乡聚落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RS技术为主要手段,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86、1992和2004年3个典型时期的城乡聚落空间分布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借助城镇扩展指数、重心、分形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城乡聚落的扩展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扩展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城乡聚落扩展明显,其重心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态势,并且扩展随意性非常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区GDP、人口城市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乡聚落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示范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姜堰市通过建设生态示范区这一综合措施,遵循生态经济原理,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和生态技术,注重自然保护,推进绿色产业,落实了中央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农村平原地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灌区上游水源区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灌区上游水源区所产生的巨大生态效益对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灌区上游水源区生态价值要素的识别,构建了包含4个层次、18项评估指标的灌区上游水源区生态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区域生态价值的整体构成。并以淠史杭灌区的上游水源区为例,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定量的方法,分别从物质产品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两方面评估了其生态价值。结果表明:淠史杭灌区上游水源区的生态价值总量为425.17亿元,充分体现了上游水源区对下游乃至全社会做出的巨大生态服务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石油化工场地环境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场地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布设、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分析、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敏感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比以往的更加强调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建设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直接关系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关系到建设单位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本文分两种情况对判断、识别建设项目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进行了探讨,认为建设单位在识别、判定其建设项目与敏感区的关系上,其能力是相对薄弱的,而如何判定建设项目是否属敏感区需要有更明确的方法或程序。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方式、三废排放量、次生地质灾害和土地的占用与破坏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分析研究,运用加权指数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在Mapgis平台上对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