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全面评价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污灌区人民二十多年来对污水灌溉的反映及意见,1984年我们对南排污河灌区进行了环境质量信访评价。 一、对污灌区环境质量的信访调查及评价 污灌区环境质量信访调查及评价是建立在大多数健康人群对环境好坏有基本一致看法的基础上。信访调查以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信访评价采用“征询评分加汉法”。 1.划分评价单元 南排污河灌区包括南排污河流域上、中游约34.9万亩耕地,属大型评价。根据其水源和污水灌溉水系分为三个评价区域:咸密干渠系统污灌区,纪庄子干渠系统污灌区和双巨排河系统污灌区。全灌区污灌类型为清污混灌及间歇污灌,污灌历史25~1年不等。灌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为我市水稻产区和商品菜基地,在我市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灌区内双林农场和工农联盟农牧场  相似文献   

2.
奎河污灌区的氮、磷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污灌模拟实验及污灌区和非污灌区土壤,地下水中氮,磷含量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表明,污水中含量高的氮,磷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污灌区作物长势良好,但土壤中积累的氮和磷是污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虽然土壤对NH4离子有很强烈的吸附,截留和转化作用,但含量高的NH4离子能缓解慢下移,并在上层潜水中积累,污灌和降雨能淋溶土壤中经硝化作用产生的NO2和NO3离子,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饱和污灌3个月后,浅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污灌对蚯蚓种群的影响。沿水系的不同污染河段,选9个取样点,在灌区农田中进行蚯蚓采样调查,结果如下;1.污灌影响蚯蚓的种群分布,并主要反映在土壤上层。2.污灌对蚯蚓种群的影响是因土壤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清洁河段灌区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最低;重污染河段灌区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最高。3.蚯蚓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生物学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北运河香河段污灌区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Cu、Pb、Zn、Cd含量的监测分析,评价污灌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深度以及污灌时间、污灌水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地下污灌又叫土壤内污灌。苏联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对地下污灌法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地下污灌区十多处,都处于试验阶段。这里仅对三个主要试验区的情况作简要介绍。一、全苏污水农业利用《彩虹》地下污灌试验区,开辟于1967年,位于莫斯科河第一层台地,面积11公顷。夏天,污水经机械净化后,进入水平沉淀池,稳定两小时后放入污灌区。水平沉淀池由配水管、进水槽、两个沉淀室、泄水槽、贮水池及污水管组成。污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绥化市城市污水状况的调查和对清灌区、污灌区的土壤、水稻中的几种重金属的监测分析,用显著性检验法研究了污灌区铅、锌、铜、镉、镍,铬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证明:(1)污灌对土壤是有影响的。(2)污灌区土壤呈弱碱性,可使多种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沉淀,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天津污灌区内气态汞的污染特征及在叶菜类蔬菜中的富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顺安  韩允垒  郑向群 《环境科学》2014,35(11):4338-4344
污灌区土壤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汞(Hg)源向水体和大气释放汞,挥发的气态汞可以通过植物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严重威胁着当地农产品安全及人类健康.天津污灌区是汞污染的重灾区之一,本研究选取天津污灌区内某稻田(污灌约30a)、菜田(污灌约15 a)和污灌区边缘某草地(无污灌史,对照)作为监测地点,以5种常见叶菜(菠菜、苋菜、油菜、生菜、韭菜)作为生物监测实验对象,考察污灌区内产地土壤、大气汞的浓度及其在叶菜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经过长期污灌,稻田和菜田土壤汞含量已显著高于区域土壤汞背景含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但未超过二级.对照草地土壤汞含量在背景含量与一级标准之间.稻田和菜地大气环境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汞污染,气态总汞均值分别为71.3 ng·m-3和39.2ng·m-3,远高于北半球大气总汞含量的背景水平(1.5~2.0 ng·m-3),对照草地总汞含量平均为9.4 ng·m-3.2叶菜汞含量与污灌区气态汞含量对数之间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5种叶菜对污灌区气态汞的敏感程度依次为菠菜>苋菜>韭菜>油菜>生菜.菠菜和苋菜Hg含量的中位值及平均值均超出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其中菠菜的中位值及均值在20μg·kg-1以上,其余3种叶菜中位值及均值在限量值标准以下.3污灌区内叶菜Hg来源主要通过叶片吸收气态汞进入植株体内,而非颗粒态汞.研究表明在污灌地区种植叶菜,不仅需要考虑土壤污染的因素,也需要考虑气态汞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壬基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为例,研究了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NP的污染浓度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P在研究区污灌土壤中普遍存在,含量高低顺序为:污灌区>过渡区>清灌区;总体上离灌渠越远,土壤中NP含量越低;NP含量与土壤有机质(TOC)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在垂直钻孔沉积物中,随土壤深度增加,NP含量逐渐减小,但在一定深度会出现NP的富集层,富集层深度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间接反映了该区域的污灌历史及NP的下渗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具有净化污水,充分利用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等效益。但是,污灌不当也会带来如农业减产,饮水污染,食品低质等短期危害,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老化,行为修饰等潜在性生物危害。生物(包括人类)长期接触来源于污水中低浓度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机类),会引起细胞或分子水平的微观损伤,这类潜性变异会导致宏观危害。以往的农业污灌区水体卫生毒理学调查中,有关此种潜在性生物危害的报导极少。为此,本文采用高等植物细胞遗传学指标,对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水体及其污染源进行调研;通过数学分析,为预防污灌的危害,发挥污灌的益处,提供野外现场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了解污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北京东郊污灌区典型地块8种微量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士灌区镉、铅等重金属迁移分布规律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土灌区位于沈阳市西郊,为水稻种植区,污灌面积42,000亩,污灌历史已有15—25年之久,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使作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灌渠全长12公里,与市内卫工明渠相接,流量为3.4—4.0立方米/秒.在5—9月  相似文献   

12.
沈抚灌区土壤生态恢复途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沈抚灌区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类污灌区之一 ,已有长达 40年的污灌历史。灌区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积累严重 ,特别是芳烃类污染物所占比例逐年增高 ,已给区域人群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农田土壤的生态恢复迫在眉睫。本文全面分析了沈抚灌区土壤的污染特点 ,进行了土壤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阐述了土壤生物修复方法的选用和开发方向 ,并对该区域生态恢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小清河污灌区3个测点的小麦样品和2个测点的白菜,藕,小蒜样品进行了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部分样品苯并(a)芘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蔬菜中各检出34和32种有机化合物,40%左右的种类来自污灌水体和土壤,污灌区农产品受到小清河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且形成有机化合物污染残留。  相似文献   

14.
山西小店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典型的山西小店污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小店污灌区的地下水样和土壤样,研究经过长时间、高浓度的污灌作用后,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否有向深部迁移的可能性以及多环芳烃各单体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污灌区重点监控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芴、菲、苊烯、荧蒽、蒽和芘6种单体易于向土壤深部迁移,这6种单体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优控指标。该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水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清河污灌水质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清河7个测点污灌水质、污灌区17眼地下水井水质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和部分样品定量测定,河水和地下水中分别检出93种和56种有机污染物,地下水中苯并(a)芘、四氯化碳浓度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河水和地下水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来源、类别、测井分布分析,小清河污灌已造成了沿岸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污染程度与污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灌区农业环境受到乡镇企业、化学农药、化肥、污灌等造成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保护灌区农业环境,保证农业生产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着重要的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加速溶剂提取仪提取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Zhu X  Cui Y  Guo L  Gong Z  Tao S  Shen W  Zhao X  Han L 《环境科学》2002,23(5):113-116
研究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提取效果,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滴滴涕的回收率明显高于索氏提取,对土壤中BHC的提取能力与索氏提取相当。用该方法测定了天津污灌区和非污灌区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α-BHC、β-BHC、δ-BHC、γ-BHC、p,p’-DDE、p,p’-DDD、p,p’-DDT、o,p’-DDT的检出率为100%,这些有机氯农药在污灌旱地和稻田地的残留量分别为7.5-71.1ng/g和3.0-16.5ng/g。非污灌的旱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为3.1-17.6ng/g。  相似文献   

18.
某污水灌区居民胃癌高发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污水灌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发现,胃癌标化死亡率重污染地区明显高于一般污染区及对照区,是全国农村胃癌标化死亡率的3倍.通过污灌区居民临床体检和肠型胃癌的肠上皮抗原——α_2GP 对血清免疫学检测,发现胃癌高发与本地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粘膜肠上皮化生有密切联系,环境卫生与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证明污灌地区居民的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又和灌区污染的井水及稻米中某些矿物油、苯并(a)芘等污染物长期刺激有关,经试验均具有效突变活性.据此,作者初步提示了某污灌区居民胃癌的发生模型.  相似文献   

19.
谈谈污水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灌溉的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从环境质量评价的角度研究污水灌溉的作用和意义,还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课题。近两年来,我国农林部组织了全国十一个城市污水灌区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普查,结果表明污水灌田是可行的,但必须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取决于灌溉污水的水质、水量、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以及污灌区的水文、土壤和地质等条件,同时也取决于人们对污灌区环境质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河南某污灌区土壤-作物-人发系统重金属迁移与积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开展污灌区土壤-作物-人发系统(SCHS)重金属迁移与积累研究,对于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某污灌区为例,采集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各27份、人发样品355份,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u、Zn、Pb、Cd含量,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As含量,开展重金属在SCHS中的迁移与积累探讨.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和小麦籽粒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Cu、Zn、Pb、Cd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40.63、203.47、22.10、1.84、26.87 mg·kg-1,小麦籽粒中上述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10.10、25.83、0.87、0.56、0.35 mg·kg-1,都高于对照区.污灌区人发中上述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14.11、143.13、13.24、0.19、1.97 mg·kg-1,高于对照区,人发多数重金属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污灌区人发对小麦籽粒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AF人发/小麦)远大于小麦籽粒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AF小麦/土壤),人发对大多数重金属的放大作用显著.在SCHS中,大多数重金属沿土壤→小麦籽粒→人发的迁移与积累曲线呈不规则"V"形,长期污灌样点的土壤和小麦籽粒重金属污染程度、人发重金属含量都高于"清污"混灌的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