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泳动床反应器对含高浓度氨氮的污泥脱滤液进行了半硝化反应影响因素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半硝化工艺可以在较高负荷条件下运行,其出水NO2--N/NH4+-N比例稳定在1.1±0.05∶1,基本满足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进水要求。此外,温度和溶解氧对工艺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控制适宜无机碳含量与NH4+-N比值、碱度与氨氮比值有利于半硝化工艺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氨氮浓度下的亚硝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小试 CSTR反应器对高氨氮浓度条件下的亚硝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35℃时 ,在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运行 2 6 d后即实现了亚硝化 ,从第 73d开始出水中检测不出 NO3- ;在增加了连续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反应器的运行更稳定 ,且出水中仍检测不到 NO3- ;反应器内的污泥具有很高的氨氧化活性 ,其最大氨氧化速率可达 3.0 1 kg N H+ 4- N / ( kg VSS· d) ;并利用间歇试验对 p H和 DO等对氨氧化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低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亚硝化反应的快速启动,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羟胺(NH_2OH)和肼(N_2H_4)投加对氨氧化与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H_2OH的投加更有利低氨氮废水亚硝化反应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序批式运行模式,在每周期开始时投加NH_2OH(2 mg·L~(-1)),研究了低氨氮废水亚硝化反应的快速启动;通过9 d的驯化,亚硝酸盐积累率可达到100%,AOB与NOB丰度比升高至25,有利于亚硝化启动的实现。研究结果可为低氨氮废水亚硝化反应快速启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5.
采用A/O-CSTR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脱水液。进水氨氮浓度浓度约为375 mg/L,C/N比小于1.0,反硝化碳源明显不足。A/O反应器完成短程硝化反应,CSTR定期投加初沉污泥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两者联合达到总氮去除的目的。实验研究短程硝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以及CSTR出水回流对短程硝化和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A/O反应器亚硝酸盐积累率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0%以上。CSTR有效利用初沉污泥实现了稳定的反硝化。出水回流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在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平均总氮去除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城市生活污水配水同时启动两组ASBR,R1接种好氧硝化污泥,R2按2∶1混合接种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2个ANAMMOX反应器启动的可行性及其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1和R2均可成功启动ANAMMOX,R1需130 d,R2仅需73 d;稳定期R1和R2反应器NH4+-N、NO2--N和TN去除率分别达95.30%、91.30%、76.28%和96.2%、98.3%、90.1%,且周期内NH4+-N、NO2--N和NO3--N降解规律相似;R1和R2反应器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厌氧氨氧化,但同时存在反硝化作用;2组反应器稳定运行后污泥颜色、形态及微生物组成相似,经SEM观察多为球状菌。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实验室血清瓶培养试验,研究了pH、碱度、FA、FN、HRT等因素对低氨氮、低碱度废水亚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水的pH值可以通过控制反应器内部的碱度来进行调节。控制进水碱度在113.1~269.7mg/L,HRT为48h,其亚硝酸累积率可达到67.15%。在氨氮亚硝化过程的同时,有部分有机氮也在向亚硝酸盐进行转化。通过污泥亚硝化驯化过程,游离氨对亚硝化单胞菌抑制浓度的临界值可以达到0.96mg/L。 相似文献
9.
部分硝化的稳定运行在一体式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PN/A)中至关重要。探索了在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ICCOMBR)中改变进水氨氮负荷(ALR)后,反应器中部分硝化过程受到的影响及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DO为2.0~2.5 mg·L−1时,系统进水ALR降为0.10 kg·(m3·d)−1(氨氮为100 mg·L−1),部分硝化过程迅速破坏;当系统进水ALR升至0.40 kg∙(m3·d)−1(氨氮为400 mg·L−1),部分硝化过程在3 d内迅速恢复;部分硝化恢复稳定后,再提高ALR至0.60 kg·(m3·d)−1(氨氮为400 mg·L−1),并通过调整HRT和DO,最终在HRT为16 h、DO为0.5~1.0 mg·L−1时成功实现部分硝化;通过改变曝气量(AR),在AR为0.9 L·min−1时,控制DO为(0.76±0.11) mg·L−1,系统pH为9.7~8.2,可成功启动部分亚硝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低温13~14%下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分3个温度阶段25℃,16~17℃,13—14℃对活性污泥进行了驯化培养,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和混合液COD对硝化污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化污泥经过驯化培养后,氨氮去除率可达80%以上,且在DO浓度为2ing/L,pH为6.7~7.5,进水氨氮为300mg/L,混合液COD为80mg/L条件下,硝化污泥能取得较快的增长,氨氮平均去除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1.
污水中往往同时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研究较高有机物浓度下氨氮的好氧生物硝化,以为工程应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考察了COD浓度为1 200 mg·L-1,好氧活性污泥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COD、NH4+-N的去除情况,硝态氮、亚硝态氮的生成情况。在整个驯化阶段,氨氮的最高去除率达到86.42%,COD最高去除率达到85.40%,同时亚硝态氮的最大生成量为15.97 mg·L-1,硝态氮的最高生成量为5.14 mg·L-1,且8 h的短期实验显示,COD、NH4+-N的去除可以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污水生物脱氮硝化阶段是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的重要释放源。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2种进水氨氮(NH4-N,低氮反应器60 mg/L和高氮反应器180 mg/L)浓度条件下驯化硝化菌,并研究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和不同初始亚硝酸盐(NO2-N)浓度条件下所驯化硝化菌释放N2O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2个反应器释放N2O较少,均小于去除NH4-N浓度的0.01%;N2O的释放均随着初始NH4-N浓度或初始NO2-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初始NH4-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0.51%~1.40%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0.29%~1.27%之间;不同初始NO2-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1.38%~3.78%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1.16-5.81%之间。 相似文献
13.
14.
污水生物脱氮硝化阶段是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的重要释放源。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2种进水氨氮(NH4-N,低氮反应器60 mg/L和高氮反应器180 mg/L)浓度条件下驯化硝化菌,并研究了不同初始NH4-N浓度和不同初始亚硝酸盐(NO2-N)浓度条件下所驯化硝化菌释放N2O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2个反应器释放N2O较少,均小于去除NH4-N浓度的0.01%;N2O的释放均随着初始NH4-N浓度或初始NO2-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初始NH4-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0.51%~1.40%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0.29%~1.27%之间;不同初始NO2-N浓度条件下,低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的N2O释放率在1.38%~3.78%之间,高氮反应器驯化硝化菌在1.16-5.81%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为载体,包埋固定氨氧化细菌(AOB),研究温度、DO、初始游离氨(FA)、有机物等影响因素对其短程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时载体中氨氧化细菌占优势;DO宜控制在4.0~5.5 mg/L之间,既能满足细菌生长所需,又不至过度曝气,造成载体间的摩擦增大,减少其使用寿命;载体耐氨氮负荷能力强,同时可以抵御有机物对氨氧化细菌的伤害;当初始FA>6.5 mg/L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将受到抑制;富集氨氧化细菌的污泥包埋后氨氮去除率降低了7.5%;包埋载体在确保短程硝化作用的同时,在内部形成的缺氧区可实现反硝化脱氮,提高了系统氨氮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游离氨(FA)、pH、溶解氧(DO)对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和碳氮比(C/N)对同步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2 d,对应氨氮负荷为0.26~0.3 g/L·d,保持出水FA在1 mg/L以上,pH在79左右,DO控制在1.3±0.2 mg/L时,最利于实现短程硝化。DO是影响短程硝化的决定性因素,DO>1.6 mg/L时,短程硝化可能向全程硝化转化。投加碳源NaAc并控制C/N在1.6~2.2,可以使部分亚硝氮直接通过同步反硝化去除,提高总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CANON工艺中遭破坏的短程硝化进行恢复,并对ANAMMOX菌的活性进行强化,在第1阶段(抑制期)采用连续流反应器,限制DO质量浓度为0.1~0.4 mg∙L−1,利用限氧条件对NOB活性进行抑制,投加NH4+-N和NO2−-N,经过73 d运行,ANAMMOX菌活性由0.08 kg∙(kg∙d)−1(以VSS计)上升至0.34 kg∙(kg∙d)−1;NOB比耗氧速率(SOUR)由1.68 kg∙(kg∙d)−1(以VSS计)降低至0.79 kg∙(kg∙d)−1,活性显著降低,系统TN去除率由42.7%升高至88.6%,NH4+-N和NO2−-N同步去除,ΔNO3−-N/ΔTN值向理论值0.127趋近。第2阶段(过渡期)、第3阶段(好氧期)采用SBR进行,分别将DO维持在0.4~0.7 mg∙L−1和0.7~1.0 mg∙L−1,至第130天,NOB活性降低至0.57 kg∙(kg∙d)−1,TN去除负荷达到0.86 kg∙(m3∙d)−1,ΔNO3−-N/ΔTN值由抑制前的0.318降低至0.136,短程硝化基本恢复。在短程硝化恢复过程中,ANAMMOX菌优势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由7.91%增长至13.12%,但NOB的主要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由低于0.01%增至1.03%,表明在后续长期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短程硝化遭到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