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调整了功能区范围,为了解蝴蝶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完善物种名录,研究采用样线网捕法,于2019年4—8月对松山保护区进行了蝴蝶资源调查。结果共记录5科61属82种蝶类,其中8种为保护区新纪录。结合以往资料,整理得到松山自然保护区132种蝴蝶,发现不同时期的蝶类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有一定联系。区系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9年间记录的132种蝴蝶以广布种为主,有67种,占50.8%,其次为古北种,占47.7%,东洋种则占比很小,说明松山的蝶类区系具有广布种与古北种混杂的特征。本次调查为松山保护区变更功能区后提供了蝴蝶种类本底资料,有助于后期开展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设置30个样地调查采集昆虫标本,并将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丰溪自然保护区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其昆虫区系以东洋区成分占绝对优势;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7491~2.7728之间,阔叶林下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数要高于竹林.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平均得分为79分,整体处于良的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加强日常管护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规划制定与执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苔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在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和室内鉴定,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九寨沟共有藓类植物38科90属211种(含变种),其中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金灰藓科(Pylais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并且调查发现两种濒危级别的珍稀藓种.(2)九寨沟藓类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34.2%,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占30.9%.(3)通过与西南地区5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的相似系数和区系谱主成分分析发现,九寨沟藓类植物种类与贡嘎山的共有种最多,达到94种,在区系成分上也与贡嘎山和王朗相近.本研究表明九寨沟高原喀斯特生境藓类植物物种资源丰富,虽然区系地理成分具有多样和复杂性,但主要还是以东亚分布和温带分布为主,在物种相似度和区系成分上与贡嘎山和王朗的藓类植物一致性更高.(图3表6参47)  相似文献   

5.
宁夏新垦区昆虫群落生态演替及有害种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宁夏中宁县长山头、大战场(荒漠半荒漠)、灵武市狼皮子梁(沙漠)、青铜峡市渠口农场(草原化荒漠)3类垦前环境及其垦后不同耕作年限(1-15a)农田昆虫群落演替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事理鉴定出昆虫11目79科204种,按其分布和种群动态变化划分为原生性种类、共生性种类、继生性种类和迁入性种类4个生态型类群。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目、不同营养型类群和不同生态型类群昆虫多样性变化及时间系列演替,发现随着荒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咨询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和文献收集的方式搜集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经济投入方面的资料,以2013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在渠道、规模、水平和使用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 26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规模约为183.88亿元,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投入1 457.06万元,单位面积的平均投入为13 801.42元·km-2。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在1999—2009年的10 a间增加2.99倍,2009—2013年的4 a间又增加2.45倍。对比发现,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总量略低于美国国家公园,单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仅是单个美国国家公园投入的74.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位面积的投入仅占美国国家公园单位面积投入的27.0%。资金投入多头掌控、资金投入与经营收入未统筹和资金使用限制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的整体不足和结构性缺乏。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分布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活动是当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之一。针对不同人类活动的土地利用类型特点进行分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提取2010年度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斑块,进而分析和统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分布现状,最终为管理部门管理和控制区内人类活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0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斑块土地总面积为242.43万hm~2,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58%;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内,实验区内人类活动斑块土地总面积为143.06万hm~2,占人类活动斑块土地总面积的59%;涉及保护区数量最多的人类活动斑块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生产用地,有360个自然保护区内有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总面积为211.03万hm~2。  相似文献   

8.
重庆三峡库区鸟类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1996-1997年的调查,记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鸟类293种,分属17目45科,159属,比文献记录新增加33种,其中重庆市鸟类新记录9种。鸟类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体。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9种,Ⅰ类2种,Ⅱ类27种;除红腹锦鸡种群数量较多外,其余都较稀少。从分布上看,库区东段的种类和数量比西段多;海拔1200m以上物种丰富;1200m以下为强度农耕区,种类较为贫乏,主要是一些与人为活动相关的种类。表1参9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评价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结构和现状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生物多样生计划,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设想。文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详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发展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地调查,选取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4、1992、2001和2015年4期遥感景观数据,将研究区景观斑块分为7种类型。使用多个景观指数指标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对保护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以及景观发展强度变化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不同时期受气候、降水、水土流失和水体富营养化等自然驱动因素以及人口经济增长、土地利用、工农业污染等人为驱动因素综合影响,景观斑块、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指数呈较大波动;4个时期保护区湿地景观发展强度指数平均为4.00±0.24,并且在2015年达到最高值4.27,说明草海湿地类型属于农业湿地,接近城镇湿地,处于中等健康水平。为确保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规范和统筹保护区景观的合理配置是草海综合治理需要考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七里海湿地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里海——地处天津市宁河县西南部,属典型的沼泽湿地,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它的面积不断缩小,水源枯竭,区域分割,植物群落衰颓,动物种类减少。针对上述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我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4.
山西南部山地蝴蝶多样性与生态位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南部地区的蝴蝶物种分布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蝴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应用样线法对落叶阔叶林、旱田、常绿针叶林、灌丛和果园这5种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及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蝴蝶4 242只,隶属1总科5科65属共101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研究区的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计算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各科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蛱蝶科(3.174)灰蝶科(1.924)粉蝶科(1.630)弄蝶科(1.420)凤蝶科(1.146);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7.915)落叶阔叶林(7.645)常绿针叶林(7.622)果园(6.904)旱田(5.684)。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多样性差别明显。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差别不大,都在0.6以上;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在0.9以上,说明山西南部山地的各科蝴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湖北省分布的种类进行了研究.据统计,湖北省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0种,其中苔藓植物2科2属2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科4属11种,裸子植物5科14属16种,被子植物38科57属110种,真菌1科1属1种.上述种类中有国家一级12种,国家二级128种.与原《名录》对比,取消原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蕨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正日趋减少,濒临灭绝,现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根据标本记载和相关研究资料,于2003年8月至2006年10月,对分布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濒危植物水蕨进行广泛的野外调查.在每一调查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定了各样点的经纬度,记录了其生境特征和种群的生长状况,采集和鉴定水蕨及其主要伴生种,研究了其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濒危植物水蕨的7个分布新记录.它们分别位于云南勐腊县郊区和勐仑、广东英德和阳春、浙江临安、海南三亚以及湖南郴州.新发现的水蕨种群主要生长在稻田或废弃稻田、水沟、菜地、旅游区.与水蕨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1科15属17种,分别隶属于7个群丛.人类活动是导致水蕨濒危的主要原因.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武汉大学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 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从灌木层、乔木层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物种丰富度以及时空分布格局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掌握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时空变化,分别于2018年4、6和8月,运用样线法对衡山观测样区及周围区域两栖动物的资源现状与栖息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共记录到1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6科12属,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种、"三有"动物10种,占物种总数的73.3%。区域内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及空间尺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在6月最高;4种典型生境中观测到的物种数存在明显差异,农田物种多样性最丰富,为12种,其余依次为水塘(9种)、溪流(6种)、林地(3种)。此次衡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观测基本掌握了该地区两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估了该地区两栖动物生存面临的胁迫因素,并对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群落垂直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山东半岛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肤木Rhuschinensis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盐肤木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66种,隶属于32科57属。在盐肤木群落属的区系组成中,群落植物主要由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温带植物属占显著优势,其次为热带分布属,说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具有过渡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各层次的优势种依次为盐肤木和赤松Pinusdensiflora、麻栎Quercusacutissima、披针叶苔草Carexlanceolata。盐肤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低均匀度导致物种丰富度最高的草本层具有最低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盐肤木幼苗幼树多,自我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昆嵛山盐肤木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盐肤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群落垂直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山东半岛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肤木Rhus chinensis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盐肤木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66种,隶属于32科57属。在盐肤木群落属的区系组成中,群落植物主要由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温带植物属占显著优势,其次为热带分布属,说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具有过渡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各层次的优势种依次为盐肤木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盐肤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低均匀度导致物种丰富度最高的草本层具有最低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盐肤木幼苗幼树多,自我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昆嵛山盐肤木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盐肤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