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热点。采用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与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的方法即超标倍数法,对全国330个地级城市进行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有70%的城市大气环境超载,大气环境承载形势严峻。超载最严重地区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长三角地区、中部大部分地区。PM2.5为大多数重点城市超载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比大气环境承载指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排放强度、人口、第二产业、地形、气象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发现,不同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应该采取分区域、季节等差别化手段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髟灰色聚类法对乌市和昌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就污染因子的权重问题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它方法处理权重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肯定了灰色聚类法对要权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实现区域合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选取2015—2019年1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定量测度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仅西安为可载,其余10市均为超载或过载;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α收敛和空间正相关性;万元GDP工业SO2排放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均GDP、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人均液化石油储气能力均对承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欠分析的方法对评价因素经过数学变换转化为标准矩阵,然后进行优劣排序。实例分析表明本法直观性强,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掌握城市大气环境生态安全现状、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对策,基于城市大气环境生态安全的特点,确定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原则,建立了行之有效的4个层次2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一种跨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十多年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较大沙尘暴,沙尘暴尘的沉降量、沉降范围、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对大气环境降尘背景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综述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的灰色聚类法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环境质量评价时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法API在具体操作中不具有可比性的缺点,本文以郑州市大气监测数据为例,应用改进深灰色聚类法对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构造白化函数,根据各测点不同级别的隶属度的比较,即可判断出各测点环境质量优劣所得结果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地质环境3个维度,选择工业万元GDP废水排放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平均地下水埋深度等26个三级评价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筛选,构建涵盖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地面沉降速率等11个三级评级指标的雄安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2020年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2020年,雄安新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分别为0.219 7、0.211 8、0.216 0、0.240 7、0.266 7、0.340 4、0.428 4,年均增长率为11.77%,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2017年后新区持续加大白洋淀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区域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环境承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综合指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目前流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缺陷,并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经典大气质量综合指数法的优点相结合,介绍一种新的综合指数法-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指数法,大量计算表明新方法具有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潘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43-44
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针对原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 ,以及无法在同一等级环境空气质量下对空气质量优劣作出评判 ,提出可通过对评价标准的细分和比较欧氏距离最小值的隶属度 ,来确定在同一环境空气质量等级下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6—2020年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以下称哈大绥)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SO2、NO2、PM2.5监测资料,统计年鉴中行政区划、污染物排放及气象等监测数据,分析哈大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测算因子,采用A值法核定了哈大绥区域SO2、NO2、PM2.5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采暖季的大气环境容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计算环境承载能力发现,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在非采暖季均具有高承载能力,哈大绥非采暖季环境容量高于采暖季。哈尔滨的个别污染物仍然处于临界超载状态,为减少重污染天气,应进一步削减采暖季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13.
多源模式测算大气环境容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鞍山的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从模式的选择及修正、污染源数据调查、容量计算的基准控制条件和容量结果的确定等四方面初步分析了多源模式测算大气环境容量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错误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2000—2017年滇池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生态环境时空演替规律,结合滇池目前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要求,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筛选出的36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滇池水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模型,得出滇池水生态健康评价标准,输入滇池湖体2011—2017年4个监测点位相关指标监测数据进行方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准确、宏观地反映滇池水环境质量状况,与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能综合反映现有评价方法结果,且具有宏观、全面等优点,能很好地响应生物多样性变化,服务滇池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对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子系统的适应性要素构建沿江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分指数与综合指数法评估系统的适应能力水平、存在问题,并据此对江苏省沿江地区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分异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部环太湖地区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高于中部滨江地区,北部地区适应能力最低;从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得分情况来看,需加大对沿江地区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港口、码头等的布设;加快北部地区供排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风险应急防范能力;南部环湖地区重点开展节水型企业与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环境、生态(绿色生态)和社会经济4个维度,运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符合区域特征、科学合理的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2018年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32%。由于2016—2017年新区加大了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提升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2018年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比2016年、2017年分别提高26.24%、15.19%。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论新疆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一项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搞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其国土面积、资源储备和战略地位都在西部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长期以来新疆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