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建立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提高水源地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旧规范难以适应我国当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需求实际出发,指出了水源保护区划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经验,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的制定理念和技术原则、划分方法进行了全面解读,提出了应用HJ 338—2018时应重点考虑:适用范围、技术原则、技术步骤、保护区划分前期调查技术要求、划分技术方法、准保护区设置和保护区图件制作等方面。通过本文的解读,以期能帮助标准使用者深入了解标准的内容要求,进而能科学、合理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实施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云南省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云南省地表水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并针对云南省在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注意事项,为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目的是保护水源供水井水质不受污染。从地下水动力学观点出发,通过对水源环境调查、历史污染事故分析、土壤净化能力和弥散试验等工作,划分了洛阳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一、二、三级保护区。该研究在洛阳城市水源保护和城建规划中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要求,引入3S技术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给出了保护区划分制图的流程,并按类型分别详细说明了3S技术在保护区划分制图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3S技术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制图,制图更加快速、准确,界定保护区范围实现了半自动化。保护区划分结果符合自然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界定的保护区范围具有科学依据。此外,某些区域卫星图相对滞后,甚至没有清晰的卫星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护区划分制图。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从 1 984年开始立法建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问题很多 ,一方面是现有水源保护区不成功 ,另一方面是水源保护区数量太少。本文运用中外比较研究方法 ,就我国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划分与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水源保护区和地表饮用水源地的缺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概述了几种常用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济、社会、自然3者协调发展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采用层次分析计算法,比较了1级水源保护区的3个方案,确定了上海郊区某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最优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水源地水质与潮汐河口水流运动、污染源及排放方式等的影响规律,明确水源地水质主要影响因素,形成潮汐河口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技术方法体系,填补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技术方法的空白,研究以青草沙水源地为例划分水源保护区范围,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调研.指出目前国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在潮汐河口水域应用时存在科学性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研究针对河口潮汐往复流特征、水污染排放和水环境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水库库区自净能力的划分原则和应用污染物最大流动距离法划分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二级水源保护范围的技术方法.研究利用该方法初步划定了规划中的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简单实用、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彩凤 《环境保护》2007,(20):25-2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日前,我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全省8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划分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态系统与河流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已极大地改变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使水文循环和自然环境劣变,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并破坏了一些物种的生存模式和大量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不利影响。现实要求我国应高度关注河流生态系统的特殊保护问题,而建设河流类型自然保护区则是实现这一战构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栖息地作为河流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生物组分提供生存及繁衍所需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条件。良好的栖息地组成及结构是构成河流水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可识别河流外部胁迫因子、河流生态完整性水平及健康状况,为河流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海河流域典型水系——大清河水系、天津水系和滦河水系为例,对流域尺度下河流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清河水系、天津水系和滦河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指数优化值分别为4.934、2.648、7.591,大清河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一般、天津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较差,滦河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浑河和太子河的鱼类栖息地环境需求,构建了由流速、水深、水面宽率、湿周率和过水面积率5个河道参数组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选择浑河的沈阳、邢家窝棚和太子河的辽阳、本溪和唐马寨5个河段,通过分析河道形态特征以及水位与流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河道流量与每个栖息地指标间的经验关系公式,并确定指示鱼类在不同生活期的最小栖息地适宜标准,计算出为满足不同栖息地标准所需要维持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并采用最大值原则确定出各河段为满足鱼类生存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浑河的最小生态流量4月~11月介于9.59~12.78 m3·s-1,分别占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7.13%~23.72%,12月~3月为5.70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10.59%;太子河的4月~11月介于9.83~19.83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23.33%~37.01%,12~3月为3.84~6.47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8.83%~9.82%.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 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 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选取5条具有不同河流线型的河涌进行研究,以弯曲度和分形维数表征河流线型,以TP、NH 3-N、NO 2-N、NO 3-N、COD Cr、TOC、DOC、叶绿素(Chlorophyll)和蓝绿藻藻蓝蛋白(BGA-PC)等9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表征河流自净能力,并分析各研究河段的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型影响河流自净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随河流线型蜿蜒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提高悬浮微生物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TP、NH 3-N、NO 3-N、DOC、Chlorophyll和BGA-P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升;而在格宾石笼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增加悬浮生物生物量和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NO 2-N、COD Cr、TOC和DO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郁江、黔江和浔江广西桂平段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江和浔江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郁江水质呈好转趋势,但不明显。提出了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涑水河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支流之一,其流域为山西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从运城涑水河的现状出发,利用运城环境保护监测站测量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涑水河污染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涑水河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郝利霞  孙然好  陈利顶 《环境科学》2014,35(10):3692-3701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强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2010年73个采样点的水质、营养盐和底栖动物指标为例,采用指标体系法,从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两方面评价了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有72.6%的样点处于"极差"健康状态,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效应;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海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流域内底栖动物多样性低,清洁物种较少.氨氮、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应从控制上述指标入手,遏制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法优于单因子评价法.  相似文献   

19.
对澜沧江水系威远江、小黑江流域面源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包括:化肥使用情况,农药和农膜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情况,乡镇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ModellingofLijiangRiverYeChangnung;XieYongnnng;MaRuixia;DuXiuying(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