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土地利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为保障粮食安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要从源头上防控土地生态系统破坏及污染问题,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国土空间格局重塑与用途管制,推进土地科技创新,以推进我国土地开发利用绿色化、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学     
X1962(X切犯以刃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经济学分析/张军(四川大学环境学院)…//四川环境/四川省环保科研院一2(X)1,20(4)一37~39环图X一% 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作为资源产业发展中的负产品,已成为资源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对资源开发利用地区环境容量和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行为的分析,指出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性。为了实现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需主动进行环境治理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图2参5Xl%一2(X) 202伪1汽车大气污染及街道峡谷影响的损失费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带来巨大收益。然而,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考虑的不够全面,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应当在土地刺用规划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基于此点,本文就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洪湖生态环境及其水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对保护和发挥洪湖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进行了探讨,为达到稳定持续发展的水体生产力,合理利用资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面积约5930km2,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从大农业角度来看,其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当前,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将区内土地类型划为 5类和19个亚类。其次,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土地质量分为8等13级。其中宜农地占28.83%,宜牧地占34.44%,渔业用地占27.98%。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对于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强调遵循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原则。在此前提下,提出了以保证工矿业用地为首的6项开发策略,以及以引黄放淤改良盐碱地为首的20项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黄河三角洲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由于盐渍化面积较大,土地垦殖指数较低,土地生态环境条件脆弱,而且土地开发利用受地表淡水资源的年际与季节分配的影响。当前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开发的紧迫感加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的主要途径有:①改造低产田,挖掘土地增产潜力;②扩大平原林地,营造林网,改善生态环境;③利用现有林场,逐步建成畜产品生产基地;④利用沿海滩涂和陆地水面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⑤处理好土地开发与油田建设的关系,发挥土地与油气资源两大优势;⑥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合理地变更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作为人类一切活动载体的土地,其生态环境显得愈加重要。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度量生态经济发展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是基于Bicknell的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一定区域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为衡量土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定量工具。并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梁光源 《环境》2008,(4):52-53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对全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污染等.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新的《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的保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措施;煤炭工业是土地破坏的大户,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加重了煤炭企业破坏土地的赔偿负担,煤炭工业的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在当前情况下,探讨煤炭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管理之间的二元关系对于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尔夫球场的生态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高尔夫球场的兴建和维护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水资源的消耗、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造成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以及对景观的改变等,提出高尔夫球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预防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洪湖生态环境及其水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对保护和发挥洪湖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进行了探讨,为达到稳定持续发展的水体生产力,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切实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矿区土地塌陷影响与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开采过程中,开发利用了地下煤炭资源,但影响了地表土地资源的利用。如何治理受到破坏的土地,使得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统一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超过了其自身的恢复和承受能力,造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找寻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矿区土地复垦法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资源、环境与人口问题是困扰全球发展的三大要素。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也占用、破坏了大量农田。为减缓矿业开发与土地保护的矛盾,土地复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使我加土地复垦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应切实制定并实施土地复垦法规,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探讨对矿区土地复垦的保证。继而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局长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惠忠 《环境》2001,(10):4-5
世事沧桑,万物嬗变。绿色经济的崛起,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自然生态逐渐崩溃了。特别是近几十年,世界各国经济有很大发展,对全球环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负载了过多的人口,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要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超过了其自身的恢复和承受能力,造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找寻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在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大量实例和数字说明可更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得胜是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提醒人们要走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开发利用可更新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同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各类消费需求扩大,导致了资源过量开发和耗竭;加上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