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瑾琛 《安防科技》2006,(10):28-29,17
阐述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和智能建筑的消防系统的设计方针、组成子系统及其在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智能弱电系统的安全防范、楼宇自控、集成系统和网络、防雷等子系统与消防的关系,并提出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消防设计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火灾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智能建筑在全国大中城市的逐渐兴起,对于其安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采用大跨度框架式建筑结构,综合布线系统为联系纽带,配置建筑设备、办公、通信自动化等系统。火灾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中设备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智能建筑防火安全体系的核心与消防系统集成的关键。本文结合智能建筑特点及其防火安全要求,分析探讨当前火灾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形式,说明火灾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方军利 《安防科技》2012,(3):18-21,14
介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智能建筑的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设计要求,从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选配,火灾探测器的设计选配,消防联动设备控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消防控制室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设置要求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灾害事故频繁发生,智能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智能防火系统组成、设计及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安防》2014,(20):31
正近年来,智能建筑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筑智能化和小区管理智能化迈上了新的台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绿色、节能、科技、创新成为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安防作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一部分,对智能建筑的安全、便捷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这也是近年来视频监控系统、门禁设施、智能停车系统在智能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应用的因素。目前随着安防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新需求的出现,智能建筑在安全防范和管理方面面临什么变化?这一领域的安防需  相似文献   

6.
围绕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依据安全防范系统的理论,综合分析安全防范系统的人防、物防和技防三种防范手段,构建了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综合分析框架。借鉴系统安全中"人、机、环境"以及管理的分析方法,从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五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来说明评价指标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实例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在设计时为了满足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等性能需求,忽略了信息安全的考虑,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中,控制网络的安全问题凸现出来.在深入分析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安全体系,提出了针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所应采取的安全机制,确保智能建筑控制信息的机密性、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实验室建立一个基于模拟中央空调的BA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来体现智能建筑的真实BA系统,BA系统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作为弱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智能建筑相关的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其实践训练的内容涉及面也是非常广的,模拟中央空调的BA系统能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怡 《安防科技》2008,(12):49-51,28
智能建筑(IB)业迅猛发展促使其安全保障核心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向信息网络化、功能高度集成化方向迅速迈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BAS重中之重,担负着保护人员以及建筑物财产安全的重任.介绍了某大楼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概况,分别从报警系统的几种方式及联动系统的消火栓、防排烟等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以及人类的需求,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突破,智能楼宇也由概念走进了现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智能医院、智能学校等智能建筑。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IB),也叫智能建筑,BG/T 50314-2006对其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尧  张莉  单欣 《安防科技》2008,(2):50-53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一套完整的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系统的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设计要求,并且把这些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为智能建筑中的一个子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对未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玺 《安防科技》2007,(3):55-57
金融单位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以最大程度地防范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以某银行综合办公楼安防系统设计为例,从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系统的性能、设备工作的特点介绍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传统防雷系统存在的缺陷,以及智能建筑遭受雷电的途径,提出了智能建筑应建立整体防雷系统,即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技术.最后揭示了发展中的智能建筑的几种防雷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张龙  齐磊 《中国安防》2012,(11):89-92
随着视频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速率的提高,安防监控系统已由传统的模数混合方式向数字化系统发展。近几年,随着高清成像芯片的大规模推出,视频监控系统已由数字标清向数字高清方向发展。尤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由于数字高清信号的传输可利用智能建筑固有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大大减少了SYV75—5视频电缆的敷设,数字高清监控系统现已大量应用在新建智能楼宇中。  相似文献   

15.
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随之产生的智能建筑中安装了通信、计算机等大量的电子设备并形成智能系统,称之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主要包括通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这些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及微电子设备,通过遍布整个建筑物的探测器、控制器、网络设备、机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由于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及微电子设备功率小、工作电压低、绝缘程度不高,过电压承受能力差,抗干扰、抗电涌的能力较弱等特点,一旦遭雷电干扰,不但会损坏系统中价格昂贵的…  相似文献   

16.
CCTV系统作为一种安保技术,在宾馆、办公楼、银行、政府机关、智能小区等场所的安防工作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对于CCTV系统的技术规范,例如DBJ08-16-90《涉外宾馆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08-47-9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CCTV的应用和技术要求都作  相似文献   

17.
正国内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市场机遇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同时,智能建筑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的大概  相似文献   

18.
江山 《安防科技》2003,(2):59-6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楼宇安全系统已成为智能大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安防系统为智能建筑创造一个高度安全的环境;其次,安防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管理费用,安防系统是管理人的系统,除其本身可大大降低所需保安人员的数量外,它为人员的有序流动创造了条件。如为了对智能建筑大楼进行现代化管理,对外迅速而有效地禁止或处理突发性事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节能在安防业的最大的节能主体来自于智能建筑节能,而安防设备是为智能建筑服务的主要管理手段之一,智能建筑节能的需求针对安防系统的节能功效的要求也因此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20.
张新房 《中国安防》2014,(20):37-40
正笔者亲历智能建筑领域13年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安防行业从发展到壮大的13年。记得2001年的时候,我们还在设计420线的模拟摄像机、矩阵、磁带录像机,简单的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红外周界报警,那个时候智能家居是很时髦的概念,能够增加住宅小区的附加值卖个大价钱。那个时候5A级智能化甲级写字楼还是很洋气。而如今时过境迁,有的技术还停留在10多年前,有的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绿色、节能、智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智能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高频词,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一下安防产品与系统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需求与发展趋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