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破乳能力的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其24h破乳率>8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影响该破乳菌生长及破乳效能的发酵条件;考察了影响其破乳效能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破乳菌体生长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r/min、pH9、接菌量10%、培养时间40h;全培养液破乳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r/min、pH5、接菌量6%、培养时间20h;破乳的最佳环境条件为pH5~9,温度30~50℃、全培养液与模型乳状液体积比为1:5. 相似文献
2.
3.
以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作为表征煤泥水沉降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 software设计研究了粘土类型、pH值、絮凝剂用量、水质硬度和煤变质程度五个因素对煤泥水静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类型是影响絮凝效果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含高岭石的煤泥水比含蒙脱石的煤泥水上清液浊度大,而沉降面高度小.pH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但沉降面高度越高;絮凝剂用量对两个指标影响都不显著,其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沉降面高度越大;提高水质硬度有利于降低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但影响不显著;煤变质程度对两种指标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破乳菌XH-1(Bacillus mojavensis)的破乳效能进行研究,并对该菌所产生的破乳剂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破乳菌XH-1全培养液针对O/w型模型乳状液24h破乳率为86.0%,48h破乳率可达100%;XH-1菌的破乳有效成分为胞外分泌物质,该物质耐低温、不耐高温、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尿素处理后其基本失活;采用不同蛋白质粗体方法对破乳活性物质进行处理,发现粗提产物均具有较好的破乳功能,说明该物质具有蛋白质的特性;经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及红外光谱扫描分析发现该生物破乳剂的有效成分为破乳菌株XH-1发酵产生的胞外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程》2015,(Z1)
以40 mg/L的乳化油水样为处理对象,分别采用4种常用絮凝剂进行破乳实验,确定了每种絮凝剂破乳可行投加量和沉降时间:硫酸铝浓度2.5 mg/L、沉降30 min;三氯化铁浓度3 mg/L、沉降60 min;聚合氯化铝浓度1.5 mg/L、沉降60 min;聚丙烯酰胺浓度0.5 mg/L、沉降90 min。在该条件下研究了pH对不同絮凝剂絮凝破乳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絮凝剂破乳效果均受pH影响,而无机絮凝剂破乳效果受pH影响显著。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在pH=7时乳化油去除率最大,分别为62%和80.7%,三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在pH=8时乳化油去除率最大,分别为77.6%和85.2%。 相似文献
6.
7.
难降解苯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是污水处理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材料,在其表面负载石墨烯和钛,制备出新型复合负载型催化粒子电极(Ti-rGO/GAC)填充于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用于处理苯酚废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Ti-rGO/GAC三维电极降解体系处理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体积为200 mL、模拟废水中苯酚的初始浓度为310 mg/L、极板间距为4.5 cm、电解质(Na_2SO_4)投加量为10 g/L、溶液的pH值为3、粒子电极投加量为100 g/L、施加电压为13 V时,为Ti-rGO/GAC三维电极降解体系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在该最佳反应条件下,电解反应100 min后,模拟废水中苯酚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51%、81.25%;pH值对废水中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最大,电压、极板间距和电解质浓度对其的影响效果依次减弱。Ti-rGO/GAC三维电极降解技术对处理苯酚这类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混凝沉淀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再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混凝剂FeCl3、Al2(SO4)3和PAC与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静态正交试验和动态混凝沉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是再生水水质的第二影响因素.最佳处理效果时动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高于静态试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模拟油田采出液,考察了油水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天然固体颗粒物对油田采出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油水比下降,模拟水样含油量降低,油珠Zeta电位升高,平均粒径变大,水样乳化稳定性减弱;HPAM会吸附于油珠表面从而增强其负电性,降低油珠间的有效碰撞,使油珠的平均粒径较小,导致油水分离较困难;表面活性剂会直接降低水样的表面张力,增强油水亲和性,导致水样含油量增大,同时增强了油珠的负电性,不利于油珠的集结聚并;天然固体颗粒物本身有一定的电负性,降低了油珠的Zeta电位,增加油珠的静电排斥,妨碍油珠的聚并,同时使水样的含油量升高,最终导致乳状液稳定。 相似文献
11.
处理医院污水常用的工艺有A2/O工艺和AB工艺,以上两种工艺存在磷酸盐及氨氮去除与水温等工艺条件相关因素有关,而造成处理效果不稳定,经试验采用生物酶改良剂+SBR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加入生物酶原液为50 000 mg/L加入一定数量,按SBR工艺条件控制,经处理后,COD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中磷酸盐及氨氮浓度达到综合废水一级排放标准。在SBR反应器中,当生物酶与医院污水比例为0.1/10 000-1/10000时,对COD的去除率显著提高,在处理医院污水时,曝气时间4 h,此时COD去除率小于90%。能加速聚磷菌对磷的释放和吸收,可使出水达到或接近一级排放标准,同时在好氧段生物酶能显著提高NH3-N的硝化速度,能将硝化时间缩短2h,从而降低了医院污水的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钻井液的配方和特性对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与钻进能否顺利完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周集铁矿ZK1725井钻井液体系的破乳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将OP-10、吐温-80、司盘-80分别加入皂化油中制成乳状钻井液,并测试其稳定性,结果发现含有OP-10、吐温-80的乳状液有防破乳的功效,同时测定这两个样品的润滑性,发现加入OP-10或吐温-80会使水包油型乳状钻井液的润滑性下降;后续试验中测试了加入皂化油和OP-10的某水基泥浆的性能,结果发现加入这两种药品使得该体系的黏度提高较少,而润滑性提高了67%,可见OP-10对于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3.
14.
变色硅胶干燥剂吸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变色硅胶吸湿量和吸湿时间的图形,通过分析二者关系的特点,建立吸湿量Q和吸湿时间f的函数关系;并依据函数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进而得到函数的各个参数,从而求得函数的具体表达式,为得到任意时刻变色硅胶的吸湿量提供了依据。通过函数关系可计算各个时刻变色硅胶的吸湿量,为环境湿度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基钻井废泥浆制备多孔吸附滤料的资源化利用工艺,主要涉及废泥浆的脱稳控水优化工艺研究,水基钻井废泥浆及钻屑热烘、粉碎工艺研究,多孔材料制备优化工艺配方研究等方面,得到制备多孔吸附滤料的优化配方及工艺。 相似文献
16.
殷焕召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14(11):37-39
以某油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采用"PAC(聚合氯化铝)混凝—次氯酸钠氧化"处理方法,通过考查出水的COD降解情况,确定"混凝—氧化"试验的最佳条件,最终使得压裂返排液COD由343.2 mg/L降低至90.7 mg/L,COD去除率达到74.6%,低于当地排放标准(100mg/L)。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了对处理铝材加工含Al3+的酸性废液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Al(OH)3凝胶废渣的应用。含水分约90%、80%左右的Al(OH)3凝胶200g分别与14~16mL、22~24mL95%的工业浓硫酸酸反应,可制得浓度为20%~23%的Al(SO4)3溶液,经稀释可用作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