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城市林荫道中交通污染对道路行人的危害,并为行道树选择和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树种、不同绿荫覆盖率下的林荫道中ρ(NOx)和ρ(SO2)垂直空间分布及其四季变化特征,找出城市林荫道结构与环境效应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林荫道中ρ(NOx)范围为0.08~0.18 mg/m3,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ρ(SO2)范围为0.02~0.04 mg/m3,空气质量为优.②悬铃木行道树对NOx的消减效果较香樟好,香樟对SO2的消减效果较悬铃木好.香樟林荫道的绿荫覆盖率> 90%时对NOx的消减效果最好,在50%~70%时对SO2的消减效果最好;悬铃木林荫道的绿荫覆盖率在50%~70%时对NOx的消减效果最好,在>70%~90%时对SO2的消减效果最好.③香樟和悬铃木林荫道在春、夏两季空气质量优于秋、冬两季.④香樟林荫道中ρ(NOx)随高度增加有增大趋势,而悬铃木林荫道中ρ(NOx)随高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在绿荫覆盖率>70%的香樟林荫道中ρ(SO2)随高度增加有增大趋势,而在悬铃木和香樟绿荫覆盖率 < 70%的林荫道中ρ(SO2)在4 m处较小.⑤行道树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叶面积指数和郁闭度是影响城市林荫道环境效应发挥的重要结构参数.研究显示,林荫道的空间结构对气态污染物NOx和SO2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合理选择树种和修剪模式均有利于提升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大气二氧化硫与植物含硫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苏州市内主要绿化植物(悬铃木、香樟)为实验对象,用过氧化铅长时间暴露法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变化研究了该市内植物叶片含硫量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以及降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悬铃木叶片含硫量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而香樟叶片则不明显。2.植物叶片含硫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作者认为利用悬铃木叶片含硫量来监测大气二氧化硫的污染是可行的。在监测时应考虑降雨量因素。  相似文献   

3.
废弃尾矿库15种植物对重金属Pb、Zn的积累和养分吸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李江川 《环境科学》2012,33(6):2021-2027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重金属积累和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养分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和种植时间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树木不同器官Pb质量浓度高低的总趋势为根〉叶〉茎,部分树种Zn质量浓度表现为叶〉根和茎;在15种参试植物中,加拿大紫荆根系Pb和Zn质量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1 803 mg.kg-1和2 120 mg.kg-1),盐肤木具有最高的茎枝Pb、叶片Pb和Zn质量浓度(分别为280、546和1 507 mg.kg-1),旱柳具有最高的茎枝Zn质量浓度(729 mg.kg-1)和较高的叶片Zn质量浓度(1 153 mg.kg-1).枫香、紫花苜蓿对Pb,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对Zn的转移系数TF值均〉1.植物Pb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0.17,旱柳、盐肤木、紫花苜蓿Zn的BCF值达0.37~0.43.固氮植物体内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火炬树、臭椿对P和夹竹桃对K的吸收积累能力强.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植株体内有重金属质量浓度增加、营养元素含量下降的趋势.盐肤木、旱柳等重金属积累树种及紫穗槐、紫花苜蓿、截叶胡枝子、桤木等固氮植物在铅锌尾矿治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绿地分布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方式,结合遥感技术,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中五类常见的绿地布局形式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CFD技术引入城市热环境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对其进行参数修正,这一思路是可行的;根据典型绿地分布格局的热环境模拟分析,楔状格局具有较好的热环境效应,即该格局在城市中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放射状和条带状的次之;点状格局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果相对较弱,但其速度场内局部漩涡最为明显,在小范围内的降温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可以作为改善局部小气候的手段;环状格局降温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5.
喷淋降温是控制燃煤锅炉烟气温度的有效工艺,该研究针对某热电厂的35 t/h燃煤锅炉进行了喷淋降温的建模和模拟计算。首先针对2种自主产权的喷枪、喷枪的分布方式和喷枪的分布位置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单孔喷枪在Z=3 m处进行分散式分布最为合理。在确定喷淋降温基本参数的基础上,考察了喷淋液滴直径、喷枪用水温度、喷枪水流量对喷淋降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喷枪用水温度对喷淋降温影响不大,但喷淋液滴直径和喷枪水流量对喷淋降温则有较大影响。当液滴直径从0.08 mm增加到0.42 mm,进出口烟气的温差从35.55℃下降到20.44℃。当喷枪流量从0.02 kg/s增加到0.07 kg/s,进出口烟气的温差从12.55℃上升到37.82℃。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绿化对于改善小气候,和减少城市污染的效果,我们于1978年夏季,在杭州市选择工厂、公共场所、街道、公园等处,进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以及各类地区空气含菌量的比较测定。一、绿化降温增湿效果的测定 1.对工厂内绿地与无绿化地区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的比较选择杭州市内绿化较好的杭州织锦厂、杭州炼油厂及杭州茶厂测定,用干湿球温度计,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域4种常用树种滞尘和吸滞重金属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见树种叶片滞尘及吸滞重金属的能力,本研究收集了4种常见绿化树种在多个城市的滞尘及吸滞重金属数据,用数理统计、区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树种叶片在多城市环境滞尘和吸滞重金属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贞、悬铃木和广玉兰的平均滞尘量差异不大,香樟滞尘量略低于其他3树种,但女贞叶片的滞尘潜能最大;女贞、广玉兰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南方城市大于北方城市,悬铃木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北方城市大于南方城市;在季节滞尘上,女贞叶片滞尘量表现为夏季低于秋季,悬铃木、广玉兰和香樟则是夏季高于秋季;多城市树种吸滞重金属分析显示,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量的树种均是香樟,对Pb、Cd、Cu和Zn具有最大吸滞潜能的树种分别是女贞、悬铃木、香樟和香樟;香樟叶片对Pb、Cd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城市比其他3树种更具有应用普适性;女贞叶片对Cu、Zn的吸滞量受地域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比其他3树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对4个旱柳(Sailx matsudana)无性系8,10,18和22号进行了水培试验,研究了96h后旱柳对水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去除和吸收积累能力. 结果表明:旱柳可促进2,4-DCP降解,在96 h内4个旱柳无性系8,10,18和22号对20 mg/L的2,4-DCP去除率分别为56.63%,59.85%,55.17%和56.90%. 将4个旱柳无性系分别曝露在10,20和30 mg/L的2,4-DCP环境中,随着ρ(2,4-DCP)的增大,根系和地上部分中的w(2,4-DCP)增加,且根>茎叶;10号无性系地上部分未检测出2,4-DCP且其根系中的w(2,4-DCP)显著低于其他无性系;22号根系和地上部分的w(2,4-DCP)均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水溶液中ρ(2,4-DCP)小于20 mg/L时,2,4-DCP对旱柳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 不同旱柳无性系对2,4-DCP均具有一定的吸收蓄积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武器装备典型故障环境效应进行统计并分析.方法 以收集到的208个试验故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近10年来武器装备进行环境试验后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以及环境效应的分类、分布及失效原因等,获取武器装备环境试验失效的统计数据.结果 环境效应引起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和机械件的失效上,且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所占比例在所...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常用绿化树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VOCs(植被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PM2.5等大气颗粒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树种BVOCs排放潜力的研究有助于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对天津市城市绿地常见绿化树种BVOCs样品进行采集与鉴定,基于Guenther提出的模型估算了天津市32种常见绿化树种BVOCs的排放量,并对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树、毛白杨、旱柳和绦柳的BVOCs排放量(以C计)最高,分别为2 179.438、2 147.394、2 116.537、2 045.722 g/(株·a).从科属的角度来看,杨柳科植物BVOCs排放量最高,豆科、桑科和松科BVOCs排放量位居其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32种绿化树种的异戊二烯、单萜烯排放潜力进行分类,其中毛白杨、构树、旱柳和绦柳属于高排放异戊二烯的树种;油松和苹果属于高排放单萜烯的树种.从科属水平而言,豆科和杨柳科植物具有较强的异戊二烯排放潜力.松科和部分蔷薇科的乔木具有较强的单萜烯排放潜力.从叶片类型的角度上,阔叶树主要以排放异戊二烯为主,针叶树主要以排放单萜烯为主,且异戊二烯的排放潜力要大于单萜烯的排放潜力.植物OVOCs(其他VOCs)排放潜力与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排放潜力相比显著较弱.天津市外来树种与本地树种BVOCs排放潜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显示,天津市常用绿化树种的单株排放潜力差异明显,因此可优选臭椿、洋白蜡和紫叶李等排放潜力相对较低的树种用作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11.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体内Cu迁移特征的水培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重金属元素Cu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物体内的迁移及形态特征,研究通过水培模拟实验,运用ICP-AES测定了旱柳不同组织中Cu含量,并采用SEM-EDAX技术分析了旱柳不同组织显微结构和Cu存在形态.结果表明:在Cu胁迫下,根、茎、叶中Cu含量随培养液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50μ...  相似文献   

12.
万臣  周丹  薛冰 《地球环境学报》2023,14(4):409-424
稀土开发环境效应是地球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过去30 a以来,全球稀土产量增加了400%,但稀土开发环境效应研究一直缺乏系统综述。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定量分析与定性认知相结合的判读方法,对过去30 a以来稀土开发环境效应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开展讨论,揭示稀土环境效应研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稀土开发环境效应研究文献从2011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但研究团体具有明显地方性且协作程度较低;中文文献侧重于稀土开发的宏观环境问题研究,而外文文献则侧重于微观机理研究;中国是重要的知识创造中心,美国是国际合作网络中心;研究主题主要包含环境效应来源、影响因素、环境后果以及技术方法等。未来需要加强稀土开发环境效应的全过程生命周期研究,提升中国合作中心地位,强化对稀土开发的深度认知和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绿化矿区,净化环境,丰城矿务局决定从吨煤提取0.2元的费用中,每年拿出40多万元用于植树造林,实行专款专用。多年来全局上下坚持开展种花植树活动,到去年止,绿化面积达12651亩,主要树种有杉树、油茶、泡桐、湿地松、梧桐等;另外还种植了萄葡200亩,温州蜜桔50亩。植树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国外对氦矿床的报导颇多,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等各国对氦矿床的成因、找矿方向、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等进行了许多研究。考其对氦矿床兴趣的缘因,是因为氦有许多可贵的性质和广泛的用途,所以引起各国的注意。氦是惰性气体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2,原子量4.003,临界温度—267.9℃,沸点—268.8℃((?)气压),临界压力2.26气压,比重0.1381(相对于空  相似文献   

15.
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绿化树种要因地而异。亚热带地区城镇究竟种什么树好,我们进行了一些树种的筛选。城镇绿化树种,从绿化的环境效应来考虑,应该是遮荫、防尘和减低噪声。但这三种效应不可能同时进行测试,我们就选用减噪作为代表性的观测指标,测定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梧桐枯叶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XRD(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红外图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梧桐叶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对其表面零电荷点(pH pzc)进行了测定,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梧桐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比(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2.5 h.浸渍比增大、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都有利于增加活性炭表面极性;活性炭的极性表面对酚类物质的吸附有重要影响,梧桐叶活性炭对苯酚、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分别达到79.2、93.9和95.8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对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符合Fren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其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  相似文献   

17.
朱健  王平  夹书珊  李猛  雷明婧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876-3886
耐性机理的系统解析对于旱柳在土壤Pb污染控制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旱柳对Pb的耐性机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旱柳对Pb的耐性、富集、转运特征,采用STEM、EDAX、FTIR分析了旱柳对Pb的胁迫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含量(≤600 mg·kg-1)Pb对旱柳生长有促进作用,高含量(≥1000 mg·kg-1)Pb明显抑制旱柳的生长;旱柳对Pb具有很高的耐性,耐性指数TI(%)可达108.32,属Pb高耐性植物;旱柳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富集系数均值可达7.5773,而对Pb的转运能力较弱,转运系数均小于1;低含量Pb胁迫不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也不会促生丙二醛(MDA),而高含量Pb胁迫明显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使MDA大量生成,导致严重的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膜损伤;抗氧化酶(POD、CAT、SOD)及可溶性蛋白能够对低含量Pb胁迫做出积极有效的响应,但无法清除高含量Pb胁迫所产生的毒害;扫描透射电镜(STEM)分析表明,Pb胁迫使根系发黑、萎蔫,茎部破败、堵塞,叶片褶皱、卷曲,破坏气孔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Pb胁迫使导致膜脂过氧化和膜损伤的自由羟基增多,而使对Pb具有络合、螯合作用的连生羟基、巯基、羰基数量减少;能谱(EDAX)分析表明,Pb胁迫抑制了Ca、K的吸收,同时干扰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的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得日趋突出,实施人工增雨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筛选出11项指标,构建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综合指数。运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使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此模型指标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一次人工增雨作业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量化。结果表明,增雨作业后环境效应综合指数为0.542,达到良好状态,与增雨前环境效应综合指数(0.316)相比有明显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增进对人工增雨环境效应的认识,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益评估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中汞的环境行为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汞污染研究的关注,分析归纳了国内外有关煤矿开采与利用活动中汞的环境行为与效应研究.主要结论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煤中汞的形态及含量、燃煤汞释放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而对煤炭燃烧前的环境危害、矿区汞污染特征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研究较缺乏,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着重放在矿区汞的污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环境过程及环境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性、累积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LUCC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把LUCC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以及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单一、以单要素静态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以及动态模拟不够等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