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环境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客观存在物,广义上讲,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的是物。人们常把它称为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象资源,动物及植物资源等。社会环境为人提供的是文化方面的条件,主要指人的交往关系,以及表现、规范、指导人的交往关系的习俗、道德、法律等准则。自然环境使人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环境则为人提供了作为“群”而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条件。是上述两者而不是其中之一保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语 《环境工程》2022,(1):264-265
<正>生态的原意来源于现代生物学,其指的是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可以泛指生物的生长环境或生长习性。概括来说,生态就是对生物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统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70年代前后,人们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环境伦理”“敬畏生命”,人类文化从科学化走向生态化。在音乐教育中,教授一些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聆听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德。尝试构建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与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体系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TheIdeologyofWhichHumanBeinginHarmonywithNatureCaiShouqiu3从“是”中推导出“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认识论刘文认为能否从“是”中推导出“应当”是自然主义生态伦理观所面对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难题。笔者认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推导出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的“应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学的共识,且是当代生态伦理得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愿意、不承认甚至反对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是”推导出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的“应当”,恰恰是传统的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包括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环境伦理原则是有关环境保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伦理要求,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环境伦理原则包括环境平等、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蓝文艺 《环境保护》2007,(5A):37-40
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包括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环境伦理原则是有关环境保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伦理要求,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环境伦理原则包括环境平等、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生态伦理现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关于环境生态伦理最新文献资料(2005-2006年)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关于环境生态伦理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描述,环境生态伦理教育国内研究少,触及实际可行的方案更少,而生态伦理学的萌芽、产生原因和时间各类文献观点基本一致,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应用,基本上属于一家之词。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传统价值观念认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性质,即具有使用价值,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人们历来对于资源环境有无价值的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无价格”;另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有价格”;还有一种认为“有价值有价格”。一般持“无价值”论的理由,一是认为:地球资源无限丰富,人们依靠消耗和使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不需要人们付出劳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自然资源和自然 环境测定价值;二是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但这一观念面对人类受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冲击,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了资源环境价值论,即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这对于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缓解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建立高层次的生态平衡,树立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9.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5):30-31
过去的传统意识,往往就经济论经济,就环境论环境,传统的经济伦理加剧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至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也缺乏与生态的联系,造成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社会和生态是“两张皮”,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经  相似文献   

10.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对当代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的特征与主张应准把握,其将自然原理和人道原理结合起来,由人及物将非人生命体或自然作为人的“伙伴与朋友”。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人长期自认处于世界中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生态状况有关.这里提出了一个文化生态的概念,即文化生态由自然场与社会场交织而成.“自然场”指人在生存与发展所附丽的自然环境,又称地理环境.而对此做出最早概括的是《尚书》中的描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普及生态安全知识,进行环境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和参与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性,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中,蓝色的地球象征着纯净、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以绿叶的形态捧起地球寓意人类要对地球环境细致呵护,维护地球的生态安全。标识表达了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3.
于晴 《环境工程》2022,(5):320-321
<正>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个“德”,指向的是个体所有的社会伦理道德,自然也包括对自然生态伦理的遵循;这个“人”,应当是多方面发展的人,既拥有丰富专业的理论素养,也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行为能力,自然也包含生态文明理论素养和出色的环境行为能力。面对愈发突出的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发展战略合作治理的重要认知基础。自然,在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科学高效的环境生态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生态环境教育究竟该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道德源于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是环境科学与伦理学结合形成的。环境伦理学是调节人与环境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学说。它的基本宗旨是,从尊重爱护生态环境出发,把环境伦理原则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使经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法制建设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既包括了自然环境,也包括了人工环境。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引起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等等各有关方面之间的矛盾,造成公私财物的损失或公民正当权益的损害,而且因致害者与受害者认识的不一引起纠纷和诉讼。为此,必须运用法律措施和法律制裁,才能有效地保护国家、企业的利益和公民的正当权益,巩固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6.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一“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并非是人与自然问直接的伦理关系,而是指以自然环境中介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环境伦理是对传统伦理的拓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上海市卫生局、《健康报》社等联合发起的全国“健康道德”学术讨沦会,于1990年3月7日至10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这是一次就人类的健康问题进行多学科、多系统、多方位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确定“健康道德”的概念、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健康道德”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与人群卫生保健的关系。会议认为,“健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核心是包括卫生系统在内的一切部门的共同责任,所有部门都应当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具体体现,与"生态野蛮"相对立,与我国现实发展相呼应,与内在需要息息相关,能够纠正无节制的欲望与错误的发展路径,避免人们陷入生存危机,促使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绿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推进者,高校思想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20.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创造文明历史的同时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史,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