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即时发布信息的公共设施,都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007年7月14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在介绍<北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时说,北京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七八月份,纵观神州大地,处处热浪滚滚。许多地方的气象部门都发布了高温预警信号。作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一种,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其中,橙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红色预警信号的  相似文献   

3.
邹琳  彭子舟  邹武杰 《灾害学》2007,22(2):137-140
在概括媒体报道“气象灾害”的基础上,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对日本电视台的自然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机制进行了评述,从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及电视传播机制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21,(3)
为了提高预警信号发布的速度,节约人工操作选取预警传播手段的时间,提升信息发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一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根据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综合致灾强度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研究了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评估所对应的评价指标与各种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警传播效能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将自然灾害灾种的综合致灾强度指数分级与传播手段效能进行适配,为预警信号在发布系统中的发布排序提供依据,进而为预警类型自动适配传播手段提出了客观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作混合扫描面,调整Z-I关系和自动站雨量校准等方法对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降水进行了优化,使雷达估测降水误差明显减小。运用交叉相关法、降水算法对雷达反射率因子进行计算,得到了未来1~2 h的定量预测降水。按照暴雨预警信号标准,将估测降水与预测降水累加,可及时获得暴雨预警信号信息,自动生成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分布图,对达到预警信号标准的站点及时通过手机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提示信息。结合多层次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集自动站资料查询、雷达降水监测、临近预测、暴雨预警功能为一体的桂林雷达定量降水监测预警平台,为有效监测预警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洪涝等气象灾害提供了客观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9,(4)
假如当人流集中在浦东参观世博会时,却突然下起一场局地性极强的暴雨,如此场景显然会十分尴尬——今后这一烦恼将不再存在。上海市气象部门正着手针对浦东地区制作发布局地预警信号,配合全市性的天气预报,将使世博会园区的天气变化不再有"盲点"。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9,(2):44-44
“市食药监局、市气象局今天发布红色预警信号,未来三天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提醒广大市民,生、熟食品应分开放置……”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申城市民有望在天气预报上定期看到类似提醒。据悉,上海将在全国率先建立细菌性食物中毒天气预警(预报)系统,根据天气变化有针对性地预防食物中毒。该系统将从2009年4月份起试运行,世博会期间有望正式向公众发布。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8-2020年汛期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统计分析,暴雨预警事件占到全年气象灾害预警事件的21.3%。摸清事件关系,构建事件图谱,分析事件动态变化,实现事件影响的智能推理,可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传统的事件模型大多以事件之间关系为切入点,难以全面的表示暴雨灾害的事件要素及其内部联系。该文以通用事件表示模型(SEM)为基础,结合暴雨的特点改造 “5W1H”事件分析法为“4W2H”,并结合知识图谱设计了结构层、要素层、数据层三层结构的图谱模型,从事件梳理分析和事件要素关系构建的角度对暴雨预警事件进行建模,构建了集暴雨灾情-降雨实况-暴雨预警发布相结合的暴雨预警事件图谱模型。以暴雨实况、灾情和暴雨预警信号数据为驱动,实现了在暴雨预警事件服务中的推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测预警等级风险评估与分区分级发布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震预测预警的思路和要达到的减灾目的出发,提出了发布预测预警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给出了地震预测预警等级的划分。结合我国地震预报、震灾预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预测预警等级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分区分级发布方案。以地震实例对风险评估、分区分级发布方案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0.
升高2℃是气候变暖的危险门槛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0多个国家的代表想方设法为深深陷入困境的谈判取得进展做出努力时,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最近在德国波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和二氧化碳一样,黑碳(煤烟)和低空臭氧(烟雾)能加剧气候变暖。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增暖对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全球科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的大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初步研究了全球变暖对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加倍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暴雨频度和洪涝风险增加,西北干旱趋势仍将延续;森林火灾、台风、滑坡与泥石泫灾害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增加,范围扩大。同时,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丽 《灾害学》2004,19(2):87-91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二战以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和社会的现代化,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重.为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共同开展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析了从1981年到1999年欧洲、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气象卫星数据。结果发现,北半球在过去20年中绿色植被覆盖密度有显著的上升。但科学家说这一现象并不表明地球环境有所改善,因为这有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北纬40度,即纽约、马德里和北京所处纬度的植物自1981年以来越来越茂密了,但植被面积并没有扩大,只是现有植被变得更加密集。从中欧到西伯利亚,60%以上的植物生长区在过去20年中变得更加繁茂。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暴雨、洪水已使全国27个省区市受灾,南方强降雨带一直持续,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0多天发布暴雨预警,这是自2007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预警时间最长的一次,可见今夏洪水的猛烈程度。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6月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总体偏涝。今年6月以来,我国到底下了多大的雨?今年暴雨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暴雨强度强的特点。自6月1日以来,我国多地降水量都已经突破了历史极值。  相似文献   

15.
江义 《防灾博览》2005,(4):36-36
高原气候“变湿变暖”、冰川继续退缩、冻土“松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青藏高原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地震灾害危机的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4,他引:10  
朱煌武 《灾害学》2004,19(1):76-80
借鉴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如何加快构建突发性地震灾害危机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理、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管理机制,并提出了建立地震灾害预警等级及其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信息发布措施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吴建 《防灾博览》2014,(4):56-57
2014年1月6日,杭州的AQI依然持续停留在200+的重度污染状态,大气重污染Ⅲ级预警也仍在持续中。包括杭州市环保局在内的各个相关部门也对首个大气重污染Ⅲ级预警中市民仍存在的疑问进行了解答。1月5日上午9点半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最快时间内发布了首个预警信息,可以说是一次紧急应对发布,也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次尝试。"预案中并没有规定发布预警的时间,具体方案又还在细化中,所以对于我们还是一种探索。"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文摘     
《民防苑》2014,(1)
正环保部:各地及时发布雾霾监测信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针对部分地区在面对严重空气污染时,发布预警应急信息不及时的情况,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出现空气重污染状况,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报送信息,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台风2014年1月15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务工处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当日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也披露了新制定的《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通知和预案都明确了极端天气红色预警将成学校停课的"发令枪"。今后遇到极端灾害性天气时,只要当日22:00前发布红色预警且22:00维持,或22:00~次日6:00发过红色预警,中小学校及幼托机构次日均全天停课。职工因气象灾害和空气污染红色预警造成误工的,用人单位不得作迟到、缺勤处理,不得扣减工资福利。适用该通知和预案的红色预警包括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红色预警和空气污染红色预警。那么这些极端天气红色预警的图标与标准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郭可 《防灾博览》2002,(4):33-33
南极在急剧碎裂。在短短一个月内不仅一巨大的陆架冰碎裂,而且还有一个庞大的冰山从南极大陆分离。 据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报道,在美国以南的拉森B陆架冰分裂出一块面积达3250平方公里、厚度达200米的冰层。卫星照片显示,分裂的冰层面积相当于德国萨尔州大小,现已裂变为上千块,在海洋中形成了漂浮的冰山。 虽然分裂的冰层重达7200亿吨,但科学家相信海平面并不会因此而上升,因为这一由冰川供给的陆架冰在此之前就已经在海上游动。 虽然陆架冰的分离对海平面没有影响,但是研究者还是对南极的状况表示担忧。科学家们认为,最关键的是罗斯和罗尼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