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背诵优秀古诗文的具体要求,并推荐了小学生必背的七十首古诗。这些古诗的选目从汉代到清末,题材广泛,内容精当。所选皆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短小精悍的名篇,其知识点和难度适用于少儿的认知和文化接受水平。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目的古诗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5):132-136
《指南后录》是文天祥从广州到大都过程中创作的一部诗集。集中记录了文天祥所走的水陆交通路线,包括赣江、长江及大运河周边的沿线城市,较好地反映了路途中的交通状况、城市风貌和诸多交通现象。通过对诗歌中交通细节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天祥的思想和内心,以及行途中诗歌风格和情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俞颂华从主编《学灯》到担任《新社会》主编这一段时期的编辑活动,分析了其编辑思想,并探讨其编辑思想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杂志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产物,耕耘四十载,以其权威性、思想性、教育性和持久性成为国内历史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环境科普期刊之一,功德无量,可喜可贺!作为有幸担任广东环境文化节环保诗歌大赛的特邀策划和评委,我感受到广东环保人高尚的情怀。我觉得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和《环境》杂志是全国少有的将环境教育与诗歌文化创作进行双向融合、彼此借力的试验者、先行者,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1900—1949年,刘宋诗歌的研究在文献资料整理与学术评论等方面都出现了代表性的论著,如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陆侃如和冯沅君的《中国诗史》、吴丕绩的《鲍照年谱》等,这些经典之作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后的1949—1978年,刘宋诗歌的研究展现出了新的气象,王瑶的《中古文学史论》、张芝的《陶渊明传论》、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论丛》、郝丙衡的《谢灵运年谱》等论著探讨精微,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6.
批评家们普遍将英国18世纪定义为一个"情感的时代",考察18世纪晚期情感的书写流传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关系,尤其是将华兹华斯的诗歌写作生涯和18世纪末期女性通俗写作放到一起讨论,可以开启一个从近代文本文化形成重新看待书写、阅读、情感和性别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华兹华斯的《见威廉姆斯小姐为伤痛故事啜泣而作之十四行诗》(1787)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表现情感,把丰富的口语性、听觉性、视觉性以及书写和阅读行为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18世纪末期近代文学生成的政治经济学图景。性别化了的情感书写是18世纪晚期英国近代文本文化形成的必要部分,从中能够看到文本化与阅读、观看和书写等媒介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情感在这些关系里的消费如何促成了近代文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汪国真:中国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他的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当"诗歌热"退潮之后,汪国真转入了书法绘画领域,2001年开始涉足音乐,主要从事诗歌的作曲。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9,(1)
<正>自2012年开始,《环境》编辑部已经连续7年成功举办"广东环境文化节"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千余场,参与人群数十万,为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绿色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一届1举办"环保诗歌大赛""环保漫画大赛""环保歌曲创作大赛"等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1978年,随着"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口号声渐渐远去,神州大地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环境》也在这一年应运而生。那时的我,刚高中毕业,是一个懵懂少年,还未认识《环境》,对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环境文化等的认知几乎是一片空白。1991年,我从一名中学教师转行到环保部门工作,有幸邂逅《环境》。这本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去表达环境知识、环境问题和环境文化,让  相似文献   

10.
电影《转山》是传播西藏文化的优秀作品,本文从影视传播的文化符号入手,结合影视传播学、电影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转山》中的西藏文化符号,解读其编码和解码过程,探讨《转山》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诗仙",也自称是"酒中仙",他一生钟爱喝酒,也写下了不计其数的与酒有关的诗歌,《将进酒》即其代表作。本文试图从李白的经历,中国文人历来饮酒的雅习,将进酒的源头及演变,李白《将进酒》的写作背景这几方面,解读、品味这首不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5):115-120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从创作到出版,再到改编成电影,横跨"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不同文学史时期。契合与分裂构成了《青春万岁》从小说到电影之不同艺术形态转换的基本特征。小说《青春万岁》的改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内涵,具有文学史的"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位诗歌上的禁欲主义者。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是因为特朗斯特罗姆从上个世纪九零年代中风后,诗歌写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更具象征意味的沉默的言辞;从隐喻意义上来说,诗人的失语可以看作整个时代的写作语境中,诗歌写作已经逐渐被逼迫到了狭路相逢岌岌可危的境遇。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一种语言其本质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可以说学习英语,其本质是在学习英语文化,即西方文化。《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圣经》经常被标注为西方之书,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支柱。本文主要从《圣经》对英语文化的影响,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英语人名、英语典故、英语习语、英语格言的影响,说明《圣经》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起着莫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古典诗歌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研究、讨论的热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成果,我们有责任将之传承下去,而课堂教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传统的诗歌教学,通常以"介绍背景——文本解读——讲解艺术特色——归纳主旨"的线性模式进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在理解和感受层面缺乏自我认知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古典诗歌的学习和兴趣。因此,对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十分必要。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让学生从诗歌中找意  相似文献   

16.
央视《新闻联播》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的象征,主持人语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新闻联播》中的作用是什么,主持人语言的仪式化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本文从国家形象、语言形象以及语言文化形象的传播与维护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笠 《环境》2010,(12):16-19
<正>从《泰坦尼克号》到《盗墓空间》,全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从银幕到环保布道者,他证明了自己是个染绿好莱坞的行动派。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系统每况愈下,许多物种不断灭绝,令生态学家们十分担心。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到1972年出版的《生存的蓝图》;从斯德哥尔摩的环境会议到1980年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从布伦特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1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环境高峰会议;从1991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千年环境评估与斯特恩报告等重要文件,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家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正>从《春》的繁花嫩草、如烟似梦的春风、春雨,到《雪》中江南雪的柔情、朔方雪的坚强;从《小石潭记》的幽静凄清,到《岳阳楼记》的大气磅礴;从《绿色蝈蝈》的娇小柔弱,到《斑羚飞渡》的从容舍身;从《乡愁》的绵绵情思,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深情呼唤,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美的信息的载体,不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都有着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个美好的境界,通过文章的词藻美、结构美、理趣美和人性美,让他们获得审美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所翻阅的书中,"爱情"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名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爱情潜伏于每个角落或是浅吟低唱,或是辗转别离。爱情之于女人,犹如缠绕蔓生的藤,生生将其束缚,而女人,却自甘且心安。《一个女人的史诗》系著名作家严歌苓所作,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田苏菲从16岁到66岁漫长的爱情故事。本文旨在从严歌苓的此部小说中探究爱情的弥久魅力。一、田苏菲:从最初的心动到一生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