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墨生产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使人体发生头痛、疲倦、目眩、贫血、肝脏伤害等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谨慎处理。 从事有机溶剂作业时,须注意:有机溶剂的容器,不论是否在使用中或不使用,都应随手盖紧;作业场所只可以存放当天所需要使用的有机溶剂;尽可能在上风位置工作,以避免吸入有机溶剂之蒸气:尽可能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京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防护隔离罩、水平吹吸代替上吸式抽排风装置等方式,降低了企业工人作业环境中甲苯、环己酮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提高了企业职业卫生水平。眩晕、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昏迷、惊厥、麻痹、刺激皮肤黏膜、损害肝脏、肾脏、造血系统、生殖系统……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皮肤及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2008年开始,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代工厂纷纷出现"正己烷"中毒事件,将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3.
正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接触到皮肤,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不包括火焰伤、水烫伤和冻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原因化学烧伤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1.温度。引起皮肤烧伤的最低温度为44℃,温度一时间曲线在45~50℃之间呈线形,而在51℃以上呈渐进性,在70℃暴露1秒钟即可引起跨表皮坏死。  相似文献   

4.
有机溶剂广泛地被用于工业生产,特别是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业。但长期接触有机溶剂会给员工造成致命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氯丙烯中毒     
氯丙烯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有辛辣味、易于挥发的液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四氯化碳、甲醇、汽油等。熔点为一134.5℃,沸点为 44.5℃。由于氯丙烯易于挥发,产生的气体可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尚未见到严重的急性氯丙烯中毒病例。 高浓度的氯丙烯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 人对氯丙烯的嗅觉阈为 78毫克/立方米。当其浓度达到156毫克/立方米以上,或氯丙稀液体溅人眼内时,眼部可出现流泪、疼痛等严重的刺激症状。当其浓度达到783毫克/立方米时,接触者自觉咽喉干燥、鼻子…  相似文献   

6.
长期接触苯类有机溶剂的工人,由于苯的作用,双手皮肤会引起干燥、瘙痒、红斑和疱疹,甚至出现脂脱性皮炎或湿疹。上海徐行化工厂生产的防苯耐油手套,可以预防上述病变和苯中毒。 该手套是采用新型橡胶体聚氨脂甲酸脂塑料浸塑而成,它不仅能防苯类溶剂,而且还耐多种油类、漆类和有机溶剂,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能。手套的质地柔软,手型合理,戴用舒适,规格有八寸、八寸半、九寸三种。一种防苯耐油手套@史亦仁  相似文献   

7.
三苯(即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和正己烷作为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喷涂作业及清洗物件表面的油污。因此,人们接触有机溶剂的机会较多。近年来,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事故非常严重。例如,某特区市1993年至1996年发生有机溶剂职业中毒28人,其中死亡10人;某外资企业1996年  相似文献   

8.
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经常接触各种有害的理化或生物因素而引起的皮肤病变,可称之为职业性皮肤病。据统计,职业性皮肤病约占各种职业性伤害的50%-60%。然而,究竟有哪些因素可引起职业性皮肤呢?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约有1.5万余种,如强酸、强检、金属盐类、有机溶剂(苯、汽油。松节油……)等,均可造成对皮肤的损害。二、物理性因素工作中长期受到粉尘、机械性损伤、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皮肤的病变。三、生物性因素有些树木或植物的浆汁、花粉具有刺激和致敏性的作用,从而导致皮肤发生病理性的改变。引起职业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警惕!!职业性神经或精神异常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某些工种接触化学物质原料的机会越来越多,受其损害者也相应增加。据国际职业安全及健康研究所报告,被认为对神经损害的化学品已超过850种,最常见的达60种之多。如有机溶剂、农药、铅、锰、锌、一氧化碳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10.
四氯化碳中毒 四氯化碳又叫四氯甲烷.是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微甜气味,不燃烧,易挥发,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遇火或烧红的物体时,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工业用的四氯化碳不纯,含有硫化碳、硫化氢、盐酸、光气、有机氯化合物和硫化物。 四氯化碳蒸气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蒸气和液体均可经皮肤吸收侵入人体。口服四氯化碳液体胃内吸收较少,主要在小肠吸收。因此,在接触四氯化碳时,要防止它从呼吸道、皮肤、口腔进入人体,特别要防止从呼吸道和皮肤的进入。 四氯化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肝…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2011,(2):47-47
手脚干裂,在医学上称之为“手足皲裂”,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人体皮肤上有许多皮脂腺,经常分泌油脂,保持皮肤滋润、光滑、柔嫩,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弹性。而手掌、脚掌处却没有皮脂腺,不能分泌油脂,皮肤缺乏脂肪的滋润,手掌、脚掌的角质层(皮肤最表面的一层)又较厚,缺乏弹性,因而很容易干燥、粗糙、裂口。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皮肤老...  相似文献   

12.
接触性皮炎 在工业化的今日,皮肤是人体最易遭受损伤的器官。在诸多皮肤职业病的发病原因中,接触化学物质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皮肤接触化学物质后所发生的炎症性改变,统称接触性皮炎。因发病机理的不同,接触性皮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致敏途径引起的皮炎,称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如镍皮炎、铬皮炎、丙酮皮炎等;另一类是通过非致敏途径直接作用于皮肤产生的皮炎,称毒性皮炎。一般情况下,过敏性皮炎仅发生在同一接触工种的少数人中,但是某些强致敏物如中国漆、对苯二胺等,常可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引起毒性皮炎的化学物质被皮肤接触后,通常无例…  相似文献   

13.
孙燕 《安全》2009,30(8):50-52
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清洗、去油污、稀释和提取剂;许多溶剂也用作原料以制备其他化学产品。有机溶剂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同类者毒性相似。  相似文献   

14.
各种油漆大体上都含有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推进,制漆行业在防护措施上虽然有改进,但难免有泄漏气雾散发在作业空间。作业女工长期在低浓度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制漆环境下工作,同样会受到影响,多见情绪低落、嗜睡、乏力、腹痛、胃纳差,月经异常率明显高于非接触组。这是因为苯系混合物等有机溶剂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文献多次报道:在孕早期接触苯、甲苯女工的子代出现畸形和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这是因为本系混合物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而危害子代。所以…  相似文献   

15.
手脚干裂,在医学上称之为"手足皲裂",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职业司机,由于经常出车在外,手脚干裂现象极其严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皮肤上有许多皮脂腺,经常分泌油脂,保持皮肤滋润、光滑、柔嫩,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弹性。而手掌、脚掌处却没有皮脂腺,不能分泌油脂,皮肤缺乏脂肪的滋润,手掌、脚掌的角质层较厚,缺乏弹性,因而很容易干燥、粗糙、裂口。除了上面这些生理上的原因外,手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厂工人在使用大 漆时,一些人的皮肤出 现过敏红肿,十分瘙痒 难受。请问采取什么措 施可以预防大漆皮炎。 青岛国棉四厂设备科 青岛国棉四厂设备科: 大漆是从漆树上割 取的一种乳白色天然树 脂,接触空气后氧化变 黑。未加工的大漆生漆 中,含有60~80%的漆 酚,这种漆酚对人体有 高度致敏作用,并有一 定的刺激性。生产加工和使用大漆的人员,往往因此而发生大漆皮炎。 大漆皮炎一般发生在新工人,发病率可占接触者的90%以上。接触人员经反复多次发病以后,皮肤过敏反应的程度会逐渐减轻,连续接触半年左右,则很少再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了…  相似文献   

17.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联苯胺属多环芳香胺,用于制造偶氮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的合成,还可用于有机化学合成及橡胶工业,医学上也用来作临床检验的试剂。染料工、橡胶工和纺织品印染工人接触的机会最多。 联苯胺可经呼吸道、胃肠道、皮肤进入人体。由于联苯胺单或双盐酸盐不能蒸发,皮肤接触就成了吸收的主要途径。在工业生产中往往易忽视皮肤吸收的问题,由此而造成更多的危害。 联苯胺进入人体,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但作用较微弱。联苯胺粉尘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可致接触性皮炎。长期接触联苯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临床出现血尿,尿检查可见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沸点在零下33℃比空气轻的气体,极易气化成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扩散。液氨极易与水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人一旦接触到氨气,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会被灼伤,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9.
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化学式是C2H4O,别名氧化乙烷烯、1,2-环氧乙烷、恶烷。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增效剂及高能原料或用作熏蒸杀虫及杀菌剂。因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作医疗器械消毒剂。
  环氧乙烷室温下为无色气体,10.7℃以下为无色液体,微甜,环境中浓度在500ppm(1ppm=1×10-6)以上时有香味,分子量44.1。常温下可挥发为液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一种易燃易爆反应活跃的气体。环氧乙烷是一种渗透力很强的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被快速吸收,亦能直接接触皮肤后被快速吸收。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性皮肤病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因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和趾甲)病变的一类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在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明确规定为10大类职业病中的一类。由于皮肤包围着整个人体,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到人体的时候,首先是皮肤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