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牛津大学皇家肿瘤基金会肿瘤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肿留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九十年代共有2100万人死亡。不幸的是,这个数字还处于上升状态。 发达国家妇女吸烟有关疾病的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目前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妇女有50万人。但吸烟妇女中青年人占很大比例。这些青年人步入中年后,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将达到100万人。在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50万妇女中,美国占一半。  相似文献   

2.
元月24日 ,卫生部召开职业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 ,会上通报了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状况和去年职业卫生监察所开展的重点工作。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及有关专家和在京80余家新闻单位出席了座谈会。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 ,全国现有尘肺病人累计达到55万人 ,其中已死亡近13万人 ,现患病人42万 ,新发尘肺病人仍以每年1 5万~2万例的速度增长。另据卫生部历年卫生监督报表的不完全统计 ,全国每年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数千人 ,死亡数百人。1999年急性中毒事故比1998年增加了13 % ,中毒人数增加了47 % ,中毒死亡人数增加了68 …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据估计,中国有3.5亿吸烟者,每年消耗1.7万亿支香烟。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到本世纪中叶,累计将有一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据估计,中国有3.5亿吸烟者,每年消耗1.7万亿支香烟.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到本世纪中叶,累计将有一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一、人口暴增与人体健康恶化。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到2100年将翻一番。在发达国家,由于饮食、吸烟等因素,循环系统疾病占死亡人数的1/4,其中癌症占1/5。在发展中国家,多数疾病与饮用水不洁和卫生条件差有关,主要患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二、人类居住条件差。1800年,全世界只有5000万人(占总人口5%)住在城市;到1985年,竟达20亿(占总人口42%);到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职业卫生现状当前,中国的职业危害形势十分严峻。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已经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尘肺病人累计达55万人,其中已死亡近13万人。目前,新发尘肺病人仍以每年1.5—2万例的速度增长。另据卫生部历年卫生监督报表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数千人,死亡数百人。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更为突出。由于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使原来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  相似文献   

7.
消息树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和伤亡出现十年来首次下降 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新闻通报,2003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104372人,受伤494174人,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同比去年分别下降13.7%、4.6%、12.1%和上升1.4%。在去年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驾驶员增长1130万人的情况下,事故起数和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降。其中事故起数减少105630起,死亡数减少5009人,受伤数减少67900人。万车死亡率从13.7%下降为  相似文献   

8.
全球职业安全卫生形势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每年与工作相关的事故和疾病造成的死亡约为220万例。尽管此类伤害和疾病的年发生率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正在缓慢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却在上升。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说:慢性呼吸疾病已经在我国十大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慢性呼吸疾病的产生,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钟南山说,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7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每万人当中因感染慢性呼吸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0人至50人。仅仅在2005年,我国因该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就达到了140万,几乎占全球因该病死亡人数的1/3。钟南山介绍,吸烟是导致感染此病的最主要因素。现在中国15岁以上的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5.5%,其中男性高达63%;而且中国50%以上的不吸…  相似文献   

10.
许厚德 《安全》2001,22(3):41-42
1 灾害事故的严重威胁 在我国,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破坏愈来愈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了5倍。在1990~1998年的9年中,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人民1533亿人民币,相当于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每年的灾害损失,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1/4以上。其它事故伤亡破坏也十分严重。1998年全国工矿企业、交通、民航、铁路、船舶及火灾事故,造成了近10.4万人死亡。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占首位,死亡约78067人,第2位是矿山事故,死亡约9221人。因火灾死亡2389人。灾害事故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世界第一”和“价格第一” 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162.8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每年新增的电梯数在30万台以上,占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国内好几个城市在用电梯数量超过10万台,上海甚至超过纽约,成为全世界电梯最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也是我国无烟日。全球禁烟呼声日益高涨,禁止吸烟不再是个人的事,它已成为有关人类健康,保障家庭、社会安全的大问题。我国“烟民”为数众多,禁烟对我国来说仍是任重道远。  全世界有几亿“烟民”,其中我国“烟民”为3.2亿。中国是世界上生产、销售、进口卷烟第一大国,世界吸烟人数每年下降1%,而我国则上升2%。  中国的烟草销费市场约占世界35%,亚洲的卷烟消费为世界之最,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而其中2/3又为中国“烟民”所消费,人年均吸烟80盒之多,中国是世界第一吸烟大国。  称吸烟…  相似文献   

13.
环球博览     
表1 2002年度全世界与生产有关的职业死亡统计世界与生产有关的职业死亡人数近万人,其中因罹患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类型的职业疾病死亡160万人,事故死亡35.5万人。该统计数据还不包含路途伤害。在各类职业性疾病中,因工作条件恶劣导致的恶性肿瘤成为职业人群死亡的第一大杀手,每年因此死亡占职业死亡总数的32%。对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进行区域分布的分析发现,亚洲和非洲是两个事故高发区。其中,中国和印度成为两个事故大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安监三司 赵瑞华编译)经济人口死亡总人数其中:与生产有关的职业疾病死亡人数(保守统计) …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告诫人们:“大约到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原因大致相同——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 众所周知,生活方式疾病主要是由不良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吸烟及减少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目前,在发达国家中,每天都有许多人死于心脏病、中风、癌  相似文献   

15.
《现代职业安全》2011,(6):98-99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高达1 30万,受伤人数高达5 000万。如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20年每年道路交通致死人数将达到1 90万。而9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直接经济损失1 000亿美元。预计到201 5年,  相似文献   

16.
造成损失竟占到GDP的6% 中国的GDP连续多年平均保持了8%的高位增长,却鲜有人知道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这些问题每年夺去了20万人的宝贵生命。 交通事故使11万人丧生  相似文献   

17.
1前言职业安全与健康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课题。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6,000万人患上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有33,700万起与工作有关的导致死亡和非死亡的事故发生。也就是说,全世界每年有约数百万人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导致死亡,一年的每一天里有数千个职工死于与工作有关的事故和疾  相似文献   

18.
特快专递     
伤害死亡每年70万据了解,我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伤害,占死亡总数的11%,死亡率高于心血管疾病,居第四位,而且估计每年有2000万人因伤害需要急诊和入院治疗。 专家介绍,伤害是青少年的第一二位死因。伤害死亡的前三位原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淹死。 据估计,我国每年有22万人自杀身亡,15-34岁和60岁以上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我国车祸死亡率平均以每年 10%的速度上升,目前,我国车祸死亡人数的每万辆车死亡率居世界首位。溺水是1-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 专家们建议将伤害纳入到疾病控制工作中,这样每年估计…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化学工业最先进的发达国家之一。目前化学品有10万多种,常用的化学品就有8万多种,其中有害化学品有5千多种,影响环境的有近千种,有100多种是致癌物质。化学品的生产每年以较高速度增长,因化学品职业危害引起的损失、赔偿和补助,每年达数10亿马克。  相似文献   

20.
"世界第一"和"价格第一" 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162.8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每年新增的电梯数在30万台以上,占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