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液闪法监测昆明大气中氚浓度刁仁平(云南省环境放射性监督管理所昆明650034)从辐射防护角度看,氚( ̄3H)是造成人体内照射的一种主要放射性核素。它可以被人们食入和吸入体内而造成对人体的内照射。因此,除对水体中的氚作监测外,对大气中的氚进行监测也是需...  相似文献   

2.
摘要氚(^3H)为一种重要的放射性毒素。经氚水(HTO)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照射后,莱哈衣藻细胞分裂率k值下降。HTO剂量越高,k值越小,在一定范围内照射时间越长,处理组的k值与对照组的k值相差越大。k值的变化与辐射剂量、辐射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了本所老点核退役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接触氚工作人员的尿样几十个 ,氚浓度在 1 0 2 ~ 1 0 5 Bq/L ,最大氚浓度为 2 7× 1 0 5 Bq/L ,折合剂量当量约为 0 1 9mSv。短期观测 2 3名人体氚半排期 ,其范围为 5 5~ 1 4 8d ,中期观测 5名人体氚半排期 ,其范围为 7 6~ 9 4d。 2 8名人员半排期不仅与理论值 1 0d接近 ,而且与国内外的观测值十分符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氚水)在茶树-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两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并应用具有相互交换的双库室开系统模型确定了茶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HTO,不仅在系统积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扩散;HTO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于茶树中,以吸湿性水氚和结晶水氚存在于土壤,其中自由水氚(或吸湿性不氚)远大于结合态氚(或结晶水氚);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茶树植株中的总氚比活度Ct(t)=314.09(e^-0.0569t-e^-0.3777t),土壤中的总氚比活度Cs(t)=136.73e^-0.3777t 112.22e^-0.0569t。  相似文献   

5.
氚水在模拟海水生态系统中的积累、迁移和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氚水在模拟海水生态系统中的积累、迁移等特性。试验期间,海水中氚的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底质对吸湿性水氚的积累呈递增趋势,而对结晶水氚没有明显的积累。自由水氚是氚水在缢蛏和中华乌塘鳢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结合态氚在这两种海洋生物中的含量均很低。缢蛏和中华乌塘鳢对氚水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说明它们对氚水都没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6.
对进入水稻田中的氚水在连作晚稻阶段的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滞留于早稻田中的氚水继续为晚稻摄取;与早稻情况一样,氚水中的氚仍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氚形式滞留在晚稻田各分室中,晚稻田水中和土肿的氚浓度均随时间单调地减少;晚稻地上部及根中的自由水氚及结合态氚浓度在采样期间也基本上随时间降低。  相似文献   

7.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的消长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引入田水氚水,不仅在系统各隔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也向系统外迅速地散逸,氚水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下水稻和土壤中,水稻地上部中自由水氚浓度开始增大,至第8天达最大值后便下降,而结合态氚基本上呈增中趋势,稻根中氚浓度低下地上部,表层土中二种形态氚随时间的变化与水稻植株中情况类似。  相似文献   

8.
X591200601479海洋贝类对HTO的吸收和结合态氚的形成动态/史建君(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26(4).-177~180环图X-5为了探明HTO(氘水)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5种海洋贝类对HTO的吸收和贝类组织中结合态氚的形成动态。结果显示;贝类组织中的氚以自由水氚(HTO)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以自由水氚为主,其量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97.4%以上,结合态氚的含量很低,仅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0.4%~2.6%。海洋贝类对自由水氚的吸收速度非常快,仅2h有3种贝类(青蛤、紫贻贝和焦河蓝蛤)已达最…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氚水开放性操作场所和氚标记化合物通氚实验时,周围环境空气中氚浓度的变化以及对操作人员尿氚和呼出气氚的影响。说明这些操作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氚贡献是明显的,同时说明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氚的扩散,从而降低环境空气的氚浓度,并减少操作人员的氚摄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HTO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5种海洋贝类对HTO的吸收和贝类组织中结合态氚的形成动态.结果显示:贝类组织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即HTO)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以自由水氚为主,其量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97.4%以上,结合态氚的含量很低,仅占贝类中总氚比活度的0.4%~2.6%.海洋贝类对自由水氚的吸收速度非常快,仅2h有3种贝类(青蛤、紫贻贝和焦河蓝蛤)已达最大值.结合态氚的形成和积累随时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富集系数(CF)值分析表明,海洋贝类对HTO没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近年来,电磁辐射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无线电广播、微波通信、雷达探测等都会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射频辐射污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随其波长的缩短而递增。微波比中短波对人体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微波已成为可危及人体健康的一种因素。微波这一新技术在国防、工农业生产、科研和通信等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微波通信的迅速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比其他微波辐射装置更为广泛。人们对于在微波站的外环境是否可能受到微波辐射的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在多大范围内危及人体健康,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在调查研究和一些必要论证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氚是氢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不仅是重要的热核燃料;而且也是用途广泛的同位素示踪剂。天然氚是大气上层宇宙射线高能粒子与氧、氮作用生成的。氚原子通过光化学反应或交换反应变成氚标记水分子,与雨水一起降落到陆地、海洋。由于水的循环和转移,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氚。热核试验以前,天然水中氚的浓度一般是很低的,通  相似文献   

13.
<正> 同位素可在钻探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开采石油时,为了保持油层压力,通常要往油层内注水。钻探人员自然希望了解水在地层内的扩散情况。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最能提供信息的是示踪法,即往注水井内压入含有示踪氚的水。从石油钻井中取出乳浊液样品,把其中的油与水分离,然后根据水中氚的辐射确定出氚的含量,研究者就可了解到水在油层中的扩散情况。目前,在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罗玛什金油田,已有三台同位素分析仪用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地质领域,同位素也大有用武之地,它们能准确地测出岩石中有无所需要的矿产资源。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言氚(~3H)是地球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能量为18KeV的低能β射射线,半衰期为12.35年。氚在环境中主要以水分子形式存在。在大气降水中的环境氚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大气层上层宇宙射线形成的中子和氮原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氚,~(14)N n→~3H ~(12)C。大气降水中宇宙成因氚浓度据估计介于5—20TU之间,视地理位置而定。二是来源于1952年以来的人工氚,主要是来自热核爆炸。1963年达到高峰,在北半球氚浓度达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氚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氚形成的动态过程,并探讨了结合态氚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或水)中的氚水通过作物根系吸收进入作物体内,并在作物各部位形成结合态氚;作物体中结合态氚的比活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作物籽粒中的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约为2~3Bq/g,玉米籽和稻谷中结合态氚的比活度高于其余部位,而大豆籽则与其他部位相当.对3种作物中结合态氚比活度的变化动态进行指数回归分析得: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的比活度分别为Cm(t)=1.14(1-e-0.0509t)、Cs(t)=1.65(1-e-0.0595t)和Cr>(t)=1.29(1-e-0.1027t),经方差分析表明,各拟合方程较好地反映了氚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氚形成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杨平  叶淑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5):1759-1767
运用环境同位素氚(3H)建立模型来定量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和环境监测领域,大气降水氚浓度是这类模型中必须的输入值.目前已建立的全球大气降水氚浓度模型(MGMTP)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恢复全球范围内年平均氚浓度的新方法,但该氚浓度模型后期恢复数据出现异常负值及面临适用年限等问题.因此,本文选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1960—2014年全球氚浓度值实测资料,基于因子分析法拓展了MGMTP模型的适用年份,并对不同的数据预处理及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对MGMTP模型提及的"异常负值"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与改进.最后把模型应用于南北半球的典型站点,将恢复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拓展后的MGMTP模型结果能较好地拟合实测数据.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简单易用、时间序列长、全球性适用等优点,尤其对缺少大气降水氚浓度实测数据的地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氚(~3H)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射能量为18keV的低能β射线,半衰期12.43年。在自然环境中,氚主要以水分子形式存在。在大气降水中氚有二个来源:宇宙射线和人工核试验。宇宙射线产生的天然氚比较稳定,一般认为大气降水中宇宙成因氚含量在5TU左右。从1953年开始人工核试验后,大气降水中人工氚含量急剧地增加,到1963年达到高峰,比宇宙成因氚高了三个数量级。之后,随着人工核试验的减少,大气降水中氚含量开始下降,70年代后趋于稳定。大气降水形成地表水,再渗透、转移成地下水。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氚存在于各种水体中,是研究水文,气象、海洋、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一些问题的比较理想的示踪剂。最近十余年来,随着天然水中氚测定技术的发展,它在一些科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这里仅对某些应用领域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摧化氧化和吸附原理,研制了一台氚净化装置.它可使氚浓度为2.3x10~6Bq/L的未净化气体净化到3.7Bq/L,去污因子(D=未净化时排放气体的氚浓度与净化后排放气体的氚浓度之比)达6.2×10~5.  相似文献   

20.
阳光中的紫外辐射是潜在的免疫功能抑制因素,在小鼠和人体的研究中,显示了紫外辐射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是皮肤肿瘤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紫外辐射对免疫功能抑制机制的研究,着重阐述了紫外辐射对细胞抗原的影响,以及紫外辐射对皮肤中尿酐酸和ATP表面共刺激分子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