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水中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和砷酸盐[As(V)]等4种形态砷,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流动相,硼氢化钾为还原剂,优化了仪器主要技术参数.As(Ⅲ)、DMA、MMA和As(V)在7 min内实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在5.00 μg/L~...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氢化物发生(HG)-原子荧光光谱(AFS)联用技术分析地表水及废水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萃取,再以半胱氨酸+乙酸铵溶液反萃取富集,并进入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经形态分析预处理装置后,借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在优化分离条件下,甲基汞和乙基汞在1~5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标准水样、地表水和废水实际水样,加标平均回收率均为80%~110%。平行进样7次1μg/L的汞混合标准溶液,甲基汞和乙基汞的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和3.9%,检出限则分别为0.4 ng/L和0.7 ng/L。该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稳定、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检出限低、杂质干扰少、监测费用低,便于在普通实验室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水中两种常见的砷形态As(III)、As(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系统进行检测鉴定,利用C8色谱柱,探讨了甲醇含量、磷酸二氢钾浓度、四丁基氢氧化铵浓度、p H等测试条件,由此建立了水中砷形态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以1.5 mmol/L磷酸二氢钾、2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5%甲醇作为流动相,调节流动相为p H 5.5,流速为1.4 m L/min,上述两种不同形态的砷可在5.5 min内得以有效分离,As(III)、As(V)检出限分别为0.001、0.01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0.005、0.03μg/L。该方法实现了对水中常见的不同形态砷(As(III)、As(V))的同时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在水质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双道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和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用王水消解,硼氢化钾还原,原子荧光法连续测定土壤样品中砷和汞。检测限As为0.028mg/kg,Hg为0.0099mg/kg,方法简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王水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确定还原剂为硼氢化钾,测砷和汞时硼氢化钾的最优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0.05%,载流为5%盐酸。该法砷和汞分别在质量浓度0.0~40.0μg/L和0.00~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5,砷和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09和0.001 mg/k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0%和2.67%,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1%~107.6%和92.0%~104.0%。采用本法对国家标准土壤样品和东海县部分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良好,表明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好,适用于土壤中砷和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石英空气滤膜样品以5 mmol/L柠檬酸为提取剂,75℃水浴超声浸提3 h,浸提液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硒酸根[Se(Ⅵ)]、亚硒酸根[Se(Ⅳ)]、硒脲(SeUr)、硒代蛋氨酸(SeMet)等4种硒形态。结果表明,方法在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上述4种硒形态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5μg/L、0.58μg/L、1.17μg/L、0.25μg/L。空白滤膜加标样11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1%~4.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0%~103%。将该方法用于分析无锡地区PM2.5中的硒,发现主要是无机硒形态,未检出有机硒形态。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土壤和沉积物中痕量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甲醇对土壤和沉积物样品进行加速溶剂萃取,GCB/PSA固相萃取小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内标法定量,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20种氨基甲酸酯农药。20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0.02~1.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检测限为0.20~0.60 ng/g。沉积物加标样品(20ng/g)和土壤加标样品(20ng/g)的回收率分别为33.2%~101.9%、38.8%~120.5%,相对标准偏差为6.1%~28.0%、2.3%~16.0%。沉积物加标样品(2.0 ng/g)回收率为43.0%~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11.3%。 相似文献
8.
吕睿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6):50-52
采用程序控温石墨全自动消解仪消解土壤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砷。通过试验确定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最佳工作条件,使得该方法在2.00μg/L ~20.0μg/L 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25 mg/kg,加标回收率在96.0%~10^5%之间,RSD为1.9%~3.3%。用该方法与国标法同时测定土壤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自动石墨消解仪代替水浴锅加热王水消解法处理土壤样品,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消解液中的砷和汞。该方法在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定有证标准土壤样品的结果均在标准值允许范围内,砷、汞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5%~4.8%、2.9%~5.4%,比王水消解法的测定结果更靠近标准值,实际土壤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6%~104%、92.6%~105%。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汞、砷、硒的方法.汞在0.00 μg/L~1.00 μg/L、砷在0.00 μg/L~10.0 μg/L、硒在0.00 μg/L~2.00 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以称样0.200 0 g计,检出限汞为0.005 mg/kg,砷为0.009 mg/kg,硒为0.025 mg/kg.经国家有证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均能满足土壤环境样品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测定土壤中的阿维菌素残留,选择丙酮为提取剂、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优化了色谱条件.方法在0 mg/L~12.1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4 mg/kg,空白土壤加标样品平行测定的RSD≤6.5%,回收率为78.6%~83.1%,残留试验表明阿维菌素在土壤中消解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土壤和沉积物中11种均三嗪类农药测定相关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在4℃以下避光、密封,标准贮备液可保存60 d;标准曲线系列溶液可重复使用11 d;阿特拉津等6种化合物的土壤样品可保存20 d,其他化合物可保存5 d~12 d;经过冷冻干燥处理,阿特拉津等7种化合物的沉积物样品可保存8 ... 相似文献
13.
以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为例,探讨了实验室盲样考核浓度预判及稀释方法.分析了3个砷盲样考核实例,归纳了“直接稀释法”“系列稀释法”“最大稀释法”3种方法,分别适用于盲样浓度范围窄、适中、宽3种情况,检测人员可根据考核机构给定的浓度范围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某含砷金矿污染场地为例,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对其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中砷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金矿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中砷分别通过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和吸入土壤颗粒物、饮用地下水4种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对周边居民造成潜在危害。计算得到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吸入途径基于致癌效应的土壤风险控制值分别为1.6 mg/kg、9.3 mg/kg和12.1 mg/kg,应予以重视,并建议对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和目标值修复。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田中氰氟草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长沙、杭州、长春3处试验田实施氰氟草酯10%水乳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量试验,样品前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方法在5.00μg/L~5 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稻田水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土壤、植株、稻米和稻壳检出限为0.05 mg/kg~0.07 mg/kg,加标回收率为78.4%~109%,5次试验结果的RSD为1.6%~7.0%。氰氟草酯10%水乳剂在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t1/230 d,属于易消解农药。农药推荐使用剂量下(1 050 g/hm2),3处试验田收获的稻米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16.
采用ASE萃取-弗罗里硅土净化-HPLC法和ASE萃取-GPC净化-HPLC法测定土壤中苯并(a)芘,并将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作比对。试验表明,方法在0.02 mg/L~0.500 mg/L之间线性良好,当取样量为10 g时,弗罗里硅土净化土壤样品方法检出限为8.93×10~(-5)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7%~73.8%,3次测定结果的RSD为4.0%~4.5%;凝胶色谱净化土壤样品方法检出限为1.98×10~(-5)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8%~90.2%,3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1%~2.8%。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某矿区采集农田土壤和菠菜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含量,基于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对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As、Zn、Cr和Cu元素明显富集,分别是当地土壤背景值的5.7倍、4.4倍、2.4倍、1.5倍和1.3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Cu、Zn、As、Cd元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具有同一污染源;PMF模型结果说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分别为工业污染源、自然母质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其对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贡献率分别为39.8%、22.8%、21.6%和15.8%.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重金属的气候效应、环境效应和健康效应,其痕量分析和形态分析越来越受重视.综述了大气气溶胶的采集、重金属的总量分析及形态分析技术,指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