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基于系统论的区域水体污染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上在不断恶化,特别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体污染较严重。本文在分析我国水体污染及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系统论整体视野的区域水体污染防治对策,并指出以系统论为指导根治我国区域水体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全面修复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农业面源污染物不仅随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河流、湖泊或近海,污染地表水体,而且渗入土壤或岩石,污染地下水.而被荇染的地下水最终亦流人河流、湖泊或近海,污染地表水体.因此,地下水污染防治在当前我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为了保护作为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地下水,需要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治理地表水体的污染,也需要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迄今为止,我国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大都以保护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为目的,而缺少或未重视被污染的地下水对地表水体污染的机理和贡献的研究.本文以农业面源造成的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为例,阐明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当前水污染防治中的双重意义,指出被污染的地下水可能是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和近海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旨在得到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研究和治理的重视,推动面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机理以及被污染地下水对地表水污染的贡献评价与防治研究,以便更合理地制定我国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更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我国的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3.
三次污染事故促进使淮河治污工作不断深化 我国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淮河.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淮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水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江河水体污染的防治和整治,在我国许多江河流域跨界跨地区的,支流沿岸往往存在不少工业污染源,这就给水体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中如何甄别和认定肇事污染源提出了一个难题。本文基于广西南宁市江河流域及支流沿江水环境现状,对存在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探讨,重点探究运用排除法厘清水环境事件中排污源的办法,希望能为环境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仇保兴 《环境保护》2007,(10A):9-11
面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水体污染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借鉴学习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流域和城镇水体污染的整体治理和水生态的修复.聚焦于污染的主要来源——日益扩大的城镇和工矿企业.认真实施治理措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变革.促进水体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水体污染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赤潮的防治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我国沿海赤潮的防治和对策主要是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有机物向海洋的排放量,加强养殖业的管理,减少其自身污染。防止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开展赤湖机理和预报的研究。建立统一的理化指标。建立健全赤湖防治领导机构和监视网。坚持突出重点,“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监视监测队伍的建设,做好现场监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我国沿海赤潮的防治和对策主要是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有机物向海洋的排放量,加强养殖业的管理,减少其自身污染。防止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开展赤潮机理和预报的研究。建立统一的理化指标。建立健全赤潮防治领导机构和监视网。坚持突出重点,“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监视监测队伍的建设,做好现场监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带来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对于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也非常重视,防治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本文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今后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展望,以此助力于我国的空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大气颗粒物污染整体减轻,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臭氧已成为继PM2.5后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主要空气污染物.欧洲作为国际上较早开始关注臭氧污染的地区之一,虽然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研究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对推进我国臭氧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资料,梳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历程,分析欧洲国家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臭氧污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结合对我国目前开展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存在不足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几点启示:①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完善基础支撑科技能力建设;③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④加快长效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⑤构建区域协调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水体污染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造纸废水,本文在分析造纸废水的几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发展趋势,提出应该从污水资源化战略、实施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造纸废水的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甲壳动物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类营水生生活,从很小的水洼到广阔的海洋都有分布。其中有虾蟹类等重要经济动物和枝角类、桡足类等重要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因此,研究水污染对甲壳动物的影响,无论对于保护水产资源或是防治水体污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与环境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是尝试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大冶湖的水体污染现状与环境背景,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大冶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成功  朱战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56-359,377
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制定治污方案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滇池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极度破坏了滇池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了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致使滇池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治理滇池水体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以减少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的排放,加大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排放前的处理工作;其次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退耕还林;增强生态环境自身净化能力也是滇池水体污染治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体油污染、水体悬浮物浓度、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城区污水等监测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期对我国水体污染的监测及控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沈阳市北运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4方面: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水体流动性差、河道底泥淤积导致的污染,人为污染和空气营养源导致的污染,并根据北运河水体污染特征及水体功能,提出水体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7夕200201376我国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朱建国…(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一2000,(4)一万。一52环图N一59 我国是全球湿地面积第三大国,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为:蓄洪能力严重下降;气候调节受到影响;土壤环境逐渐恶化;水体污染不断加重;土地沙化日渐形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保证我国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湿地保护立法;控制湿地开发规模;调整湿地利用模式;建立避灾农业工程。X37 200101377世界荒漠化与防治对策/李…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征收排污费工作在我国施行已近10年,经历了局部试点、逐步展开和全面发展三个健康前进的历史阶段。如今,这一促进工业企业防治污染的制度,已成为我国执行环保法的三大法宝之一,不仅为推动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府河武汉段流域水质及主要水污染源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和核算,结果表明:2015年府河武汉段城镇生活是最主要污染源,其COD和NH_3-N入河量分别为16 552吨和4 779.87吨,占各类污染源总入河总量的58.46%和78.31%;COD、NH_3-N和TP排放量已超过承载力,为了满足水质目标要求,需分别削减排放量988.59吨、2 930.82吨和201.05吨。针对府河武汉段的水体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治理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推进流域联防联控等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1):28-29
太原市是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的重工业城市。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50m~3。流经市区的唯一河流——汾河常年清污比1:6:8。大气、水体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1982年全国工业污染防治经验交流会以来,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