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2.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Ⅱ)健康、自然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围绕生态住宅和住区的5大主题(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生态文明)中的健康与自然和环境保护2个主题,从建材、布局和结构、服务与管理4个方面阐述维护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阐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围绕生态住宅和住区的5大主题(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生态文明)中的健康与自然和环境保护2个主题,从建材、布局和结构、服务与管理4个方面阐述维护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阐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海口“望海猩城”生态小区人居环境设计过程中,采有生态设计方法对住宅区内的绿色空间、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及建筑空间等进行了规划设计,力求使之形成安全、健康、舒适、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住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宅的内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分析了生态住宅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国内外与生态住宅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讨论分析了生态住宅住区的绿化建设。认为发展生态住宅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住宅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生态住宅住区的绿化应强调生态住宅住区内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除了绿化率,还要考虑选取吸收或吸附污染物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为主要绿化植物,慎用外来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的引入。今后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住宅的规划、建设与评价等的研究。另外,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与特色,尽快制订建立全面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地方生态住宅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或技术指导细则等,以便更好地指引各地生态住宅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Ⅲ)生态循环、风水和生态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5大主题中的生态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问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5大主题中的生态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住宅评价及规划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生态住宅是21世纪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文章提出了生态住宅,介绍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并就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田园城市是现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营造宜居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遂宁现代生态田园城市规划将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三规合一",营造一个生态安全健康、生产低碳高效、生活安康富裕,社会公平和谐的美丽新城市.  相似文献   

10.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生态环境》2004,13(4):694-697
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洞庭湖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在维系长江江湖水系和水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国家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对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的必要性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1.
陈能场  郑煜基 《生态环境》2004,13(4):532-534
生态住宅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莞"森林·湖"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为实例,探讨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规划,特别突出目前楼盘建设中缺少考虑的水环境生态综合技术、中水回用问题、开发进程中的水环境变化及其相应的生态策略,为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建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筑及其绿色生态住区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建筑的内涵出发,以国内外生态建筑实例为理论依据,绿色生态住区为对象性,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区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生态设计理论和生态美学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并将绿色生态住区的构建视为生态建筑的观察平台,指出生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环境的生态、社会及其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和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伴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纳米材料被开发和生产出来,逐步进入到周围环境及生命体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生态毒理学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纳米二氧化钛(TiO2)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特性、耐化学腐蚀性和热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废水处理、杀菌、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因此,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毒理学).论文从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出发,综述了纳米TiO2对生物体(皮肤、肺、肝、肾和脑)、细胞(细胞膜、细胞生长和凋亡)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其毒性产生的可能机制.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对纳米TiO2的环境健康和生态毒性研究,以建立纳米TiO2的环境健康安全暴露评价体系,促进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时间维动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以广东省为案例,对广东1990年至2002年时间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3年来,广东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1.253hm^2增加至2002年的1.784hm^2,增加了42.38%;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从0.817hm^2增加至2002年的1.393hm^2,但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广东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636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8hm^2),同时也处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2.0hm^2)的范围,但超过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O.681hm^2);人均生态赤字(1.246hm^2)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8hm^2)。因此,广东虽在全球尺度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提出了一个3层、6个维度(经济潜力、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及廉洁高效)和33个单项评价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2004-2008年西安市及其区县生态建设度的评价研究,表明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度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发展过于缓慢,各部分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以冕宁县的生态规划为例,通过对冕宁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背景的研究,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定位,通过分析冕宁县城市的现状,得出了冕宁县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生态功能划分的原则包括生态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部分与整体协调原则、相似性原则、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原则以及区域特色原则等等.通过对冕宁县城市生态区域的划分,将生态规划彻底融入冕宁县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改善冕宁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将冕宁建设成为生态县.  相似文献   

17.
探究生态修复后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九曲湾水库及相关饮用水源地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于生态修复前2014年4月(平稳期)、2014年7月(爆发期),2015—2016年生态修复后12月(枯水期)、4月(平水期)、7月(丰水期)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优势度、Levins生态位宽度、Petrailis生态位重叠指数等方法,对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演替、生态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曲湾水库生态修复前共鉴定浮游动物30种,其中轮虫类26种,桡足类4种,枝角类未检出;生态修复后共鉴定浮游动物50种,其中轮虫类30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7种。生态修复前,平稳期到爆发期优势种的更替率为75%,爆发期到生态修复后枯水期优势种的更替率为80%。生态修复后,枯水期到平水期优势种的更替率为66.6%,平水期到丰水期季节更替率为57.14%,共同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在0.250—0.931之间,生态修复前和生态修复后广生态位种类占全部优势种的75%、58.33%、70%、33%、0。优势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998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差异较大,平稳期、爆发期、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分别占53.57%、50%、73.33%、66.67%、66.67%。生态修复前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水温(WT)、溶解氧(DO),生态修复后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总磷(TP)、叶绿素(Chl.a)。研究表明,生态修复前蓝藻水华发生期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环境因子为物理因子,生态修复后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环境因子为营养盐。  相似文献   

18.
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对象,重点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与困境,寻找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成为人类的共同呼声。时代呼唤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四大内容之一。从体制文化、企业文化、认知文化和心态文化4方面对海南生态文化建设战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扬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载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经济社会形式,文章简述了扬州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内容,目标及其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