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分析了北京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的长期和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5年北京市能源强度与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正相关,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强度呈负相关,工业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对能源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前四期北京市城镇化发展抑制了能源强度下降,第五期之后促进了能源强度下降,但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能源强度下降,影响力度较平稳。降低能源强度不能单纯依靠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和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应提升城市化、工业化内涵和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剖析边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与区域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边疆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影响关系以及协调层次,揭示各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物流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质量提升有益于发展能效释放,进而激发区域内市场需求,提振边疆经济发展;(2)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物流业发展需求、物流业运行绩效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产业具有正向带动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边疆区的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诠释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基于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论证了“新四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协同发展状态下的“新四化”互动关系模型,分析了“新四化”之间的协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指出政府部门在“新四化”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信息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户是农业信息消费与需求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对信息化的认知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在对甘肃地区农户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耕地面积、农田水利条件等因素对农户认知农业农村信息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区位因素纳入到资源诅咒效应的探讨中,通过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距省会城市的偏远度和距区域中心城市的偏远度进行计算,并将两者加入到资源诅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中,对该地区20个资源型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总体呈现出距省会城市偏远和距区域中心偏远的现象。从省份情况来看,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从城市类型上来看,森工型城市偏远度最大,钢铁型城市偏远度最小。将距省会城市偏远度和距区域中心城市偏远度加入到资源诅咒效应的面板模型中仍能得出资源诅咒存在的结论,并且两者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均呈现负相关,说明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程度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从两者比较来看,距省会城市偏远度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大于距中心城市偏远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中,制造业水平、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开放程度则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居民生活质量与城镇化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协调模型得到城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度并利用GIS对其空间可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5年城镇化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度平均值处于中度失调阶段,2014年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2)城镇化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衡,高协调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省会等主要城市;协调度较高的区域由东部沿海零散状分布演化为东部沿海自北向南完全汇合的带状分布。(3)从空间集聚性来看,H-H类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L—L类型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甘肃三省。(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消费水平、信息化水平、投资、区域经济水平对城镇化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协调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其形成了制约。  相似文献   

7.
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群是对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密切结合吉林省企业组织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吉林省中小企业群成长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吉林省中小企业群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从吉林省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吉林省中小企业群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中小企业群的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构筑了中小企业群发展的地域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客观地评价吉林省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促进土地利用系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经济发展和土地健康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静态耦合模型、动态耦合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与土地健康状况,评判并分析了两系统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耦合度,以揭示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吉林省经济发展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土地健康利用主要呈现曲折增长的态势。(2)两系统协调度C由低水平耦合发展至磨合阶段,协调发展度D由严重失调发展至初级协调阶段,其协同演化关系得到不断改善。(3)两系统耦合度处于不协调发展阶段,但逐渐趋于45°,其耦合关系趋向良性发展。(4)吉林省应稳步推进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土地资源的协同演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能源需求量日益扩大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快速增长,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及2030 年实现碳峰值的承诺,提高能源效率和碳减排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选取与能源效率存在密切关系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DEA 模型对中国1980-2011 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利用VEC 模型分析发现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就我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作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得提升有积极的正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百分比来看, 产业结构比例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最大, 然后依次是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进步。最后结合以上分析,从加大研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技术利用水平、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广新能源使用与技术扩散能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采用2003—2007年的数据,运用Eviews 5.0软件对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农业生产总值就增加0.733%。最后为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提出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1980-2002年间产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工业化中期(1980-1993年)和工业化后期(1994-2002年)。在这两个产业发展阶段,耕地数最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年均减少工业化中期大于后期,变化速度则是后期大于中期,利用效益后期明显优于中期。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发展是广州市1980-2002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不同产业阶段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其中农业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城市化、客运量等因子差异较为明显,从而导致了不同时期耕地数量变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分别计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的四化发展度和协调度,测算了四化协调发展度,以此衡量我国各地区的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四化协调发展差别较大,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阶梯差异;在四化发展水平中,各地的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离散系数最大,这是未来推动四化协调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效应差的主要阻碍性因素,并运用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促进大城市功能扩散、城镇体系重构、城市整合、城乡一体化以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以增强城市化的区域效应,促进吉林省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而吉林省一次性能源人均占有量又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重要能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吉林省可再生能源丰富,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但可减少经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而且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效地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南充市2003-2005年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长效发展的重点,研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Moran′s I、GTWR模型定量测度2011—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差异持续扩大,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显著阶梯递增效应;(2)黄河上游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外围”现象,中游地区呈现层级分化特征,下游地区地级市间发展差距有减小趋势;(3)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显著,局部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两极分化格局;(4)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均对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取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最近的安徽省滁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78-2007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滁州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城市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在此基础上,结合滁州市的地域和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滁州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必走的"绿色道路"。近年来,萧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萧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宿州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  相似文献   

19.
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绵阳建设我国第一个科技城.拥有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科技孵化园区的绵阳科技城,将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带动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从而缓解水资源压力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本文选取工业用水量、工业就业人数、工业固定资本和工业废水治理费用作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指标。首先利用EB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2008—2017年工业用水效率,其次利用泰尔指数来分析工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距,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不同地区工业用水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用水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地区效率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技术水平、水资源禀赋和政府环境管制力度对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用水效率都有一定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