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法强  李洪全  刘瑱 《环境工程》2014,32(6):114-116
根据钢渣热闷生产的恶劣环境,对钢渣热闷移动罩车的供电和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相应类型滑触线供电、变频器调速控制和无线遥控方式,实现了钢渣热闷移动罩车的可靠运行,保证了钢渣热闷产生的水汽和灰尘的有效捕集,明显改善了钢渣热闷厂房环境。  相似文献   

2.
孟华栋  刘浏  布焕存 《环境工程》2014,32(6):105-108
钢渣的热闷粉化是实现其稳定化处理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岩相显微镜等手段对钢渣在高温下的热闷粉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钢渣的热闷粉化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及钢渣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度对钢渣的蒸压粉化性能影响显著,钢渣中硅酸三钙分解析出的游离氧化钙对钢渣的热闷粉化性能起重要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改善钢渣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钢渣热闷工艺是实现钢渣"零排放"的先进技术之一,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钢渣处理工艺。钢渣热闷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钢渣的粉化效率,并有助于钢渣破碎筛分阶段的渣铁分离。但热闷的同时产生大量蒸汽,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在热闷排气管道末端设置喷淋塔,喷淋水与热闷蒸汽进行水-气热交换,将蒸汽冷凝成水,可有效减少蒸汽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熔融钢渣池式热闷在新余钢铁钢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王纯  钱雷  杨景玲  范永平 《环境工程》2012,30(4):90-92,113
介绍了钢渣池式热闷新工艺应用于新余钢铁集团钢渣处理工程的情况,并将其与原有钢渣处理工艺在处理效果上相对比,发现应用钢渣热闷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消除钢渣的不稳定因素并实现金属铁与其他连生体的充分解离和尾渣充分利用是钢渣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最佳途径,采用钢渣热闷处理工艺后钢渣产品中渣钢品位在85%以上,磁选粉铁品位达到40%以上,尾渣铁品位降至1.6%,钢渣中f-CaO含量小于3%,且钢渣粉化效果较好,满足用于生产钢渣微粉的原料要求,为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转炉钢渣资源化处理及热闷生产工艺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对不同钢渣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结合五矿营口年处理90万t转炉钢渣热闷以及钢渣破碎-筛分-磁选处理项目,分析热闷技术处理钢渣的优势,并通过两年多的生产线运行实践,各项生产指标趋于稳定,均达到设计要求,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赵蕊  高圣喜  樊杰 《环境工程》2012,30(6):85-87
本钢钢渣资源化项目建成前,本溪钢铁集团的钢渣处理一直是采用热泼和炉前粒化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处理方法的问题,渣铁分离不好,造成了大量渣钢流失,尾渣无法利用,污染环境并且占用大量的土地。介绍了本钢钢渣资源化项目中选用热闷法及热闷装置处理转炉钢渣,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熔融钢渣资源高效化利用探索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龙  郝以党  张凯  胡天麒  孙树衫 《环境工程》2015,33(12):147-150
目前钢渣的处理主要采用热闷、热泼法处理,热泼法处理后仍有大量尾渣无法有效利用。钢渣含有约10%的金属铁和20%以上的氧化铁、硅酸钙无机材料,且富含高热值。在熔融条件下对钢渣进行铁沉积和氧化铁还原处理回收铁,改性后的尾渣用于制备高活性渣粉,可实现熔融钢渣的全部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处理钢渣具有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市场空间巨大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钢渣直接熔制高档陶瓷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宽  肖波  姚鼎文  王秀萍 《环境工程》2002,20(5):41-42,48
钢渣是目前排放量较大的一种典型工业废渣 ,我国有效利用率仅 10 % ,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此介绍一种利用排放热态钢渣直接熔制高档陶瓷产品的新技术 ,并对产品的显微结构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钢渣热态资源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钢渣资源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钢渣产生量巨大,随着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为使钢渣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钢渣改性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工作。简述了我国钢铁行业产生的钢渣的组成特点、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重点综述了钢渣改性的研究进展。结合现存钢渣改性工艺的特点,指出热态钢渣碳酸化改性,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钢渣本身的巨大热能,实现钢厂内CO2减排,还能够实现钢渣稳定性和胶凝性能的改善,是今后钢渣改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彭犇  邱桂博  王晟  吴朝昀  李建军  吴龙 《环境工程》2018,36(11):158-161
目前我国的钢渣主要采用热闷法,但热闷过程中曾产生爆炸。对热闷过程可燃气体产生机理和爆炸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气体检测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钢渣热闷过程产生的可燃气体主要是H_2,降低钢渣入罐热闷温度能够显著降低H_2产生量,可通过打水量等辊压破碎工艺参数进行调节。并通过热闷罐顶排气口改造和通氮气措施促进罐内H_2外排,确保热闷完成后罐内H_2浓度在爆炸极限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东莞运河的污染现状和比较复杂的运行规律,在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运河水污染控制最优规划模型,得到了运河污染源最优削减规模,并给出了优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模型通过简化后可以直接用线性规划软件求解,所得结果正确,计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特性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宝鸡市市区雨水径流的水质进行测定,对其污染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为研究及治理雨水径流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饮用水环境安全供给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呼和浩特市饮用水及引黄入呼补充饮用水不足因黄河水质问题可能引起的水环境安全的状况,探讨呼和浩特市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设想控制水环境污染,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城市中水回用、引黄河水替代工业用地下优水的方案,确保呼和浩特市饮用水的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14.
宁夏灌溉回归水开发再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宁夏灌溉回归水指灌溉农业土壤深层渗滤水、农田尾水、渠道渗漏水、退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年排量30~35亿m。对灌溉回归水20种物质含量的评价表明,它属无毒有害型淡水。采取与渠水(来自黄河水)掺灌或轮灌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也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可大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特大型冷却塔及冷水机组房的噪声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根据其噪声源特性,采取了加装进排气消音器、吸声、隔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方案。治理后的实测结果表明:该项噪声治理工程投资少,达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矿井水混凝投药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脉动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不怕器壁粘污和电子漂移等优点,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矿井水处理的混凝投药控制中,生产试验表明,光脉动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等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混凝剂投加量,提高了水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崔福义 《环境工程》2002,20(4):61-63
进行了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 4种受污染水源水的试验 ,研究了该系统检测灵敏度受污染物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物的存在使流动电流的检测灵敏度降低 ,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和浓度等都是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但是流动电流与投药量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在CODMn不超过 10mg L或油类物质浓度 <2~ 10mg L ,时 ,污染物的影响程度较小 ,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此条件下的受污染水源水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是诱发和触发近地表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灾害过程中地下水的地质-力学作用一般原理和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地质体水敏性和水敏结构的概念,尤其对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揭示了两类典型的极端情况下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的特殊机理。一类是大型顺层滑坡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的“水垫-楔裂”效应;另一类是深埋长隧道中,地下水在高强度水头压力作用下的“劈裂”效应。两类效应在西南地区斜坡地质灾害和深埋长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强  张佳欣  王莹  谢涛  强志民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34-4239
供水管网漏损是国内外供水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不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带来管网水质二次污染风险.因此,管网漏损控制一直是供水行业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智慧水务的发展,使管网基础信息与运行监测数据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综述了管网破损预测、管网漏损识别定位、管网漏损控制方案优化、数据质量控制与漏损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以期为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河内蒙古段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环境容量是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研究自治区重要流域水环境容量,是科学地实施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制定自治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依据。本研究将在河流断面不同水期水质常年监测的基础上,经过实施确定不同流域的水质模型参数,最终确定出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提出各区域水环境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