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 2020 年的京津冀地区数据为基准,测算出 2020 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对 2025 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生态用地需求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0 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 125 576.1 万和 143 533.7 万t.预测出2025 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 135 957.0 万和 163 392.0 万t.从 2025 年京津冀地区总体来看,维持碳平衡所需标准生态用地面积小于现有标准生态用地面积,说明不需要再另外增加面积.但分省(市)来看,北京、河北的生态用地面积均能够满足碳氧平衡需要,而天津还应增加标准生态用地,方能满足市内维持碳氧平衡的需要.在实际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面积会略有调整,而且生态用地结构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应根据每年生态用地的实际变化量来逐步修正.  相似文献   

2.
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及其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以1997-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的氮平衡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收支情况,并分析了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该区氮输入量平均值为56.98×104 t·a-1,其中化肥输入氮占总氮的79.59%;氮输出量平均值为42.60×104 t·a-1,以作物收获输出为主;氮平衡量变化范围为10.17×104~21.91×104 t·a-1,均值为14.38×104 t·a-1;氮平衡模型的各项呈增长趋势,受农业生产情况差异的影响,年际间时序变化较大,县市间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表现为盈余状态,氮素的盈余主要受氮肥施用和作物收获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持续盈余并累积对水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借助该区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受盈余氮素的影响,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氮超标.  相似文献   

3.
从喀斯特生态系统以及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概念出发,以毕节地区为例,分析了影响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类因子,如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地貌、人类活动强度与方式、人-社会-生态健康可持续性等,利用因子载荷分析方法,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可持续利用能力、动态变化等三个方面筛选出26个因子构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巾英  尹锴  吝涛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808-1816
通过综合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排碳、耗氧行为,以及城市区域内湿地、淡水、海洋、森林和农田5种遗留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功能,构建了城市碳氧平衡分析模型(UCOB),并估算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氧收支,对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状况进行定量化指征.最后,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5.
北方庭院生态系统能量分析及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基于食用菌生产的北方庭院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阳南郊一典型农户庭院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与养分平衡研究表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产品总输出能为4187214MJ/a,其中平菇产品的生物能占654%;输入输出系统的N、P2O5及K2O基本上保持着养分平衡;该庭院生态系统是一个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可观的系统,对指导该地区农村庭院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银晓 《环境科学》1993,14(6):79-81
人类活动无节制地消耗了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工业发展,化石燃料使用大量增加,排放出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已开始明显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目前起重要作用的“温室气体”顺次排列为:水蒸气(H_2O)、二氧化碳(CO_2)和臭氧(O_3)。其他如甲烷(CH_4)等目前产生的“温室效应”还相对较小,但含量将不断增加,到21世纪将可能成为主要的,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凤英 《环保科技》2005,11(4):34-37
依据对草海及周边环境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影响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管理因素,通过分析确定影响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为:威宁县城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威宁县城居民及草海周边村寨燃煤的排烟;毁林开荒、陡坡垦殖;草海湖滨区垦殖;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开垦湿地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的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10.
增强的UV—B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近的文献,回顾了UV-B辐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UV-B辐射影响植物物候,形态和次生代谢,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竞争性平衡,食物链,植物病原体,物质循环,真菌移植与叶片分解,植物物候,形态和次生代谢的变化是UV-B辐射调控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虽然我们已经适当了解了UV-B辐射对植物作用的机理,但由于温室内植物个体水平的短期响应与野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长期响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一个具有一定自洁、自我修复功能的大生态系统,它由各种植物、动物、人类、微生物有机的组成,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大量的人类活动给地球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明显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这种平衡逐渐受到不可逆的破坏。论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给生态平衡所带来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从生物链的角度建立生物资源平衡,从而实现新的生态平衡。将城市污染物的资源化和生态平衡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生物资源补充机制、改变城市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方法等措施,促进生物资源平衡,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出了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总体框架,同时,针对环境容量资产、环境质量产品、生态产品资产的特点,分别建立了相应框架体系,提出了环境资产负债表的应用决策方向。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确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资产核算标准和方法、使我国生态环境资产负债核算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平江县生态弹性度定量分析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态弹性力的概念,体会其深刻内涵及意义,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构建平江县生态系统弹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分析平江县生态系统弹性力,结果显示从2008年至2013年间,平江县生态系统弹性力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总量下降,并对之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William Rees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已经成为近年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度量工具,但是该模型仅考虑了土地的基本生产功能,忽视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文章借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改进了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因子引入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中,改进后的模型体现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同时,文章以江苏省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改进模型计算了其2010年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压力指数达到1.495,其安全状况已经超过了极不安全边界,处于极不安全状态;最后利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其2011-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发现江苏省未来5年生态压力指数快速增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9%,表明江苏省未来5年生态安全状况将继续恶化,这将严重影响其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章从水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亲水生态城市的概念以及亲水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从水生态系统、湖滨带、陆域生态系统、水质状况、水资源状况等方面对抚仙湖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抚仙湖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改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邛海湖区污染物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邛海的基本情况及水质现状,通过计算不同途径的入湖和出湖污染物量,分析了邛海湖区的污染物平衡。  相似文献   

19.
河流渠化是现代人类出于防洪排涝、污染治理和绿化美化等一己之目的对河流的改造活动.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河流的纵向、横向、垂向与时序变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提炼出中国北方健康中小河流的生态特征,分析了河流渠化造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灾难,认识到生态灾难的根源在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在此基础上,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入手,提出遵循河流自身规律的河流渠化解决之道,在河流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建议开展广泛的接近自然的河流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EFA的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生态足迹分析(EFA)是一种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量化生态承载力的新方法。为测度旅游景区的建设强度对其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占用率”及划分“生态占用适宜度”的“生态占用黄金分割法”,并以湖北中华山森林公园为实例,定量分析该项目对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及游客规模限量;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