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从电视中看到,发生“7.17”特大透水事故又隐瞒不报的广西南丹煤矿,有一幅醒目的大标语“安全为了生产”,它就是该矿必然发生特大事故的“理论依据”。“安全为了生产”,这是50年代有了劳动保护的初步意识后提出来的流行口号,当时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个口号的实质是“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安全生产,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宁,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居安思危。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安全生产中的不足,在“安全的时候抓安全,无事的时候想有事”,把“小事”当作“大事”抓,把苗头当作事故抓。把工作做到前面,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2003年第1期《劳动保护》杂志刊登了《否定“安全为了生产”》一文。该文作者对时下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径深恶痛绝,很想为安全管理争得一席重要的地位。我作为一名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颇感欣慰。但我认为,仅凭“安全为了生产”一句话,怎么能看出安全是屈居生产之后,是某些人搞生产第一,不顾安全的口号呢?我想作者是生“为了”这两个字的气!世界工业由手工业到大机器时代,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经济效益飞速增长,事故率也在直线上升。在一次次遭遇事故、造成多次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由此带来社会动荡、企业停产之后,人们才渐…  相似文献   

4.
又到年底年初。年底总结,年初规划,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传统做法。但是,有意识地把“总结”“规划”当作安全管理的“处方”,恐怕还不多。2000年,我所在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821厂经济最为困难。现在回头看,可以肯定地说,那时段是谷底。因为经济困难,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就少,所以,事故隐患多。作为安全防护部门的负责人,我真是如履薄冰。但是,我又相信,“知险防险不成险,不知危险最危险”的道理,所以,我把许多精力花在“警钟常鸣”上。每次安全例会,我都把存在的隐患和发生的“事”,哪怕人们认为是芝麻小的“事”,都在会议上认真、仔细地…  相似文献   

5.
珍爱生命     
“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这几乎是每一个工地都有的安全口号,然而,却有几人真正的把安全意识放在心中了?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建设先进经验--“金川模式”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简称总局)、安全学术界和众多企业的广泛关注,随着这一模式在全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学金川”当作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突破口。然而,“金川模式”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对其他企业到底有何可借鉴之处,该怎样学习?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金川集团安全环保部总经理赵千里。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提出安全生产方针,这是保证生产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安全生产方针要求生产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生产必须安全。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这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安全生产方针就不能贯彻落实。 我国在五十年代就曾提出过安全第一的口号。当时有人对这个口号提出了异议:“安全第一,生产第几?”这么一来,安全第一便不再提了。除在有些行业,如煤炭、电力、航空、交通等有时提到这个口号以外,多数场合是禁用的。由于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当然也就不利于…  相似文献   

8.
王宏义 《劳动保护》2005,(12):34-35
如果把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归咎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个因素的话,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就应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主题来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9.
日前,笔者到一个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听一位安全员反映,他们单位在对去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时,对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没有给予表彰,同样,对一些违章现象及发生事故的责任人也未予以处理,以致去年初这个单位所签订的安全责任制成了一纸空文,以致在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了“令行不止”的被动局面,使各项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如今,各部门、单位以及车间、班组在部署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时,都要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制”,这是把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落在实处的一种必要的手段。然而,应该注意到…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才能把搞好安全生产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鞍山钢铁公司答,要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这口号缘起第一发电厂。工人解学东是个老工人,先后有四次险些出事故。他在最后一次说:“过去,我总认为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出了事干部有责任。我怕扣奖金、写检查,是别人要我搞好安全生产。其实,安全不仅是别人的事,更是自己的事。本人不出事,家庭得团圆。不是别人要我安全,应该是我要安全。”公司抓住这个典型,在全体职工中讨论,使广大职工提高了认识。 为了使伍个职工都有“我要安全”这个认识,公司还出了四个题目;1.不出事故对谁有利?…  相似文献   

11.
在施工生产中,把安全列入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这是由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为了搞好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自上而下,从领导、管理到执行,形成了三道安全防线。三道防线的布设有着严格的划分顺序,其各自行使的职责也有着严格的分工。有了这三道“防线”,事故当然就不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员工的违章操作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杜绝违章操作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一些企业提出,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要求,杜绝员工违章操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将员工违章行为当作事故进行处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规定“过犹不及”,不仅增大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员工抵触心理,而且实施起来困难,缺乏相应的标准。您认为,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如何实施?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3.
有个别企业,为了保住或者争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对生产中发生的工伤事故该上报的隐匿不报,来个“内部消化处理”,把工伤事故频率人为地“控制”在检查考核标准之内,致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出现了工伤事故频频出,奖状年年得的虚假现象。将生产中的工伤事故隐匿不报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进行“内部消化处理”更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它不仅使工伤事故得不到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鉴证(鉴定),造成事故责任不明,使工伤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还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企业领导安全…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法》第 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这就是说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 ,国家有明文规定 :从业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知情权”。纵观发生事故的类别 ,不外乎有违章冒险作业、麻痹大意、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 ,但也有个别地点存在危险因素 ,从业人员在不了解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例如 :某厂一名职工在洗刷车辆的时候 ,发生触电事故 ,当即死亡。该厂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 :冲刷车辆的高压水泵有一接线头漏电 ,该水泵又无漏电保护装置 ,该职…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压倒一切”,这是笔者在基层听到最多的几句话,特别是当前正逢建国60周年,无论国务院督查组,还是全国各个地方督查组,安全生产大督查意义更是重大。拉网式检查,无缝隙检查成了主旋律,最有力的口号就是“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陈光 《劳动保护》2003,(6):38-38
为了全面宣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今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举办了“2003年华安杯全国安全生产宣传画设计大奖赛”。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这样的活动,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太平  少斌 《劳动保护》2002,(2):23-23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是一个年产3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自1984年以来。该矿安全生产一直保持了健康发 展的良好势头。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更上一层楼,古书院矿党政联合作出决定,在全矿范围 内实施“六个一”安全教育工程,不断 把安全文化建  相似文献   

18.
李胜 《安全》2010,31(6):28-29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已由“八字方针”充实为“十二字方针”,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和基本指导原则,但是在执行中,我们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口号,具体措施少,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19.
“安全月”,已在人们心中扎根1980年5月,中国开展了首次“安全月”活动。我正好在这一年走上了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岗位,从此就和“安全月”结下了不解之缘。1985年4月26日,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指出今后不再搞“全国安全月”了,后来“上面”又有把“安全月”改为“安全周”的提法。但是“安全月”活动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成为了一种“惯例”,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叶的十几年间,在当时的化工部和地方政府具体组织领导下,我们的“安全月”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不断地成熟、深…  相似文献   

20.
徐松竹 《劳动保护》2006,(11):62-6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社会各界回归民俗文化的呼声日涨,自1993年起对烟花爆竹“禁放”12年后,2005年9月9日,北京市通过了“禁改限”规定,全国有236个城市改“禁放”为限时限地燃放或全面放开,这是人性化管理的重大突破和进步。“禁改限”是一把双刃剑,既给烟花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也使安全生产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是世界烟花大国,烟花是振兴国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如何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安全发展”的方针,做到既不一“禁”永绝,使千年国粹免毁于“禁”,又不一“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