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流域环境经济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系统具有整体性、地域分异性、污染的跨界单向外部性,面临着上下游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传统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遇到了障碍.基于环境经济学在流域这一特殊研究对象的理论拓展和实践探索要求,提出了流域环境经济学发展的必要性,阐述了流域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初步构建了流域环境经济学框架和主要内容.研究认为,流域环境经济学是随着流域环境问题不断演化而产生的新研究领域,通过借鉴空间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索流域环境管理的机制设计和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优化流域环境资源配置,实现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张坤民老师翻译了一本日本著作《环境经济学新论》,书中谈到了日本"先污染再治理"的例子,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全书十章,从环境问题、环境治理、环境经济评价、环境政策手段、环境修复、企业环境问题、全球变化等多个方面对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对入门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读物。《环境经济学新论》之"新"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潜在能力(Capacity)和治理(Governance),这体现了作者在新时期处理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核心思想。他将环境问题扩展为可持续性的问题,涵盖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即环境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保护资源,而是如何让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需立法克服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曦 《环境保护》2008,(5):24-25
发展的环境资源代价过高,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学上"市场失灵"的表现.若深究,则可以以发现它是经济学上所谓"政府失灵"的恶果.因此,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从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入手,达到消除或极大地减少资源环境领域"市场失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三个学科的新分支。环境经济学是以经济观点研究环境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观点研究生态学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不是一般地把生态学方法适用于研究经济规律,而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来研  相似文献   

5.
论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经济学至今没能成为一门成熟学科的首要原因在于学者们对其研究对象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在研究对象的外延和内涵上,没有划清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其二,把资源经济学变成自然资源有效配置或利用经济学。作者根据人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经济系统形成的7个交叉系统,把资源经济学与6种相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区分开来。进而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把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划分开来。还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概要界定,从总体上分别概要地界定了三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认为资源经济活动是资源经济本质、资源经济运行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 一、关于生态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角度论”“点面论”和“客体论”三种观点。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其它看法。“角度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其一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条件下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其物质内容是人类(经济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其经济内容则表现为两个系统的价值交换关系。上面的这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学。其二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经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进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加强环境管理和经济管理,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这方面的论述尚不多见。不久前,全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全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陈栋生同志给我们寄来他摘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部分论述》和他写的一篇论文,这是对本刊的支持。我们发表这篇文章,希望引起经济学研究工作者和环境管理、经济管理部门的同志们关心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探讨。此外,这是本刊首次发表外地的作者来稿。为了把本刊进一步办好,我们殷切希望各地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同志多给我们以帮助和支持,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学     
源利用方面的作用。X196 9401416用基本经济学原理研究排污收费的理论/曲德林”·(清华大学)11环境保护/国家环保局一1993,(11)一18一20环情X一7 从经济学的立场看,排污收费制度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地分配环境资源的新市场。运用经济学原理可以对个体合理而整体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做出分析,说明市场体系应如何发挥配置资源功能,市场为什么对环境不产生作用,收费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环境资源和价格、市场体系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探讨了环境资源利用的定价方法,指出了排污收费在限制环境资X 196 9401417环境污染的市场经济学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方巍 《上海环境科学》2006,25(6):251-253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价值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从哲学、经济学的角度对价值本质作了探讨,并阐述了人与环境之间价值关系的演变。指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相互协调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其中,环境系统的利用是前提,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保障,社会系统的有序是目的。正是在这一综合系统中,人与环境的价值关系将得到全面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水污染控制法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祥民  于铭 《环境保护》2005,(12):76-79
命令控制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是美国水污染控制法的主要调控机制。其中命令控制机制是主导.表现为由联邦机构制定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政策和污水排放标准.由各州负责实施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呈现出权力集中、权限分明的特点。经济激励机制是经济学理论与环境管理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水污染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中有所体现。公众参与机制是前两种机制的有益补充,环境运动、立法听证制度、公民诉讼制度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于亢亢  赵华  钱程  高健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6):1000-1009
为总结梳理环境态度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行为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与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检索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中文学术资源发现平台和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环境态度的文献,并从检索出的652篇相关文献中筛选出202篇核心文献、提取出43篇实证文献,对环境态度与4类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环境态度定义和测量方式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对环境态度有着诸多定义,但都集中在“情感”“信念”“行为意图与倾向”等心理学方面;环境态度的测量方式也较多,诸多测量量表被开发,其中新环境范式量表和新生态范式量表在该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环境态度的影响因素来看,众多研究者从心理学和社会人口学方面进行研究,国外研究者对这两大方面有着广泛研究,价值观和道德、性别、年龄、收入、教育和知识皆为研究热点,而国内研究者比较注重环境知识这一影响因素.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综合相关系数为0.309(P < 0.001),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考察环境态度与回收行为、能源消费行为、绿色购买行为以及出行行为等4类环境行为间的关系发现,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行为综合相关系数为0.334(P < 0.001),高于回收行为、能源消费行为和出行行为.研究还显示,在4类环境行为中,绿色购买行为与环境态度的相关性最强:一方面,环境态度有利于促进环境行为,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干预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态度,从而促进各类环保行为.另一方面,环境态度对于不同类型环保行为的促进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为促进公众的绿色购买行为,可以考虑增加对环境态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态度;而对于促进节约用水、用电等能源消费行为,则不仅需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态度,还需要结合其他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如价格干预、提示标志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环境意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环境意识的产生发展、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环境意识表现了人们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消费需求,这种需求通过市场作用会对配置产生有益影响,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绝对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分支学科有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由此可见,环境科学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为使广大的环境工作者能够从分散的数以万计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许多环境哲学家在分析环境危机的思想和文化原因、探寻环境哲学智慧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可以确信,中国古典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生态伦理学重点关注的理论资源和源头活水。当然,这不等于说古典思想家们都是未卜先知的预言家,早已为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开出了“药方”,但是,中国古典思想本然的具备着期求与自然和谐的祈向是毋庸置疑的。的确,哲学也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刺激的产物,有其时代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学     
魏正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08-708
德国霍斯特·西伯特教授的新著《环境经济学》(第5版)是一部前沿的、高质量的著作。该书从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自然和作为稀缺资源的环境,对环境配置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并且阐述了处理环境问题的不同政策方法,研究了环境配置问题的整个范围:静态关系中的环境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人口与社会特征变量、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与私人领域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人口与社会特征变量中,随着年龄增长,越是表现出积极的个人环境行为;城镇地区比农村地区的人更具有积极的个人环境行为。主观因素中的环境态度、环境责任感、环境关注度和环境常识都与私人领域环境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性。客观因素中,收入水平越高,越是表现出积极个人环境行为;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越是表现出积极的个人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化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海洋自然生态系统急剧衰退,海洋生态经济矛盾日益尖锐,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海洋生态学、海洋经济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海洋生态经济的价值贡献、问题危机、安全评估、关系模型、综合管理等5个方面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情况,发现与陆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相比,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无论在理论构建还是方法创新上都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估算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环境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是直接为环境决策中计算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服务的。目前我国有关课题研究,以及近年来我们对苏南太湖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均采用直接估算法。从实践来看,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反映环境污染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两者之间关系的定量资料,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这方面较完整的数据,严重影响估算精度。此外,对于损失项目、估算参数和方法的选择也缺乏规范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 ,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 ,弄清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理论依据 ,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形势 ,探讨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途径就显得很有必要。一、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依据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到现在还没有成熟的系统理论 ,但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 ,任何人都有权力参与管理。古典经济学认为 ,空气、水、阳光等环境要素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 ,因而视为一种“自由财产”,任何人无需支付代价 ,即可任意占用…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今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扩大,生态资源急剧损耗,在此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两门学科应运而生。就环境经济学来说,其根本发展目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完成环境保护的使命。在工业革命之前,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那时的资源储量丰富,人类的使用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