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项研究针对五三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及评价.调查结果表明,五三乡土壤已出现轻度重金属污染,特别是土壤Hg、Pb元素污染比较严重.土壤Pb污染的特点是距市区较近,土壤Pb含量越高.Hg污染的特点是菜田土壤Hg含量偏高.从综合污染指数看,张官村、万泉大队、教场这几个大队土壤重金属污染比其它的大队更为严重.同时根据五三乡土壤污染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及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3.
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环境评价领域,构建了量化表征不同重金属自身生物毒性及同一重金属不同化学存在形态生物毒性的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双权重评价体系,并结合地累积指数评价模型,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采用该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寺庄顶典型污灌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寺庄顶典型污灌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评价值差异较大,各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Cd>Ni>Cu>Zn>Cr,Cd、Ni、Cu应成为今后该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控制因子.与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的不足,并能更全面、真实地综合表征评价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污染和潜在生物毒性风险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质量不佳。本文针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黔南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污染状况较轻,大部分土壤调查监测点属无污染或轻污染。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有机物污染相对较轻,重金属中镉、锰、矾含量又相对偏高。土壤污染既有人为成因也有自然成因。应充分发挥利用黔南州土壤环境质量优势,同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防治局部地区已有的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托2017年普定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对普定县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d、Hg、As、Pb、Cr含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全县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普定县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元素含量均值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元素含量均值略微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余Hg、Pb、Cr元素含...  相似文献   

8.
患病的土地     
近期,"镉大米"风波袭卷大江南北,全国共计有百余批大米被检测出镉含量严重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上南方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已发现的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镍、砷、汞、铅、铬等重金属以及滴滴涕等有机物,部分地区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标达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我国重金属污染还呈现出由工业向农业转移、城区向农村转移、地表向地下转移、上游向下游转移、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特点,对人民群众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州市7个辖区(市)443个取样点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取样检测,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情况较轻,全市综合污染指数(P综)小于0.7,属安全等级,但部分区(市)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如吴中区和昆山市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达到0.938和0.800,达到警戒限(0.7P综≤1.0),张家港市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00,接近警戒限;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情况为离城区较近、人口稠密、工业较集中的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铜(Cu)、镉(Cd)和汞(Hg)。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金属矿山选冶活动造成的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不同.为了解密云水库上游金矿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及污染状况,对区域内典型的金矿和铁矿矿区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2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种土壤中除As外的其它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铁矿矿区.相关性分析表明,金矿矿区土壤中Cu含量与Pb、Zn(p<0.01)及Cr、有机质(OM)含量(p<0.05)之间显著相关,pH值与Pb含量(p<0.01)及Hg含量(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金矿尾砂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铁矿尾砂,与矿区土壤污染状况一致.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金铁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均已十分严重,金矿矿区土壤污染程度高于铁矿,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Hg>Cd>Cr>Cu>Zn>Co>As;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Cd>Cr>Co>Cu>Zn>Hg>As.该研究数据可为同一区域内不同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监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论文以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单元,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总产低于平均水平的商品粮基地县占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数量仅占36.36%,但粮食产量占全部基地县粮食总产量的64.74%;②粮食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格局,粮食总产的区域差异小于分品种粮食作物内部的区域差异;③从省域尺度看,粮食总产高于平均水平的基地县84.6%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粮食生产布局的区域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大宗粮食作物进一步向产粮大县集中;④从区域尺度看,粮食总产的空间格局高低交错,集中在以松嫩平原中部黑土区、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为重心的平原地区,有由中部平原地区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播种面积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商品粮基地县粮食总产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走以提高粮食单产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麻江县蓝莓基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Ni、Cr和Zn)的分布特征、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及其来源。采用ICP-MS和AFS分别测定了麻江县6个蓝莓基地18件土壤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对蓝莓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麻江蓝莓基地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麻江蓝莓基地土壤Hg、Cd、As、Pb、Cu、Ni、Cr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0. 24、0. 30、35、35、22、27、62、79 mg/kg,Hg、As和Pb平均值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Hg和As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单项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其评价结果表明,麻江蓝莓基地土壤中的Hg、As、Pb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陡坡坪、乌卡坪和白竹林蓝莓基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的轻度污染;陈家山、乌羊麻和甘溪蓝莓基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的中度污染。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陡坡坪、乌卡坪和白竹林蓝莓基地土壤8种重金属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陈家山、乌羊麻和甘溪蓝莓基地土壤8种重金属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Ni、Zn、Cu、Cr和Cd相关性显著并聚为一类,主要来源于自然地质背景; As和Pb相关性极显著并聚为一类,主要受动物粪便、农药、汽车尾气等复合因素的影响; Hg与其他7种重金属之间无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单独聚为一类,主要来源于燃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以煤矸石为填充材料的复垦土壤上种植水稻的盆栽实验,研究在土壤复垦过程中煤矸石的填充方式和配比浓度对水稻籽粒和秸秆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煤矸石配比浓度范围内,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重金属含量,都随煤矸石配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煤矸石配比浓度为40%时,增幅最大F元素在籽粒中的含量为0.921 mg/kg,是空白的1.12倍;在秸秆中的含量为9.064 mg/kg,是空白的4.19倍;煤矸石的两种填充方式下,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重金属含量,大多呈现掺混式的大于垫底式的,其中煤矸石配比浓度为10%时,籽粒中差值最大的的F元素,含量相差了0.128 mg/kg,前者是后者的1.29倍;配比浓度为40%时,秸秆中差别最大的As元素,含量相差了0.352 mg/kg,掺混式的高于。垫底式的1.87倍。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籽粒中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皆小于1,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在配比浓度为40%时,Hg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籽粒受到Hg的污染;秸秆的综合污染指数在1到3之间,重金属重污染程度严重,应对产出的秸秆妥善处理,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消落带沉积泥沙特征及重金属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的理化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化特征,选择9条典型一级支流,共采集54个消落带沉积泥沙样品,测定了粒径分布、容重、有机质(TOC)、总氮(TN)、总磷(TP)、钾(K)等养分元素含量特征以及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价铬(Cr)、铜(Cu)、镍(Ni)、铅(Pb)、锌(Zn)等重金属.结果表明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在空间上(乌江-磨刀溪)中值粒径呈波动变化;支流消落带下部(160~165 m)沉积泥沙相比上部(165~175 m)偏粗,不同高程带砂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变化属于中等变异,粉粒属于弱变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消落带上部和下部之间沉积泥沙特征差异不显著.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只有Zn元素在珍溪河、龙洞河和龙河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Pb元素在磨刀溪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其他元素在所选支流消落带均为无污染.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地区小麦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在内蒙古河套地区采集的小麦茎叶、籽粒及根系土样品,分析了小麦籽粒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小麦作物中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根系茎叶籽粒,小麦对重金属Cu、Pb、Zn、Cd、Cr、Ni的吸收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ZnCuNiCrPbCdHg;小麦籽粒个别土样存在Pb污染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整体上看河套地区为绿色食品基地的土壤,适宜发展A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廊坊市区县土壤重金属监测数据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对当地土壤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廊坊市土壤重金属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廊坊市区县土壤重金属监测数据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对当地土壤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杭州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掌握杭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法,就杭州市10个区县30个蔬菜基地中203个土壤样品进行了Cu、Zn、Pb、Cd、Cr、As和Ni含量的分析及评价,并就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菜地土壤中Zn、Cr、As、Ni含量均未超标,但部分土壤中Cu、Pb和Cd含量有超标现象.污染指数评价表明,杭州市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等级多为轻度污染,且主要以Cd污染为主.累积评价表明,杭州市菜地土壤重金属多呈中高度累积,亦主要由土壤Cd累积所致.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杭州市菜地土壤中Cu、Zn、Pb、Cr、As和Ni的生态风险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但Cd存在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Cu、Zn、Pb、As、Cd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综上,杭州市要做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工作,尤其要防范Cd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气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气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高发领域。简要介绍了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危害及来源,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大气重金属污染研究方面的进展。当前,中国大气重金属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2)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行为特征研究,(3)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与生物危害性研究,(4)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解析,(5)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最后,对今后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孟婷婷  刘金宝  董浩  王博  张国剑 《环境工程》2022,40(12):217-22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威胁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为探究城市绿地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修复效果,以城市不同管理措施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复垦土地不同管理措施土壤中的Cr、Ni、Cu、Zn、As、Cd、Pb含量,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中Cr、Ni、Cu、Zn、As、Cd、Pb含量均高于陕西省背景值,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顺序为自然生长>灌溉>施肥;2)各重金属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加,且在20~40 cm深度取得最小值;3)Cd是造成该地区生态风险的主要元素,为轻污染,且是污染程度最高的元素。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优于自然生长,合理布设城市绿地措施有利于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