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世界经济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当然,认同低碳经济并不等于认同美方的碳关税。中国应在碳关税问题的利益博弈和权衡中有所作为,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相似文献   

2.
熊灵  邵蕾  谭秀杰 《环境保护》2012,(24):67-68
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前环境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尽管气候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发达国家试图借助气候变化问题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发展,已经酝酿或拟定了碳关税、碳标签、碳认证、航空减排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3.
核心提示: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中心研究员朱留财从环境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等概念的背后隐含着重大的利益图谋,突破气候变化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引导建立利己的全球环境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结合本国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等国情,科学选择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同时,应联手应对欧美等提出的碳关税措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环境政治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碳关税”在国际上成为热门话题。个别国家热衰制定包含“碳关税”条款的法案,也有国际组织提出“碳关税”可适用于国际贸易规则。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发表谈话指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5.
碳关税的背景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2009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StevenChu)在众议院科学小组上声称,如果其他国家未实施温室气体减量措施,在保护美国制造业前提下,不排除以征收碳关税(CarbonTariff)作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世界发展趋势。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要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环境》2022,(2):10-11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8.
虽然欧盟航空碳关税争端看似是欧盟为了诸多全球气候变化话语权的政治博弈,但是它涉及的法律较量也非常值得人们细细玩味。  相似文献   

9.
美国挥舞“碳关税”大棒:意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09年3月24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类似美国奥巴马总统将在未来几年内实施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话,“碳关税”(Carbon Tariff)将是有利于保护美国制造业的武器。他说:“如果其他国家不对碳排放进行管制,我们;肾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那我们将考虑可能抵消这种成本差距的关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并于5月17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自2021年7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立法草案以来,世界上首个“碳关税”法案终于“靴子落地”。去年,美国参议院审议了《清洁竞争法案》,表明在不远的将来,美国版CBAM也极有可能出台。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人们如何看待和应对CBAM,才能既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又能确保国家权益免受不正当损害?  相似文献   

11.
名词解释     
碳金融、碳税、碳关税、碳政治、碳捕捉、碳封存 碳金融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目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开始显现,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12.
《福建环境》2002,19(4):6-6
WTO的根本原则有五 :一是非歧视的 ,即一国一般不得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 ,他们都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一国也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 ,要给予他们“国民待遇”,即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二是更自由的贸易 ,通过谈判使贸易壁垒不断减少 ,发展中国家通常被允许用更长的时间履行其义务 ;三是可预见的 ,外国公司、投资者和政府应相信贸易壁垒 (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其他措施 )不会随意增加 ;在 WTO中 ,越来越多的关税税率和市场开放承诺得到“约束”(bound) ;四是更具竞争性 ,不鼓励“不公…  相似文献   

1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新冠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统一思想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双碳”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合同化碳在土壤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物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然而其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和转化动态尚不清楚.应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稻收获后输入土壤的光合同化碳在土壤碳库中的矿化及其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00 d的培养期内,原有有机碳的平均矿化速率在4.44~17.8μg·(g·d)-1之间,而光合碳(新碳)的矿化速率则在0.15~1.51μg·(g·d)-1之间.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土壤活性碳库(DOC、MBC)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内,14C-DOC的转化量为1.89~5.32 mg·kg-1,转化速率的变化幅度为0.18~0.34 mg·(kg·d)-1,原有DOC则在61.13~90.65 mg·kg-1,减少幅度为4.10~5.48 mg·(kg·d)-1;14C-MBC和原有MBC的转化量分别为10.92~44.11 mg·kg-1和463.31~1 153.46mg·kg-1,转化速率变化幅度分别为0.80~2.87 mg·(kg·d)-1和41.60~74.46 mg·(kg·d)-1,说明水稻光合碳的输入对MBC的周转要大于DOC的周转.而且,与原有有机碳相比,输入的"新碳"易被微生物矿化分解,100 d的培养期内,有13.5%~20.2%的新碳被矿化分解,而仅2.2%~3.7%的原有有机碳被矿化分解,光合同化碳的输入对维持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对外承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驱动的数字化变革;77个国家和100个城市提出的2050年零碳排放承诺;23%的世界500强企业提出的2030年零碳排放承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排放差距报告》提出"各国整体的减排力度须在现有国家自主贡献(NDC)基础上提升大约3倍才能实现2摄氏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辉  苓朋强  张大伟 《环境保护》2013,41(10):77-78
"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REDD)是旨在激励发展中国家减少森林的碳排放,投资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途径,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2009年,经过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REDD又增加了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和增加碳储量的内容,被称为REDD+。当  相似文献   

18.
张剑智  孙丹妮 《环境保护》2020,48(15):72-75
本文在分析美国环境政策变化趋势及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进展,阐明了我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存在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深化环境领域国际合作,我国应继续维护发展中国家地位及权益;二是以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为支点,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和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全球和区域性绿色治理体系;三是以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契机,主动承担与我国发展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引领示范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郑萍 《环境保护》2023,(18):75-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保障“双碳”目标的全面实现,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法治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20.
赵亚兰 《环境》2022,(3):75-77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不是简单的能源消费转型层面的问题,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双碳”目标是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必须深刻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