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具有十分广阔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且较发达,旅游经济对城市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力图求证北京市旅游经济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明显,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索性地构建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旅游经济进行差异进行科学测度,发现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经济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评价,提出促进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抓旅游就是抓产业,抓结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从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可以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催化裂解作用.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下岗、失业现象,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有利于大批消化劳动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时间各异,省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节点分析,对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对测算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剖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旅游经济整合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及进行旅游空间整合、旅游交通整合、旅游产品整合、旅游市场整合、借助新整合动力的区域旅游发展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12年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趋于稳定;旅游经济空间极化程度逐步弱化;旅游地带内差异与地带间差异缓慢下降,地带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主要来源;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与发散格局变化不明显。阐释了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制环境对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实现旅游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和实践状况,其中产业生态化在工业、农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而产业生态化应用于旅游的实践尚为数不多,但旅游产业生态化顺应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潮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旅游产业系统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旅游产业生态化加以推进.微观上,旅游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中观上,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园区,促使园区企业间发生耦合关系,形成众多的物质循环链和循环网;宏观上,通过旅游循环经济,促使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辽宁省14个市为研究对象,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市的城市创意指数进行分析,找出各市间的发展差异,并结合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的不同特点,对该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对该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区域旅游能够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使其拥有更强且更持续的旅游经济影响力。基于旅游辐射效应理论,运用动态因子分析评价11个城市旅游竞争潜力作为辐射效应发挥的基础,通过引力模型对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进行探讨,分析2014—2021年旅游辐射潜力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在竞争潜力方面,广港澳深4个城市8年因子得分加总为正,其中广州和深圳基础辐射能力相对稳定,香港和澳门基础辐射能力受到发展韧性不足的影响;(2)在辐射潜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多中心发展趋势显著,东莞和佛山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次中心城市功能,但辐射结构的不对称性,以及竞争与辐射潜力之间的不协调性也同样突出;(3)对主要旅游城市辐射能力的分析表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形成“广—佛—江—肇”“深—港—莞—惠”“澳—珠—中—江”“广—莞—惠”“澳—港”5条主要的辐射纽带。  相似文献   

8.
区位商常被用作分析地区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应用区位商理论对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区位比较优势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样本,运用锡尔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等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实证研究了2009—2013年经济区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自经济区成立以来,总体上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逐年缩小,旅游市场集中度呈现出地域扩展态势,旅游地理集中度虽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各地旅游总收入空间偏离主要取决于其内生的增长动力,部分城市旅游业单极化发展,旅游经济地区间不平衡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湖南的长株潭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大湘南旅游区和湘中旅游区等五大区域,发现五大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旅游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差异化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推进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1989---2009年辽宁省入境旅游消费和GDP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该地区入境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辽宁省主要海外客源国(地区)为样本,考察了辽宁省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省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从研究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海洋各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辽宁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造船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而海洋油气业和海盐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2002—2007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较好,但总体竞争力不强。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中的优势部门、增长部门和劣势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主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的实践出发,结合影响主导因素选择的研究区概况,对反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人口综合评价,反应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反应国土空间开发条件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自然灾害危害性等多个主导因素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5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区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在不断扩大,通过计算锡尔系数,1995—2010年该经济带发展的总体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市间差异、市县间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县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发展速度等诸多影响因素的不同,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形成了双核格局,双核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这也是引起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曹洪华  王荣成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109-1112,1152
旅游经济区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规划中频繁出现,目前还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将旅游业研究纳入到区域经济地域空间,发挥旅游业对区域产业体系的融合和带动作用,发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辐射与整合作用,进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地域经济空间组合形式——旅游经济区。在产业融合与空间整合视角下,从内涵、规划原则、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旅游经济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了2003年辽宁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调查情况,分析了该省环保产业的基本特点、发展状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灰色关联度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内相关因子的分析与预测.借助该法分析和比较了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间段内影响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内外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化水平、旅游品牌等因素.建议福建省通过加快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实行集群式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海峡旅游品牌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