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沈阳市一个关闭2年左右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稳定化状态进行了研究。对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状态的时间进行预测以及不同时期的稳定化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填埋土地的再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填埋场垃圾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影响填埋场稳定化的因素,提出了建立准好氧填埋场不仅有利于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还可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渗滤液水质,确保填埋场地最大限度地安全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活垃圾填埋的室内模拟实验,通过4种不同工况下垃圾表面沉降规律的分析,研究了表面沉降对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垃圾稳定化进程中,表面沉降量S随时间相继呈线性、幂函数和双曲线分段变化,可在宏观上表征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及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对稳定化进程的加速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划分为3段:不稳定段,S27%.  相似文献   

4.
李瑞成 《环境工程》2010,28(6):59-62
结合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危害及其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指出了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是我国该类填埋场污染治理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000m^2,高度为4m,内填生活垃圾10800t的小型卫生填埋场。对该卫生填埋场进行了40个月的监测,分析了垃圾中的总糖、总炭、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碳、生物可降解物含量(BDM)、粗纤维含量与填埋时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991年至1994每年4月份的填埋单元垃圾组成了分析。通过数学聚合,预测了填埋单元封场后的若干年内垃圾组成,对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和垃圾矿化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场的稳定化时间大约为22-23年,届时,该场的垃圾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绝大部分可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回灌处理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滤液水质的特性以及渗滤液回灌工艺的类型。介绍了生物反应器垃圾填埋场的净化机理。渗滤液回灌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及渗滤液处理中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多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建造的,大部分填埋场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填埋场的再建设再利用问题日益尖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将面临土地和资金两大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提出对已封场的填埋场进行再开采复用的技术出路,并从技术、经济及开挖后稳定化垃圾出路几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综合探讨,认为在我国土地短缺、资金不足、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巨大且迅速增加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考虑对已封场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再开采复用是一条较好的出路,是一条值得引起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置界重视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填埋场稳定化时间长等问题,采用生物强化技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以反复筛选与多次传代培养的性能稳定的功能菌群为基础,通过研究不同组合的功能菌群对填埋场所产渗滤液及填埋垃圾稳定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组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复合菌系.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较其他组合功能菌群对渗滤液指标影响最大,渗滤液的产量、COD和氨氮影响最大,使各指标在填埋初期达到峰值后明显消减,分别在49,30和44d后持续低于其他各组,且氨氮浓度130d后低于10mg/L,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规定的渗滤液氨氮排放标准.渗滤液累计产量、COD和氨氮总量在整个填埋周期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6.66%、26.59%和25.40%,降低了填埋场的污染负荷.该复合菌系对垃圾稳定化指标影响最大,至填埋结束时,填埋垃圾TOC 、TN和C/N较对照组分别低39.6%、18.95%和25.48%,垃圾沉降率和总有机质生物降解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9.99%和26.23%.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影响因素概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全面综述了垃圾组成、垃圾水分含量、垃圾预处理与填埋操作方式、填埋场地水文气象条件、渗滤液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及微生物种群等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玲  喻晓  王颋军  唐跃刚  罗毅 《环境工程》2015,33(11):129-132
根据填埋垃圾的降解特性及数据易得性,首先确定陈腐垃圾中有机质、渗滤液COD、填埋气CH4为填埋场垃圾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然后建立稳定化程度(完全稳定、比较稳定、基本稳定、未稳定)评价分级标准,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市某简易垃圾填埋场种不同填埋时间垃圾堆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填埋8~12年的垃圾堆体已基本稳定,可进行低度利用,在中、高度利用之前需治理;填埋12~18年的垃圾堆体已比较稳定,可进行中度利用,在进行高度利用之前需治理;填埋18年以上的垃圾堆体已完全稳定,可直接进行高度利用。这为武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大量陆续关闭的老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维护再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4种典型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产气量模型:IPCC模型、化学计量式模型、COD模型和生物降解理论模型;利用这4种模型估算沈阳市生活垃圾的甲烷产气总量,对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讨论;分析了4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其不同的适用性;根据沈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建议采用生物降解理论模型来估算沈阳市垃圾填埋甲烷产气量。  相似文献   

12.
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技术 ,并结合沈阳市实际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外填埋气体的利用情况介绍和国内现有填埋气体利用途径的比较,得出沈阳市填埋气体适于发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有害废物安全填埋场衬里系统设计方案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沈阳有害废物安全填埋场双层衬里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论证,结合“八五”攻关课题内容提出研讨性意见,认为双层复合衫衬里系统不是必选的衬里构造.“八五”期间,应研制符合国情、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安全填埋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沈阳大辛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以玉米为例,对其周边不同范围内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其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田与大辛垃圾场距离在70米以内的作物玉米污染较重,而80米以外的作物玉米则污染较轻或无污染现象。在2#田距离垃圾场100米的测量范围内,作物玉米金属污染严重,不宜种植作物玉米。大辛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作物玉米的主要污染物为镉和铅。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沈阳市在废弃物危险化学品安全填埋处置工作中的有关实际 ,介绍了通过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各主要技术环节及各环节的控制要点 ,希望此方面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3种不同的填埋气预测模型:IPCC模型、中国填埋气估算模型、德国模型,结合沈阳市老虎冲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对各参数进行了修订,从而预测老虎冲填埋场填埋气产量情况,并分析比较各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2003—2011年,3种模型反映了相同的填埋气变化趋势,趋于上升状态;2012—2025年,由于填埋量发生变化,IPCC模型与中国填埋气估算模型和德国模型的填埋气变化情况相反,呈下降趋势。3种模型预测的填埋气产量的峰值大小为:中国填埋气估算模型为3.3×107m3/a,IPCC模型为2.1×107m3/a,德国模型为9.8×106m3/a。根据实际产气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德国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沈阳市航空遥感固体废物及其环境调查研究”获奖课题中的研究内容之一,它以沈阳市固废遥感信息资料为基础,对固废堆放现状评价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建立了遥感信息评价方法.文中就沈阳市固废堆放形式、种类性质、占地情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5个方面、13个因子的综合评价进行了论述.并在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因子的选择,各因子的排序、分析、以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感信息广而全的特点,从而拓宽了固废的评价范围,为固废的评价工作的广泛开展探索了一条较为优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矿化垃圾吸附处理垃圾浓缩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环境科技》2009,22(1):20-23
以沈阳市大辛垃圾场的浓缩液为处理对象.对比了赵家沟和榄军屯的矿化垃圾为吸附载体处理浓缩液的吸附效果。考察了不同填埋年限的矿化垃圾,不同高度的矿化垃圾对浓缩液主要污染物COD,SS,NH3-N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力负荷与COD去除率的关系,不同回灌次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处理浓缩液不仅去除效果好,而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