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上海一位女硕士因过马路闯红灯,又不接受交巡警纠导和处罚,还态度蛮横,谩骂执法人员,结果进了拘留所。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女硕士对自己藐视法律的行为深感惭愧,觉得无颜面对同事,于是黯然辞职。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良好的公德似乎总被中国人羡慕,譬如说,美国人很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闯红灯.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美国,闯不闯红灯还要看是车是人,无论何时,汽车都不能闯红灯,但行人却有闯红灯的"绝对自由",比如,在纽约这样拥挤的大城市里,行人也常常乱穿马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良好的公德似乎总被中国人羡慕,譬如说,美国人很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闯红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美国,闯不闯红灯还要看是车是人,无论何时,汽车都不能闯红灯,但行人却有闯红灯的“绝对自由”,比如,在纽约这样拥挤的大城市里,行人也常常乱穿马路。不过,总体来说,美国确实没有什么行人闯红灯,其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人都开车,除了在闹市,行人本就不多;二是大多数非闹市区车道都是为车设计的,车速快,行人实在不敢冒这个险。但中国人却常冒险。有个笑话,一个中国人因在美国过马路时闯红灯,被美国女友甩了,说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深层次原因,以有效纠正和预防这种行为,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运用犯罪学领域中威慑理论和中和技术理论,分析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时对中和技术的运用,以及正式惩罚和非正式惩罚在日常规范行人过马路行为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并设计、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和技术理论对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为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正式惩罚、羞愧惩罚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非正式惩罚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亦云 《安全与健康》2007,(11):16-16
美国人良好的公德似乎总被中国人羡慕,譬如说,美国人很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闯红灯.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8283起3月1日起,浙江严管严惩8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现已处罚各类行为近11万起。在此次行动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处罚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两类情况。浙江省此次规定,行人只要被交警现场查获到有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行为便会被处罚5至20元,并且为此投入大量的警力,范围之大、处罚之严在全国来说尚属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3,(5):54-54
编辑同志:当下社会热议“中国式过马路”.让人想起这样的场景: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骑车带着孙子过马路,前方明明是红灯.可是他们面对滚滚车流。却奋不顾身。勇闯红灯。虽然说见多不怪.可是.每当想到这一幕.我仍然替他们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8.
上海金桥镇与浦东交警、专业机构共同研发了“行人闯红灯自动监控报警系统”,一旦行人闯红灯,该系统就会不停发出语音提示,同时电子屏幕上即时播放行人违法的抓拍图,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记录、统计和分析,对规范行人过马路的交通行为、降低行人乱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和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苏劳动保护》2013,(1):15-15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数字显示:2012年1到10月份.光是因为闯红灯.全国就有798人没能提前到达马路对面.而是提前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相似文献   

10.
声音     
背景:2012年12月11日,北京朝阳区民警在某路口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不看红绿灯,凑一堆人就走)进行集中整治。仅半小时就查处了19名闯红灯的行人,并每人罚款10元。  相似文献   

11.
北京、杭州等大城市近日将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作为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记者认为,由乱到治,尽管一开头是非常艰难的,各方矛盾也会很尖锐,但是这一社会改变方向一定要肯定,这是有助于全国一盘棋推动公民守法意识和交通文明建设的好事,需要像整治酒驾一样持之不懈地抓下去。目前,各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对不听劝阻、带头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者进行处罚,采用现场大屏幕曝光治理等。大量警力、交通协管员等人力的重点投入,社会、媒体  相似文献   

12.
近日,某地发生了一起由“闯红灯救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驾车人对交警部门责任认定不服,申请法院处理,社会各界说法不一,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驾驶员王某所在的公司,因操作工人违规作业,在距离液化气罐不足两米远的地方明火电焊,引起液化气爆炸,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三人不同程度受伤,驾驶员王某为抢时间,开车送伤者赶往医院抢救时,连闯红灯,在第三次闯红灯时,将一位骑自行车过马路的老者撞倒致伤,住院治疗三个月,花费近两万元。交警部门在处理这起事故时,认定事故系王某闯红灯造成,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老者不负责任。王…  相似文献   

13.
<正>前些年,有很多网友将我国部分行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虽然这个当年的"流行语"现在已没那么"流行",而且通过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努力,这种现象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对于其折射出的诸如管理手段不完善、行人安全意识及规则意识淡薄、很多人易受从众心理影响而放弃"底线"等种种问题,安全工作者仍应始终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要重视企业中存在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相似文献   

14.
红绿灯下     
十字路口,车来人往。每天早上7点半,人们就能看到繁忙的十字路口、靠左边的隔离栏边上,站着个面带笑容、个子不高,却十分壮实的中年男人,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红绿灯下的行人。每当有人欲闯红灯,便会“瞿”地一声响起,把闯红灯的人惊醒,立即退到马路旁。如果碰到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5.
十字路口,车来人往。每天早上7点半,人们就能看到繁忙的十字路口,靠左边的隔离栏边上,站着个面带笑容,个子不高,却十分壮实的中年男人,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红绿灯下的行人,每当有人欲闯红灯,便会“翟”地一声响起,把闯红灯的人惊醒,立即追到马路旁。  相似文献   

16.
<正>"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就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为了破解这一城市交通管理的顽症,各大城市管理者也是费尽心思。浙江省推出的一系列治理举措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府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列为2013年十大为民办实事之首位,而严管行人闯红灯、酒后驾车、违法停车等8类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是治堵迈出的第一步。浙江省公安厅将其作为2013年的"一号行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指的是行人在过马路时完全不顾信号灯的指示,凑够一拨人就走。这一现象自被披露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并引来种种议论。那么,外国人又是怎样过马路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对德国人的纪律性和秩序性一直都是大加赞扬的。若一定要举个交通的事例,则有这样一个传言的故事:一个儿子在深夜开车将一个生急病的父亲送往医院,过红绿灯路口,在没有任何车辆的情况下,一直等了10分钟,原来是交通灯出了故障。德国人闯不闯红灯?当然,他们也会闯红灯的。如果在视野里没有车辆,90%的德国步行者会闯红灯。但是没有一个司机敢闯红灯,一次闯红灯的后果是:没收驾驶执照还有巨额罚款。虽然德国的马路上没有警察,但是电子眼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对德国人的纪律性和秩序性一直都是大加赞扬的。若一定要举个交通的事例,则有这样一个传言的故事:一个儿子在深夜开车将一个生急病的父亲送往医院,过红绿灯路口,在没有任何车辆的情况下,一直等了10分钟,原来是交通灯出了故障。德国人闯不闯红灯?当然,他们也会闯红灯的。如果在视野里没有车辆,90%的德国步行者会闯红灯。但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研究摩托车驾驶员闯红灯的行为意向。设计调查问卷,获得160份有效样本;采用最优子集法筛选TPB基本变量、扩展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得到包含态度、危险认知、过去行为、预期情感、是否有汽车驾照和是否发生过交通事故等6个变量的最优子集;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最优子集对闯红灯行为意向的解释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该子集可以解释闯红灯行为意向方差的29.6%,态度对闯红灯行为意向有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危险认知对闯红灯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过去行为和是否有汽车驾照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也对该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重点从纠正摩托车驾驶员对闯红灯的态度、提高危险认识和加强交管部门监管等方面,制定安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