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玉 《环境工程》2022,(2):275-276
<正>高校思政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其肩负着为国育才、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才高质量培育,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道德素养、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思想认同,为国家与区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从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而言,无论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还是课程思政、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这不仅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正在经历异常迅速的环境变化,由传统的单一教学课堂朝着多元空间构成的教育生态推进转变,表明其连接的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主客体系统,而且也体现出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环境的因势而新、因时而新的特征,思政教育主体生态、思政教育信息生态等开始成为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量,昭示了思政教育生态化发展趋势,且其社会性、网络性属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高校课程思政有其生成的理论、实践和问题逻辑。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要以挖掘思政资源为前提,以融入教学过程为基础,以增强教师意识能力为关键,以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及评价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西省29所高校3119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总体上呈正向,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地方,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或模糊、注重个人理想追求、理想信念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多数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机会较少、缺乏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足等。由此,提出应从加强大学生自身涵养、理论学习和红色革命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发挥高校育人作用的重要工作,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文化层面,以弥补在实际操作上对隐性的观念文化建设关注的不足。就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观念文化层面,而且还要从观念文化层面提升到作为意识形态载体层面进行研究,这是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后我国又一大重点建设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思想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以课堂理论教育去实现,需要高校通过生态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学,培养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价值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生态文明融入思政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民族实际建设美丽校园,不仅是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巩固内蒙古生态安全和建设美丽内蒙古的重要依托。因此,以建设优美的、体现民族特色的自然校园环境为基础;以发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人文环境为主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全力建设高品质、多元化、有民族特色的"美丽校园",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教育服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在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接力中,高校承担着传播者、实践者、助力者等角色,铸就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校风景”。其中高校既能够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用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和塑造高校师生的生态意识,同时也能够开发和设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景观,实现校园生态环境内各个生态因素的和谐,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教育家园。近些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成为高校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展现出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生态文明与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并不相斥或者不兼容,反而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建设增添新的活力,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让高校思政环境展新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0.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格教育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四大领域的工作:人格教育、纯洁教育、婚姻家庭教育以及和平理想教育。我们把环境保护视为人格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事实上,关心环境不仅是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人格教育的一个宝贵载体。学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能给良好人格的培养带来许多益处。另一方面,从优美的人类环境学会珍视自己和他人的人,更可能从整体上爱护地球和自然。  相似文献   

12.
宣教与文化     
全国环境宣教队伍是环保战线的先锋队、是一支奇兵,该队伍中卧虎藏龙不乏各类人才.长年来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屡立奇功.从本期始我刊将特辟专栏.陆续展示其风采,选登其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加强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是中学开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充争发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科学知识,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组织参观调查和参加环保实践等方式,将环境教育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全面分析,站在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的高度,论述了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以市场为杠杆,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发展态势,阐述了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理念和学生就业观念急需转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以人的幸福追求为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幸福,拥有更高的幸福力追求幸福更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远方,更在脚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20-122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验,针对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做好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冲破传统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束缚和影响,大胆走包括情感教育在内的各种相对人性化的现代教育路径,这是全面而迅速提高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正确努力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提高人的环境意识,形成广泛的群众参与,自觉地 维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环境类和教育类学术期刊上刊登的环境教育文献的比重和内容的调查结果来看,不管是环境科学界,还是教育界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环境教育本身的重要性不成比例,环境教育研究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德拴 《福建环境》2003,20(6):40-41
借鉴台湾省开展环境教育的特色,阐述了大陆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均衡能力结构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介绍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当今中国对通识教育理解的误区,阐述了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证明了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