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情境作文,是指基于写作任务的环境或背景而进行的一种写作模式,其类型包括真实情境作文和拟真情境作文、真实情境作文和拟真情境作文等。教学时,可以从情境作文的意识和篇章要素两方面进行训练。意识训练包括读写结合、化隐为显、化"大"为"小"等,篇章要素训练则包括整体训练、选材训练、用材训练等。情境作文是应特定的表达需要而写的,因此能沟通生活和练笔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练习作文,还原了真实写作和写作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是为作文打基础的工程。为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和良好的文风,习作教学要从"真"字上下功夫,摒弃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陋习,即培养学生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要人云亦云。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和批改时,要因人而异,认可学生的差异,认可学生的不同感受。多鼓励,少指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教了多年的语文,辅导了多次的作文,评阅了多篇的习作,发现学生作文的状况是出类拔萃之作凤毛麟角;平庸乏味之作俯拾皆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自己的总体感觉是"欲语泪先流"。回想起来,自己的作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个性表达,很少在细微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掘学生的思想感受,致使他们的作文立意不高,选材脱离生活,内容枯瘪,情感缺失,语言乏味。面对新课改和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近些年来,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甚微,逐步演变成了一个不易化解的难题,师生们谈到作文无不千般滋味在心头,学生为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犯难,教师为作文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而焦灼,甚而有人对作文教学持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要化解作文教学这一难题,需要下"真"功夫——指导学生观察真实生活,真心感受、体悟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高中,我们都没有停止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随着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来越丰富,我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即使我们从未间断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一提到作文,还是有很多学生会感到头疼。只要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学生就会十分紧张和恐惧。为什么学生总是进行写作训练却还是不愿意接受写作任务呢?作文需要学生系统地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将思想和情感用书面形式呈现。同时,作文也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需要学生既有语文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的来说,学生现在思想、情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背景】现在的作文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但其内容存在着情感上的"失真"。尤其现在90%学生是独生子女,长辈非常宠爱,养成娇生惯养的坏习气。缺少磨炼,意志薄弱,个人意识特别严重,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和其他人相处,从而慢慢地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都是情感"失真"的体现。刘伟指出: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作文教学更是如此,让学生写出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作文教学"三步走"教学策略的实施。全文通过本单元作文三个步骤训练的真实案例,即"诱逼"学生读课外书;"聊"出来的作文材料;出示书中"图片报道"写作材料,继续"聊"。阐述了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乐于写作,使语文课更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说些假话、大话、空话敷衍了事,使得作文空洞无物,令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虽然有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心中没有"生活",没有可写的素材储备。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积累素材,写真话,抒真情。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加强情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抒发情感、记录事件和提升修养。小学高年级作文水平能够反映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语言表达及情感表达能力。但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小学高年级作文的创新指导,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都感觉棘手的事情。原因是作文老生常谈,没有崭新的思路与构思。从创新作文教学、学会倾诉真实感受、在表达中求新求异与尊重学生个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创新构思作文思路来解决作文思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标准的出现,给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一次全新的机会。在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以及全新的教学改革要求下,作文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的重点。文字用来表达个人情感,因此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必须有真实感情的融入在内。初中学生的语文习作,也需要通过文字的合理排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将学生的情感在习作学习中进行充分调动,是习作教学的关键,也是习作教学水平提高的重点。一、初中习作教学中情感缺失现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将所见、所听、所想、所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一项具有强烈个性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内心独特世界的写照,是具有学生个人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因此,在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为个性作文奠定基础;要注重联系生活,品味生活,为个性作文注入真实情感;要打破传统教学套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要想使学生在写作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内心,引发共鸣,而且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真实"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它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觉得难教的科目。不仅学生写起来难,就是很多教师拿它也没有办法。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取得好的结果了。所以,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如何写出童年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就成了重中之重,当然这也就找到了解决"作文难"问题的突破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叶碧莲 《环境》2006,(Z1):167
我校提出的"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生、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而现实生活是德育养成的摇篮,真实体验胜过读万卷书,听万句话.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实践是极其有效的灵丹妙药,它就像和煦春风,吹开孩子心头的美德之花,使学生树立一种暂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生写不出像样的作文,原因很多,但缺少思想,是一大主因。有了思想,学生就会有"内功",辅以表达,那绝世武功就可期待了。就像政治上讲的,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学生思想在作文中的栋梁作用,又怎可轻视。但现状是什么?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其实在阅读方面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都要多。作文教案几乎是应付检查,指导的不细,教师很少写下水作文,体会写作辛苦,以身说法。作文评讲枯燥乏味,因为教师没有足够的准备,只能从  相似文献   

17.
当纪实摄影、纪录片介入并呈现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在各个题材的纪录片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中心人物之一,鲍德里亚以"拟像"、"拟真"和"超真实"等概念描述技术主导下的媒介环境。纪录片的拟真情态也渗透到电视广告中,为广告的拟真效果打开了另一条通路。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写作过程应该是学生情感抒发的过程。写作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中,存在这种种弊端,抑制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运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真正宗旨。  相似文献   

19.
<正>卢梭(法国著名思想家)曾言: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与观点,倘若把我们思想、情感与观点来替代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观点,或者将我们的思想、情感与观点等强加于学生,那不仅仅是不聪明的做法,甚至"是愚蠢的做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反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